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播(453年—513年12月28日),字延慶,原字元休,自稱是恆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楊播原本表字為元休,太和年間,魏孝文帝元宏賜字更改。楊播的母親王氏是文明太后的表姑。楊播少年時善良正派,奉養父母盡責盡禮,虛歲十五時被舉薦為司州秀才,以內小起家官,很快出任內行羽林中郎,屢次升任給事中,兼領內起部[1]。楊播因為是皇室的外親,一再獲加給優厚的賞賜。楊播又以本官進釐北部尚書事務[1]。魏孝文帝詔令楊播巡視北方邊境,魏孝文帝親自送他到門邊,告誡用兵方略。太和十五年(491年),楊播出任員外散騎常侍龍驤將軍。北征都督。太和十六年(492年),楊播又加征虜將軍,都督北蕃三鎮,跟隨陽平王元頤出兵大漠以北討伐柔然,大勝後返回[2]。魏孝文帝嘉許楊播的功勞,賜給奴婢十人。同年秋天,楊播加武衛將軍、中道都督,率領騎兵三萬人,北出雞鹿塞五千多里,再次追擊柔然,到達居然山後返回[3][4][1]

太和十六年(492年)冬,北魏改創百官,楊播出任廷尉少卿、武衛將軍如故。太和十七年(493年),魏孝文帝親征南齊,楊播署理左將軍,經常率領一萬多騎兵保衛魏孝文帝。魏孝文帝到了洛陽後,在郟鄏建立都城,北魏遷都的計劃,楊播也秘密的參與其中。楊播以左將軍的身份和咸陽王元禧營造太極廟社殿庫,又修造千金堨,引濲水洛水灌溉京城。太和十八年(494年),楊播出任前將軍,次年跟隨魏孝文帝渡過淮河,前往壽春。太和十九年(495年)三月,北魏軍隊前進到鍾離,司徒馮誕在留守大營中去世,魏孝文帝命令魏軍撤退,詔令楊播率領步兵三千人、騎兵五百人作為全軍後衛。當時春水初漲,南齊軍隊大量到來,舟船和戰艦塞滿河道。楊播因為北魏各軍尚未完全渡過淮河,在淮河南岸嚴密佈陣,親自站在最後。北魏各軍渡過淮河後,齊軍雲集,圍困楊播。楊播於是組成圓陣抵抗,親自搏殺衝擊,殺死很多敵人。交戰的第二天,魏軍的糧食耗盡,齊軍圍困更急。魏孝文帝在淮河以北眺望,但沒有舟船,無法救援。淮河水勢稍退,楊播率領精銳騎兵三百人越過齊軍的舟船,大呼道:「現在我要渡過淮河,能交戰的人來啊!」齊軍無人敢應戰,楊播於是保全部眾一起渡河[5]。魏孝文帝很讚賞楊播的英勇,賜爵華陰子,楊播很快出任右衛將軍[6][7][1]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楊播跟隨魏孝文帝征討南陽,魏孝文帝派武衛將軍宇文福與楊播為前軍[8],魏軍在鄧城擊敗崔慧景蕭衍,楊播進號平東將軍。當時魏孝文帝在漢江展示軍威,於上巳節設置宴會,魏孝文帝與彭城王元勰賭射箭,左衛將軍元遙和元勰一組,右衛將軍楊播和魏孝文帝一組。元遙射中箭靶正中心,已得滿分。魏孝文帝說:「左衛已得滿分,右衛不得不停止射擊。」楊播回答說:「仰仗皇上的恩德,或許可以一爭。」楊播於是彎弓發箭,也是正中靶心。魏孝文帝笑着說:「養由基箭術的精妙,又怎能超過這呢?」魏孝文帝於是舉起卮中酒賜給楊播說:「古人用酒來養病,朕現在用酒來嘉獎您的能力,可以說是今古的不同吧。」楊播又跟隨魏孝文帝到達懸瓠,因功進爵為伯[9][7],又出任太府卿,加平東將軍。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楊播出任假節平西將軍,率領三萬人前往洛州討伐巴帥泉榮祖[1]

