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秉 (太原郡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秉[1](?—?),中國西魏隋朝軍人。《北史》為李昞避諱,作「王柬」、「王康」、「王秉」,太原郡祁縣人。

父親王思政。549年(大統十五年),王思政在穎川敗降東魏,王秉逃回西魏。嗣父太原公的爵位,官至驃騎大將軍、侍中開府儀同三司。550年(大統十六年),參加東征,任使持節、大都督,管理父親舊部兵士。553年(西魏廢帝二年),屬尉遲迥麾下攻撃蜀地,駐屯天水郡。賜姓拓王氏,任鄜州刺史。560年(武成二年),任匠師中大夫,轉任載師中大夫。562年(保定二年),任安州總管。571年(天和六年)為上柱國。575年(建德四年),轉任襄州總管。入隋代之後在汴州刺史任內去世。

子女[編輯]

傳記資料[編輯]

備註[編輯]

  1. ^ 《北史校勘記·卷六十二·列傳第五十·8》:子康 周書「康」作「秉」。按周書卷五武帝紀天和六年六月,以「太原公王柬為柱國」,本書卷一0周武帝紀「柬」作「秉」。周書卷六武帝紀建德四年正月又雲,以「太原公王康為襄州總管」。當時只有王思政封太原公而由其子襲爵,知「王柬」、「王康」、「王秉」都是此人。唐人諱「秉」(與李昞之名同音),行文中常改為「執」,作人名則多改為「康」。如崔秉改崔康,沮渠秉改沮渠康,王肅弟秉亦改作康(參本書卷三二崔鑒傳校記)。此是依字形相近改字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