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人民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愛國人民運動
දේශප්‍රේමී ජනතා ව්‍යාපාරය
தேசபக்தி மக்கள் இயக்கம்
領導人薩曼·皮亞西里·費爾南多  
活躍期1987—1989年(軍事組織);至1991年
國家 斯里蘭卡
效忠於 人民解放陣線
總部科倫坡
意識形態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反帝國主義
僧伽羅佛教民族主義[1][2]
極端民族主義[3]
政治坐標極左翼
狀態1988年前被禁
人數2,000 (自稱)
收入來源
戰役、戰爭1987年-1989年人民解放陣線叛亂
顏色  紅色
愛國人民運動發出的死亡威脅

愛國人民運動僧伽羅語දේශප්‍රේමී ජනතා ව්‍යාපාරය羅馬化:Deshapremi Janatha Vyaparaya,縮寫為DJV;泰米爾語தேசபக்தி மக்கள் இயக்கம்;英語:Patriotic People's Movement) [4]斯里蘭卡的一個軍事組織。它被廣泛認為是馬列主義人民解放陣線的軍事組織,被斯里蘭卡政府認定為恐怖組織[3]

愛國人民運動在1987年至1989年間作為武裝組織活動。在此期間,它對斯里蘭卡武裝部隊及其稱為是「印度代理人」的人進行了攻擊;大多數歸因於人民解放陣線的襲擊都是由屬於愛國人民運動的游擊隊或刺客實施的。

行動[編輯]

根據大多數消息來源,由薩曼·皮亞西里·費爾南多(化名克爾蒂·維賈亞巴胡)領導的愛國人民運動是人民解放陣線的一個軍事分支。該組織根據城市劃分為多個區域分部。全島建立的地區指揮部命令其部隊攻擊敵方軍事設施。這些命令是通過愛國人民武裝部隊英語Patriotic People's Armed Troops聯合司令部下達的。它還對在斯里蘭卡武裝部隊服役的人員發出死亡威脅[5][6]

早期活動和認可[編輯]

愛國人民運動發起的第一次襲擊是發生在斯里蘭卡議會的手榴彈襲擊。一名襲擊者投擲了兩枚手榴彈,造成兩人死亡、14 人受傷,其中包括時任總理拉納辛哈·普雷馬達薩拉利斯·阿蘇拉斯穆達利。緊接着,「DJV」一詞開始出現在斯里蘭卡人口最多的城市科倫坡分發的小冊子中。

「Deshapremi Janatha Vyaparaya」一詞在它致電BBC記者約翰·雷蒂後首次獲得國際認可。代表「DJV」的來電者聲稱該組織由2,000名活躍武裝分子組成。來電者聲稱「JR必須被殺,因為他對泰米爾人的自治權」。來電者進一步聲稱該組織是一個獨立組織,不隸屬於人民解放陣線[7]。但時任總統朱尼厄斯·理查德·賈亞瓦爾德納卻表示,這只不過是人民解放陣線的一個掩護組織,並進一步預測該組織可能與斯里蘭卡東北部地區的泰米爾武裝分子有聯繫[8]

作為游擊隊[編輯]

愛國人民運動由在某些農村地區接受培訓的年輕人組成。這些武裝分子的制服與斯里蘭卡武裝部隊的士兵相似。武裝分子夜間在城鎮巡邏,襲擊主要來自右翼政黨和敵對左翼政黨的政客。它們的主要目標是斯里蘭卡武裝部隊的軍事基地。斯里蘭卡陸軍和空軍的軍事設施與警察局一起遭到襲擊,這些襲擊大多以成功告終[來源請求]

斯里蘭卡武裝部隊繳獲的幾件武器是愛國人民運動從中部省份的軍事基地中竊取的,中部省份也是人民解放陣線總部的所在地[來源請求]

恐嚇策略[編輯]

愛國人民運動製造暴力來恐嚇和殺害那些支持臭名昭著的印度-斯里蘭卡協議的人[9]。1989年大選期間暴力升級,主要是為了恐嚇選民[10][11]。通過暴力破壞和恐嚇行為,它使國家陷入停滯。海報和死亡威脅被傳遞給公眾和目標個人,呼籲抵制印度商品和服裝;那些拒絕命令的人成為特定刺客的目標並被暗殺。這種方式的暗殺包括暗殺電影明星維賈亞·庫馬拉通加格拉迪斯·賈亞瓦德納K·古納拉特南。它還以新聞播音員為目標,恐嚇對其進行負面宣傳的媒體,其中包括普雷馬克蒂·德·阿爾維斯薩加里卡·戈麥斯[12]

起源和組織[編輯]

愛國人民運動的成員大多是佩拉德尼亞大學的畢業生,他們通過社會主義學生聯盟與組織建立聯繫[13]

雖然有多個官方賬戶聲稱愛國人民運動是人民解放陣線的武裝組織[14][15],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能證實這一點,因為愛國人民運動成員從未宣誓效忠人民解放陣線或其任何黨組織[16][17]。然而,人民解放陣線聲稱:愛國人民運動是它成立的,目的是作為一支正面部隊[18]

羅漢·維傑韋里稱,愛國人民運動是該國多個政黨和工會的愛國組成部分[19]