景明元年五月甲寅(500年6月27日),北魏的北部邊鎮遭遇饑荒,楊播出任使持節、兼任侍中大使,出使恆州,慰問撫恤貧寒[10][11]。景明二年(501年),楊播再度出任左衛將軍、華陰伯如故。當年冬天外任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安北將軍并州刺史。楊播情系故鄉,堅決推辭,朝廷允許,於是改任命為都督華州諸軍事、安西將軍華州刺史、使持節、華陰伯如故。永平二年(509年),楊播出任使持節、都督定州諸軍事、安北將軍定州刺史,華陰伯如故。楊播在華州的時候借佔百姓的田地,被御史王基彈劾,司徒公高肇又加以誣陷,楊播因此被除去名籍、削除官爵為百姓,楊播於是閉門在家。延昌二年歲次癸巳十一月十六日(513年12月28日),楊播在洛陽縣依仁里家中因病去世,虛歲六十一。楊播的兒子楊侃停留楊播的棺木不肯埋葬,申訴多年,延昌三年(514年)冬才權葬於華陰縣。延昌四年(515年),高肇被殺,楊播的冤屈才得到審理。熙平元年(516年),魏孝明帝元詡詔令為楊播昭雪,恢復爵位,贈予使持節、鎮西將軍雍州刺史,華陰伯如故,諡號,熙平元年九月二日丙寅(516年10月13日)葬於華陰縣楊家舊墓[12][13][1]

其他[編輯]

當初,尚書令王肅出任揚州刺史,出京暫停在洛陽東亭,朝中顯貴都聚集在此,魏宣武帝詔令諸王前去送別,楊播和侄子楊昱同時在踐行宴席中。酒酣之後,廣陽王元嘉、北海王元詳等人與楊播辯論道理,楊播不向他們屈服,元詳回頭對楊昱說:「您伯父性格剛直,不服道理,大不如您的父親。」楊昱上前回答說:「楊昱的父親遇到道德高尚的人就跟從高尚,遇到道德低下的人就跟從低下,伯父遇剛硬就不吐出,遇柔弱也不吞進。」在座的人都嘆服楊昱會說話。王肅說:「不是這個公子,怎能彰顯二公的美德。」[14][15]

楊播的家風醇正樸實,都注重仁義禮讓,兄弟間相互侍奉,如同父子。楊播性格剛毅,弟弟楊津楊椿性格謙和,與他人談話,自稱名字。兄弟們白天就在廳堂,整天相對,不曾進入私人房間。凡是得到一個美味的食物,兄弟們不齊集就不吃。楊家廳堂中,常用帳幕隔開,作為睡覺的場所,到了安睡的時候,還一同談笑。楊家自楊昱以下的晚輩,大多有學問志向,當時的人無不欽佩羨慕。一家之內男女上百人,五服內的親屬共同飲食,家中沒有嫌隙,北魏開國以來,只有盧淵兄弟和楊播兄弟如此,當時沒有人比得上[16][17][18]

家庭[編輯]

祖父[編輯]

  • 楊仲真,河內郡清河郡二郡太守[1]

父母[編輯]

  • 楊懿,廣平郡太守、選曹給事中、使持節、安南將軍、洛州刺史、恆農簡公[1]
  • 太原王氏,幽州刺史、汝南莊公王融之女,封新昌郡君,文明太后的表姑[19][20]

兄弟姐妹[編輯]

  • 楊椿,北魏侍中、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保
  • 楊穎,北魏華州別駕
  • 楊順,北魏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天柱府長史、三門縣伯
  • 楊津,北魏使持節、都督並肆燕恆雲朔尉汾顯九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并州刺史、北道大行台尚書令
  • 楊舒,北魏伏波將軍、參太尉高陽王府事
  • 楊阿難,追贈中散
  • 楊暐,北魏安南將軍、武衛將軍、南北二華州大中正
  • 楊氏,司空府參軍事元馗之母

子女[編輯]

