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癡 (佛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梵文與巴利語Moha,藏文:timuk),又稱愚癡,佛教術語,意指沒有智慧、愚笨、無知、妄想、困惑等意思,與一般的癡傻不同。癡就是無明的意思,為三毒之一。也被視為是一種心所,被列入六大煩惱地法中。它的反義詞爲無癡(或不癡a-moha)智慧從聽聞佛法來

概論

[編輯]

癡,即是愚癡,沒有智慧,是一種無明、無智、無顯的狀態[1]。它是無明的外顯行為[2]。唯識學將它列為根本煩惱[3]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癡謂愚癡,於所知境,障如理解,無辯了相,說名愚癡。即是無明、無智、無顯。」
  2. ^ 大毘婆沙論》:「問:何故名無明?無明是何義?答:不達、不解、不了是無明義。問:若爾,除無明諸餘法,亦不達、不解、不了,何故不名無明?答:若不達、不解、不了,以愚癡為自相者,是無明。餘法不爾,故非無明。」
  3. ^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卷1:「無明者。於諸理事迷暗為性。能障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為業。雜染所依者。由無明起癡邪定。貪等煩惱隨煩惱業。能招後生雜染法故。」(CBETA, T44, no. 1836, p. 49, a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