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克瓦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154年的伊德里西世界地圖,瓦克瓦克在圖中左上角處(東南方)

瓦格瓦格[1]佤克佤克[2]瓦克瓦克,阿拉伯語:الواق واق‎, 英語:al-Wāqwāq)是一個8世紀到13世紀阿拉伯文獻中的地名,具體指代哪個位置至今未解。

瓦克瓦克樹,阿卜杜·哈桑·伊斯法罕尼(Abd al-Hasan Al-Isfahani)《奇蹟之書英語Book of Wonders》十四世紀抄本中的插圖

現存最早出現這個地名的是伊本·胡爾達茲比赫所著《道里邦國志》,書中寫到:「中國的東方有瓦格瓦格(Al-Waqwaq,譯者註:即倭國),那裏盛產黃金,以至於瓦格瓦格人民用黃金製成拴狗的鏈子及猴子的項圈,他們拿出用黃金紡成的衣服去貨賣。瓦格瓦格出產優質的烏木。」[3] 10世紀伊本·沙赫里亞爾法語Ibn Shahriyar所著《印度神秘之書》[4](Kitāb 『Ajā'ib al-Hind)中記載,瓦克瓦克島有一種瓦克瓦克樹,樹上結人形的果實,同白花牛角瓜英語Calotropis proceraCalotropis procera)一樣中空,摘下來就會枯萎。[5]此外,書中還記載:「位於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島嶼上的瓦克瓦克人,「乘了上千隻小船於回曆334年(公元 945—946 年)」,在甘拜盧(Qanbaloh)登陸。他們航行了一年,「在距甘拜盧六天航程的一些島嶼上進行了搶劫,成了索法拉的僧祗人的許多村莊和城鎮的主人」。「當地人問他們為什麼不到別處去,而非要到這裏不可。他們回答說,他們在這裏可以找到他們國家和中國都需要的貨物,諸如象牙、龜板、豹皮、龍涎香等,而且他們想找一些僧祗人,因為僧祗人體格健壯,做奴隸好使喚。」[6]

桑原隲蔵所著《蒲壽庚考》認為,瓦格瓦格指的是倭國中野美代子日語中野美代子在《西遊記的秘密》中引用了這一觀點。而巴茲爾·戴維遜英語Basil Davidson在《古老非洲的再發現》中寫道:「阿拉伯作家一般把索法拉以南的地方稱做『瓦克瓦克之鄉』。這可能是指納塔爾,而瓦克瓦克(當然不會把僧祇人稱做瓦克瓦克)可能指的是布須曼人。更可能由於他們忽視了莫三鼻給以南的沿海地帶,因而『瓦克瓦克之鄉』便是馬達加斯加島了。中世紀的阿拉伯人一般認為非洲大陸以東的這塊地方是和他們知道的一些東方大島聯在一起的。至少從那裏可以通到東方的一些大島上去。費琅認為『東瓦克瓦克』就是爪哇和蘇門答臘。」

參見[編輯]

註釋[編輯]

  1. ^ 譯名來自《道里邦國志宋峴譯註本
  2. ^ 譯名來自《世界境域志王治來譯註本
  3. ^ 道里邦国志. 出版地: 中華書局. 1991年12月1日. ISBN 9787101004830 (中文). 
  4. ^ 艾周昌、陸庭恩主編《非洲通史》中將書名譯為《印度奇蹟大全》
  5. ^ ブズルグ・イブン・シャフリヤール著、藤本勝次・福原信義訳注『インドの不思議』関西大學出版部、1998年、ISBN 978-4-87354-053-5
  6. ^ 艾周昌、陸庭恩(主編). 非洲通史. 中國: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04-01. ISBN 978756179145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