  • 楊侃,次子,北魏侍中、衛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濟北郡公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魏書/卷58》,出自魏收魏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41》,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使持節鎮西將軍雍州刺史華陰莊伯墓誌銘」君姓楊,諱播,字延慶,司州恆農郡華陰縣潼鄉習仙里人也。祖父仲真,河內清河二」郡太守。父懿,廣平太守選曹給事中使持節安南將軍洛州刺史恆農簡公。君年十」有五舉司州秀才,拜內小,尋為內行羽林中郎,累遷給事中,領內起部,又以本官進」釐北部尚書事。太和十五年,拜員外散騎常侍龍驤將軍北征都督。十六年又加征」虜將軍,都督北蕃三鎮。討破地豆於賊\。其年秋加武衛將軍中道都督,率騎三萬,北」出雞鹿塞五千餘里,迫逐茹茹而還。其冬改創百官,轉衛尉少卿,本官如故。十七年,」大駕南征,二翼並進。以君為左將軍,恆領萬騎,以衛中權。車駕至洛陽,定鼎於郟鄏。」高祖初建遷都之始,君參密謀\焉。仍以左將軍與咸陽王禧等經始太極廟社殿庫。」又脩成千金堨,引濲洛二水以灌京師。十八年陟前將軍。十九年從駕渡淮,俓\至壽」春。三月,車駕進諸鍾離。司徒馮誕薨於留營。帝乃迴旆北渡,留君為殿,壯其厥功,」賜爵華陰子,尋陟右衛將軍。廿二年從征南陽,以破鄧城制勝之功進爵為伯。又拜」太府卿,加平東將軍。廿三年假節平西將軍,董卒三萬,討逐巴帥泉榮祖於洛州。景」明元年為使持節兼侍中大使,宣命岳牧,巡省方俗。二年復轉左衛將軍,本官伯如」故。其年冬出為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安北將軍并州刺史。君情係舊鄉,思陰桑」梓,朝廷許之,改牧本邦。為都督華州諸軍事安西將軍華州刺史,使持節華陰伯如」故。永平二年冊授使持節都督定州諸軍事安北將軍定州刺史,伯如故。君以直方」居性,權臣所忌。帝舅司徒公高肇譖而罪之,遂除名為民。於是閉門靜處,蕭然不」以得失為情,澹爾以時命自守。春秋六十有一,以延昌二年歲次癸巳十一月十六」日寢疾薨於洛陽縣之依仁里。嗣子號忠貞之見枉,冀追賢之有期。三年冬,權遷殯」於華陰鄉館焉。仰遵顧命,喪事之禮,儉過貧庶。四年,高肇伏辜,怨屈斯理。以熙平元」年,有詔申雪,追復爵位。冊贈使持節鎮西將軍雍州刺史,華陰伯如故。考終定謚,」是為莊。粵其年秋九月二日庚申卜窆於本縣舊塋,乃作銘以誌墓。其辭曰:」嵓嵓華岳,浩浩河宗,仁潛智運\,氣結形通。世推儒德,擅時才雄,實誕遺烈,有鬱先蹤。」體孝基忠,懷文曜武,性協剛柔,行孚出處。毓問蕃墀,觀光帝寓,金聲玉潤,清規懋矩。」逶迤秋闈,綢繆春閣,內奉王言,外宣帝略。爪牙是寄,腹心伊託,謀\定中樞,威陵絕漠。」神圖廣運\,寶鼎底遷,南清江沔,北輯沙燕。龍旗肅邁,鳳蓋凱旋,實衛不若,載翼中權。」帝嘉乃績,侯服故鄉,首冠兩弁,腰結參章。海府雲委,言諏其良,皇華之命,允洽斯康。」西蔭關陝,北牧代趙,幃裳必褰,市獄不擾。抑絕三欺,敷懷四道,德被猶風,民化如草。」正直莫立,侮謗相傾,違升紫闥,守黜素庭。得喪如命,憘慍弗形,方恢人軌,式範天經。」智流無極,仁壽不長,曙月落景,寒谷凝霜。殞茲民望,殄彼國良,昭塗既晦,幽夜何央。」皇鑒孔明,窮怨載雪,禮隆改殯,恩重臨穴。聲逾古今,寵賁身世,陵谷可算,音塵不滅。