泰米爾武裝組織的支持[編輯]

當人民解放陣線開始第二次起義時,許多泰米爾組織開始向其提供武器。大多數泰米爾組織擔心它們會被印度維和部隊佔領[20]

普雷馬庫馬爾·古納拉特南和維傑韋里派遣人民解放陣線軍事部門(據信是愛國人民運動)的部隊到泰米爾武裝組織,其中最重要的是泰米爾伊拉姆人民解放組織,使用的各個營地進行訓練。人民解放陣線軍事部門向泰米爾伊拉姆人民解放組織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卡車發動機,作為回報,泰米爾伊拉姆人民解放組織給予了蘇格蘭闊刃大劍。這些闊劍主要用於對抗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步兵車輛。

1989年後[編輯]

1989年[編輯]

羅漢·維傑韋里被捕後,他被一名戰友H·B·赫拉斯開槍射殺,當時他們正在前往愛國人民運動/人民解放陣線總部的路上。他去世後,人民解放陣線的領導權轉移給了薩曼·皮亞西里·費爾南多。赫拉特隨後被處決。由於維傑韋里可能透露了愛國人民運動安全屋,即人民解放陣線軍事總部的位置,在一場斯里蘭卡武裝部隊和愛國人民運動之間的槍戰後,該安全屋被佔領。斯里蘭卡政府媒體於1989年12月29日發表報道稱,「由於安全部隊與人民解放陣線在其位於皮利揚達拉農場的軍事總部交火,人民解放陣線軍事組織領導人和其他四名幹部被殺。」[21]

之後[編輯]

1989年後,愛國人民運動逐漸消亡。人民解放陣線則通過選舉重新回到主流政治,然而革命者和民主活動家之間發生分裂[22]

參考文獻[編輯]

  1. ^ Obscure Sri Lanka group claims responsibility for murder. 25 May 2005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7). 
  2. ^ Rajesh Venugopal. Sectarian Socialism: The Politics of Sri Lanka's Janatha Vimukthi Peramuna (JVP). Modern Asian Studies. 2007, 44 (3): 567–602 [2023-11-27]. JSTOR 40664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7). 
  3. ^ 3.0 3.1 Tempest, Rone. Sri Lanka Fears Infiltration by Outlawed Group Mysterious Sinhalese Extremists Suspected in Parliament Grenade, Gun Attack.. Los Angeles Times. 1987. 
  4. ^ Benjamin,第263頁.
  5. ^ Weisman, Steven R.; Times,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Stunned Sri Lanka Studies Parliament Attack (Published 1987).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20, 1987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7). 
  6. ^ Nicolaisen, Johannes; Yde, Jens. Folk 36. 1995. 
  7. ^ Tempest 1987.
  8. ^ Pfaffenburger,第7頁.
  9. ^ Johari 1991,第2頁.
  10. ^ Dawoody,第334頁.
  11. ^ Report on the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on the 15th of February 1989 general elections. People's Action for Free and Fair Elections (contributor) (報告): 46–47. 
  12. ^ Gunawardena 2005.
  13. ^ de Silva & Jayatileke 1997,第191頁.
  14. ^ Mainuddin 1997,第12頁.
  15. ^ Hughes, Dhana. Violence, Torture and Memory in Sri Lanka: Life after Terror. Routledge. 31 July 2013: 8 [2023-11-27]. ISBN 978-1-135-0381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7) (英語). 
  16. ^ The J.V.P., 1969-1989. : 289. 
  17. ^ Understanding South Asia. 1994: 137. 
  18. ^ History of the JVP. : 192. 
  19. ^ Wijeweera, Rohana. DJV not our armed division (PDF). Tamil Times (訪談). [失效連結]
  20. ^ The opposition within. 1988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2). 
  21. ^ Sri Lanka Reports Death of Top Sinhalese Militant. New York Times.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3). 
  22. ^ Venugopal 2007.

來源[編輯]

  • Pfaffenburger, B. Indian Intervention and Resurgence of the JVP. Asian Surv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37–147. JSTOR 2644815. doi:10.2307/2644815. 
  • Mainuddin, Rolin. Relig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 A Case Study of Sri Lanka. Manju Jain. 1997. 
  • Gunawardena, A. Jayawardene. Encyclopedia of Sri Lanka. 2005. 
  • Johari, J.C. The Indo-Sri Lanka Accord of 1987. Governments and Politics of South Asia. Bangladesh: Link Press. 1991. ISBN 1873444001. 
  • Dawoody, Alexander R. Eradicating Terrorism from the Middle East: Policy and Administrative Approach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Governance and Globalization 17. Springer. 
  • de Silva, K.M.; Jayatileke, T. Peradeniya.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thnic Studies. 1997. 
  • Benjamin, J. Democratic Process, Foreign Policy and Human Rights in South Asia. 

繼續閱讀[編輯]

  • Matthews, B (1988). Sinhala Cultural and Buddhist Patriotic Organizations in Contemporary Sri Lanka.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Oruvala, B (2008). Lumumbāven bihi vū Rōhaṇa Vijēvīra ISBN 978-9-55551-579-5
  • Alles, Anthony Christopher. An Account of the April Insurrection in Sri Lanka. 

外部連結[編輯]

斯里蘭卡武裝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