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堅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瞿堅白(1913年—1943年5月14日),小名阿谷,是瞿秋白六弟。中國近代政治人物[1]

生平[編輯]

瞿堅白三歲喪母,寄居於杭州四伯父家。15歲時,畢業於杭州志誠小學,畢業後再無經濟實力升學。後來,跟隨四哥瞿景白的同學徐肇宗,到浙江淳安、嘉善、鎮海等地的縣教育局當僱員謀生。這期間,他為了避免暴露與瞿秋白的關係,改名「瞿谷生」。1938年,輾轉來到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經徐特立介紹,前往延安於當年5月入陝北公學第3期第25隊學習,8月畢業後又轉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0年夏,從抗大畢業後,在冀南太行太岳聯合辦事處(簡稱「冀太聯辦」)教育處工作,1942年到太行第一中學任教導主任,年底又調到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教育廳任科長,地點是涉縣懸鐘村[2]

1943年3月,瞿堅白調到位於武安的太行第6專署辦公室做調查研究工作。1943年5月14日當天正下着大雨,瞿堅白和專署教育科領導人林爾壽、武安縣抗日政府王泉禮等人,正在武安百草坪。潛伏在村中的漢奸特務將駐守武安陽邑鎮的日軍引到百草坪,把天井嶠包圍起來,瞿堅白等人奮勇突圍,5人犧牲。瞿堅白遺體被安葬在百草坪附近的車谷村,並在墓旁樹立了一塊紀念碑,記述了烈士的生平和犧牲經過[3]。《新華日報》(華北版)報道:「本報特約通訊員瞿堅白同志,不幸在這次反『掃蕩』中殉難,他是革命先烈瞿秋白之弟,四○年即自動擔任本報通訊工作,采寫搜集群眾對黨報之要言與意見,隨時轉告,此次犧牲,實堪悼惜!」[4]劉伯承元帥曾為他題詞:「英名不朽」。河北省武安市後來為瞿堅白烈士建造了紀念碑[5]。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政治部民運部寄信通知姐姐瞿軼群關於瞿堅白犧牲的消息。1963年,瞿堅白烈士的遺體移葬至武安烈士陵園[6]

參考[編輯]

  1. ^ 陳德輝主編. 待人楷模.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2.08: 190. ISBN 978-7-5336-6823-5. 
  2. ^ 羊牧之著. 常州文史资料 第12辑 秋华馆文存. 1996: 196–200. 
  3. ^ 楊如風主編. 他们,站在历史的拐点 今古传奇·人物精华选.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5.01: 85–86. ISBN 978-7-5126-2684-3. 
  4. ^ 中共上海市普陀區委黨史研究室編著. 瞿秋白与名人往事.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2.12: 293–294. ISBN 978-7-5087-4221-2. 
  5. ^ 武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武安县志.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0.12: 998. ISBN 7-5043-1083-2. 
  6. ^ 中共常州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常州市民政局合編. 常州革命英烈. 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1986.03: 587–588. ISBN 7-80023-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