  2. ^ 陳小青, 《<北魏杨播墓志>考释 》,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第01期), 2005年, (第01期): 51–53 [202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8) 
  3. ^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播本字元休,太和中,高祖賜改焉。母王氏,文明太后之外姑。播少修整,奉養盡禮。擢為中散,累遷給事,領中起部曹。以外親,優賜亟加,前後萬計。進北部給事中。詔播巡行北邊,高祖親送及戶,戒以軍略。未幾,除龍驤將軍、員外常侍,轉衛尉少卿,常侍如故。與陽平王頤等出漠北擊蠕蠕,大獲而還。高祖嘉其勛,賜奴婢十口。遷武衛將軍,復擊蠕蠕,至居然山而還。
  4.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播本字元休,孝文賜改焉。母王氏,文明太后之外姑。播少修飭,奉養盡禮。擢為中散,累遷衛尉少卿。與陽平王頤等出漠北擊蠕蠕,大致克獲。遷武衛將軍,復征蠕蠕,至居然山而還。
  5.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魏主使前將軍楊播將步卒三千、騎五百為殿。時春水方長,齊兵大至,戰艦塞川。播結陳於南岸以御之,諸軍盡濟。齊兵四集圍播,播為圓陣以御之,身自搏戰,所殺甚眾。相拒再宿,軍中食盡,圍兵愈急。魏主在北岸望之,以水盛不能救,既而水稍減,播引精騎三百歷齊艦大呼曰:「我今欲渡,能戰者來!」遂擁眾而濟。播,椿之兄也。
  6. ^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除左將軍,尋假前將軍。隨車駕南討,至鍾離。師回,詔播領步卒三千、騎五百為眾軍殿。時春水初長,賊眾大至,舟艦塞川。播以諸軍渡淮未訖,嚴陳南岸,身自居後。諸軍渡盡,賊眾遂集,於是圍播。乃為圓陳以御之,身自搏擊,斬殺甚多。相拒再宿,軍人食盡,賊圍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無舟船,不得救援。水勢稍減,播領精騎三百歷其舟船,大呼曰:「今我欲渡,能戰者來。」賊莫敢動,遂擁眾而濟。高祖甚壯之,賜爵華陰子,尋除右衛將軍。
  7. ^ 7.0 7.1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及車駕南討,假前將軍,從至鍾離。師回,詔播為圓陣御之。相拒再宿,軍人食盡,賊圍更急。播乃領精騎三百,歷其船大呼曰「我今欲度,能戰者出。」遂擁而濟,賊莫敢動。賜爵華陰子。後從駕討破崔慧景、蕭衍於鄧城,進號平東將軍。時車駕耀威沔水,上巳設宴,帝與中軍彭城王勰賭射,左衛元遙在勰朋內,而播居帝曹。遙射侯正中,籌限已滿。帝曰:「左衛籌足,右衛不得不解。」對曰:「仰恃聖恩,庶幾必爭」,於是箭正中。帝笑曰:「雖養由之妙,何復過是。」遂舉卮以賜播曰:「古人酒以養病,朕今賞卿之能,可謂古今殊也。」除太府卿,進爵為伯。
  8. ^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二十二年,車駕南討,遣福與右衛將軍楊播為前軍。
  9. ^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後從駕討崔慧景、蕭衍於鄧城,破之,進號平東將軍。時車駕耀威沔水,上巳設宴,高祖與中軍、彭城王勰賭射,左衛元遙在勰朋內,而播居帝曹。遙射侯正中,籌限已滿。高祖曰:「左衛籌足,右衛不得不解。」播對曰:「仰恃聖恩,庶幾必爭。」於是彎弓而發,其箭正中。高祖笑曰:「養由基之妙,何復過是。」遂舉卮酒以賜播曰:「古人酒以養病,朕今賞卿之能,可謂今古之殊也。」從到懸瓠,除太府卿,進爵為伯。
