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格蘭-泰勒稜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格蘭-泰勒棱稜鏡在內部氣隙反射「S偏振光」,僅透射「P偏振光」分量。光軸在圖平面內是垂直的。

格蘭-泰勒稜鏡(英語:Glan–Taylor prism)是一種用作偏振器偏振分光鏡稜鏡[1]。它是現代偏振稜鏡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阿查德(英語:Archard)和泰勒於1948年首次對其進行了描述[2]

稜鏡由兩個方解石(或有時其它雙折射材料)的直角棱鏡組成,它們在長面上以氣隙隔開。方解石晶體的光軸平行於反射平面排列。氣隙處「S偏振光」的全反射可確保設備僅傳輸「P偏振光」。由於間隙處的入射角可以合理地接近布魯斯特角(起偏角),因此減少了「P偏振光」的不必要反射,使格蘭-泰勒棱鏡的設計比格蘭-傅科稜鏡具有更好的透射率[1][3]。請注意,雖然透射光束是完全偏振的,但反射光束不是。晶體的側面可以拋光以允許反射光束出射,也可以變黑以吸收它。後者減少了被拒絕光束的不必要的菲涅耳反射

存在一種稱為「平面雷射稜鏡」的設計變體,是一個格蘭-泰勒稜鏡,但稜的切割角度更陡,以減少角視場為代價減少了反射損失[1]。這些偏振器通常也被設計為容忍非常高的光束強度,例如由雷射器產生的光束強度。差異可能包括使用低散射損失的方解石,提高晶體表面,特別是側面的拋光質量,以及更好的抗反射塗層。商業上可以買到輻照度損傷閾值大於1GW/cm2的稜鏡。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Bennett, Jean M. Polarizers. Bass Michael, Ed. (編). Handbook of Optics Volume II 2nd. McGraw-Hill. 1995: 3.13–3.14. ISBN 0-07-047974-7. 
  2. ^ Archard, J. F.; Taylor, A. M. Improved Glan-Foucault prism. J. Sci. Instrum. 1948, 25 (12): 407–409. Bibcode:1948JScI...25..407A. doi:10.1088/0950-7671/25/12/304. 
  3. ^ J.-Y. Fan; et al. A study on transmitted intensity of disturbance for air-spaced Glan-type polarizing prisms.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03, 223 (1–3): 11–16. Bibcode:2003OptCo.223...11F. S2CID 119094515. arXiv:physics/0211045可免費查閱. doi:10.1016/S0030-4018(03)01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