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亞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古典時代,毛里塔尼亞這塊領土位於利比亞的邊緣。3世紀,柏柏爾人移入此地。毛里塔尼亞這個名字源於古代柏柏爾人王國和羅馬的毛里塔尼亞省。歷史上的毛里塔尼亞位於現代的北部。穆斯林於7——8世紀攻佔馬格里布,但沒有非常往南的侵入。毛里塔尼亞的伊斯蘭化是從11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對這地區並沒有太大興趣,直到法國因為連接北非和西非的戰略原因而侵入。毛里塔尼亞於1904年成為法屬西非的一部分。1960年,毛里塔尼亞由法蘭西共同體自治共和國成為獨立國家。

早期歷史[編輯]

在古典時代,現今毛里塔尼亞是一塊乾旱的疏林草原地塊。一些半游牧的部落在此居住。羅馬人對此進行一些探索。有證據顯示羅馬人曾進行商業活動。3世紀初,柏柏爾人移入此地。8世紀之後,阿拉伯人可能隨着進去,並且同化了當地原住民。從8世紀至15世紀,從南部而來的加納帝國馬里帝國桑海帝國帶來政治影響。 分散的部落削弱了形成毛里塔尼亞的共同體。

伊斯蘭化[編輯]

伊斯蘭化在毛里塔尼亞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大約跨越500年。伊斯蘭化一開始是緩慢的,隨着和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商業貿易而加快。伊斯蘭化沒有堅定直到11到12世紀也門阿拉伯人的到來。15至19世紀,歐洲與毛里塔尼亞的接觸主要源於阿拉伯膠的交易。歐洲人之間的競爭促使阿拉伯-柏柏爾人的一個部落摩爾人維持着他們的獨立性,以及隨後得到法國每年的付款。法國此時已經控制了塞內加爾河流域。

法國殖民統治[編輯]

法國殖民毛里塔尼亞與其他的法屬西非緊密相連。然而,法國並沒有將它的政策和直接統治應用與毛里塔尼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和其他法屬西非那樣,毛里塔尼亞接受法國殖民體系的改革。這些改革是涉及權力下方和內部自治。儘管民族主義席捲法屬西非,然後當1960年11月28日,毛里塔尼亞獨立時,她的政治和經濟水憑充其量相當於一個胚胎水平。

獨立[編輯]

獨立後,毛里塔尼亞快速發展成為一個一黨制國家

1978年至1991年[編輯]

1978年,發生非流血政變,總統流亡法國。

1991年至今[編輯]

1991年,一個新憲法通過,結束了軍政府統治。1998年,儘管國內反對,毛里塔尼亞成為第三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 2005年8月3日,總統衛隊趁總統塔亞不在國內之際發動軍事政變,宣佈成立民主與公正軍事委員會。 2006年6月25日,毛里塔尼亞就修改憲法條款舉行全民投票,以確保國家政權順利實行民主過渡。 2008年8月6日,毛里塔尼亞發生軍事政變,總統阿卜杜拉希和總理瓦格夫被扣押[12]。其後部份軍人成立了軍政府國務委員會。軍政府於8月11日釋放了總理瓦格夫和內政部長等4人,但總統阿卜杜拉希仍被軟禁在首都努瓦克肖特。 2009年7月18日舉行總統選舉,政變領導者穆罕默德·烏爾德·阿卜杜勒·阿齊茲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