  10. ^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五月甲寅,以北鎮大飢,遣兼侍中楊播巡撫賑恤。
  11. ^ 《北史·卷四·魏本紀第四》:五月甲寅,北鎮飢,遣兼侍中楊播巡撫振恤。
  12. ^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景明初,兼侍中,使恆州,贍恤寒乏。轉左衛將軍。出除安北將軍、并州刺史,固辭,乃授安西將軍、華州刺史。至州借民田,為御史王基所劾,削除官爵。延昌二年,卒於家。子侃等停柩不葬,披訴積年,至熙平中乃贈鎮西將軍、雍州刺史,並復其爵,諡曰壯。
  13.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後為華州刺史。至州,借人田,為御史王基所劾,除官爵,卒於家。子侃等停柩不葬,披訴積年。至熙平中,乃贈鎮西將軍、雍州刺史,並復其爵,諡曰壯。
  14. ^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初,尚書令王肅除揚州刺史,出頓於洛陽東亭,朝貴畢集,詔令諸王送別,昱伯父播同在餞席。酒酣之後,廣陽王嘉、北海王詳等與播論議競理,播不為之屈。北海顧謂昱曰:「尊伯性剛,不伏理,大不如尊使君也.」昱前對曰:「昱父道隆則從其隆,道洿則從其洿,伯父剛則不吐,柔亦不茹。」一坐嘆其能言。肅曰:「非此郎,何得申二公之美也。」
  15.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初,尚書令王肅除揚州刺史,出頓洛陽東亭。酣後,廣陽王嘉、北海王詳等與播論議競理,播不為屈。北海王顧昱曰:「尊伯性剛不伏理,大不如尊使君也.」昱對曰:「昱父道隆則從其隆,道洿則從其洿,伯父剛則不吐,柔亦不茹。」坐嘆其能言。肅曰:「非此郎,何得申二父之美。」
  16. ^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播家世純厚,並敦義讓,昆季相事,有如父子。播剛毅。椿、津恭謙,與人言,自稱名字。兄弟旦則聚於廳堂,終日相對,未曾入內。有一美味,不集不食。廳堂間,往往幃幔隔障,為寢息之所,時就休偃,還共談笑。椿年老,曾他處醉歸,津扶侍還室,仍假寐閣前,承候安否。椿、津年過六十,並登台鼎,而津嘗旦暮參問,子侄羅列階下,椿不命坐,津不敢坐。椿每近出,或日斜不至,津不先飯,椿還,然後共食。食則津親授匙箸,味皆先嘗,椿命食,然後食。津為司空,於時府主皆引僚佐,人就津求官,津曰:「此事須家兄裁之,何為見問?」初,津為肆州,椿在京宅,每有四時嘉味,輒因使次附之,若或未寄,不先入口。椿每得所寄,輒對之下泣。兄弟皆有孫,唯椿有曾孫,年十五六矣,椿常欲為之早娶,望見玄孫。自昱已下,率多學尚,時人莫不欽羨焉。一家之內,男女百口,緦服同爨,庭無間言,魏世以來,唯有盧淵兄弟及播昆季,當世莫逮焉。
