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氣象戰是指採用人工手段影響天氣氣候作為武器的一種作戰形式,亦稱為天氣戰、氣候戰。是環境戰的輔助手段之一,主要是通過製造人為的氣象災難,並將其應用於軍事目的。

作戰樣式[編輯]

當今實用氣象戰手段大致可分為三類:

  1. 為己方作戰行動創造有利條件,如造霧、消霧等。
  2. 給敵方軍事行動製造困難的氣象條件,如人工增雨等。
  3. 直接以改變了的氣象條件為武器,如控制颱風、閃電、冷熱、製造酸雨等,通過人為的天氣災害,給作戰對象造成困難,使作戰人員、物資遭受嚴重損失等。

通過使用以上三種氣象武器,影響局部天氣以達到有利於己方的軍事目的[1]

應用舉例[編輯]

人造暴雨[編輯]

人工增雨可以形成大雨、暴雨,甚至大暴雨,造成洪水泛濫,傷人毀物。在越南戰爭中,美國為了阻斷越南北方部隊的裝備運輸,曾於1967-1972年,在越南、老撾、柬埔寨的毗鄰地區秘密用飛機進行人工增雨,大約進行了2600架次的飛行,撒布了47409個碘化鉛和碘化銀裝置,耗資160萬美元,其結果是造成局部地區洪水泛濫,使連接越南北方和南方的「胡志明小道」泥濘難行。[來源請求]

人工乾旱[編輯]

人工增雨相應地也會影響周圍地區雨量的減少。[來源請求]

人工造霧[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曾在意大利的伏爾特河岸人工製造了5公里長、1.6公里高的霧層,使自己的軍隊在霧層的掩護下順利地完成了渡河任務。[來源請求]

人工消霧[編輯]

20世紀約40年代,英國就設計了一種被稱為「斐多」的加熱消霧裝置,曾保障2500架次的飛機在大霧中安全着陸。[來源請求]

控制閃電[編輯]

美國曾制定一個「天火」計劃,抑制閃電的形成。如果此研究獲得成功,就可以人為地製造火災。[來源請求]

參考[編輯]

  1.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氣象武器 來源: 中國氣象報社   發佈時間:201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