  17.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播家世純厚,並敦義讓,昆季相事,有如父子。播性剛毅,椿、津恭謙,兄弟旦則聚於廳堂,終日相對,未曾入內。有一美味,不集不食。廳堂間,往往幃幔隔障,為寢息之所,時就休偃,還共談笑。椿年老,曾他處醉歸,津扶侍還室,仍假寢閣前,承候安否。椿、津年過六十,並登台鼎,而津常旦暮參問,子侄羅列階下,椿不命坐,津不敢坐。椿每近出,或日斜不至,津不先飯;椿還,然後共食。食則津親授匙箸,味皆先嘗,椿命食,然後食。津為司空,於時府主皆自引僚佐,人有就津求官者,津曰:「此事須家兄裁之,何為見問。」初,津為肆州,椿在京宅,每有四時嘉味,輒因使次附之,若或未寄,不先入口。椿每得所寄,輒對之下泣。兄弟並皆有孫,唯椿有曾孫,年十五六矣,椿常欲為之早娶,望見玄孫。自昱已下,率多學尚,時人莫不欽焉。一家之內,男女百口,緦服同爨,庭無間言。魏世以來,唯有盧陽烏兄弟及播昆季,當世莫逮焉。
  1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五》:魏楊播及弟椿、津皆有名德。播剛毅,椿、津謙恭,家世孝友,緦服同爨,男女百口,人無間言。
  19. ^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中散楊君墓誌銘」君諱阿難,弘農華陰潼鄉習仙里人也。上谷府君」之曾孫,河內府君之孫,洛州史君之第七子。肇開」神跡,則配天以光道;昌構中古,則鳥異以矜德。自」茲已降,亦能道素相繼,累玉承明,器襲瑚璉,刀錦\」更持。君資性沖亮,能機早成,景智凝遠,名實夙知。」少淹神光,若明月之弦長漢;幼植寒心,似山松之」高五尺。貫珠唯寶,風如上世,而負杖妖至,哲人其」痿。春秋十有三,太和八年四月七日卒於平城,仍」殯於代。高祖孝文皇帝鯁金蘭之早摧,悼嘉苗而」不秀,加贈中散,式褒盛德。粵以永平四年歲次辛」卯十一月癸巳朔十七日己酉返厝於華陰潼鄉。」迺作銘曰:五嶽降靈,英生我君,金玉早貞,夙」叡夙神。風清異俗,才高脫群,唯德弘養,納山通雲。」伊余哲人,實秀實發,早稱道高,夙以才越。志恆上」漢,情每昇月,身伏衡門,名飛帝闕。上天不弔,殲我」人良,金門奄蕙,玉圃摧芳。一辭白日,永即泉堂,刊」石千古,用顯瓊璋。」曾祖母扶風竇氏。父秦,北平太守。」祖母高陽許氏。父明月,東宮侍郎。」母太原王新昌郡君。父融,幽州刺史汝南莊公。
  20. ^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華州別駕楊府君墓誌銘」君諱穎,字惠哲,弘農華陰潼鄉習仙里人也。漢太尉震之」十二世孫,晉尚書令瑤之七世孫,上谷府君珍之曾孫,清」河府君真之孫,洛州史君懿之第三子。君資性沖邈,志秀」天雲,情高古列,不橈下俗。至迺孝悌始於岐嶷,恭儉終於」綴纊。及簡公薨,毀幾滅性。每讀行狀,未嘗不哀感如雨。時」人僉比之曾柴雲。高祖孝文皇帝初建壁雍,選入中書學」生。及登庠序,才調秀逸。少立愛道之名,長荷彌篤之稱。春」秋代易,而志業不移,錄三王魏晉書記為卅卷,皆傳於世。」歷官大司農丞、平北府錄事參軍,徵本州治中從事史,俄」遷別駕。君籍冑膏腴,朱組重映,昆弟承華,列岳八牧,榮斑」門生,祿逮僕妾。而君性靈璞亮,業素期神,食不兼膳,麻衣」必碎。豈圖輔仁無徵,報善寂廖。春秋卅有八,以永平四年」歲次辛卯五月丙申朔廿七日壬戊卒於京師依仁里第。」粵以十一月癸巳朔十七日己酉窆於潼鄉。壟柏夏摧,吳」桂春殘,夕雲悽悽,曉露冰團。朝良鯁痛,邑里增酸,鏤石立」銘,永旌芬蘭。迺作銘曰:崇華霧密,五龍氣冥,河沂」表瑞,渭濱獻精。兩才和緒,叡哲迺生,唯仁之緯,唯德之經。」登朝振響,金玉其德,列列在公,屏私正惑。穆穆閨庭,奉親」以色,狐帛匪華,麻衣是飾。行善無徵,積福空然,淵珠隧豁,」玉碎荊山。大夜一深,白日不旋,敬鐫玄石,式炳餘鮮。」曾祖母扶風竇氏。父秦,北平太守。」祖母高陽許氏。父明月,東宮侍郎。」母太原王氏,封新昌郡君。父融,幽州刺史汝南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