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什金卡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米什金卡蘭(阿拉伯語:مشكین قلم‎,意為「麝香味的筆」或「漆黑色的筆」,1826年—1912年)是一位知名巴哈伊信徒兼十九名巴哈歐拉的使徒之一。同時,他也是十九世紀波斯知名的書法家。他設計了如今廣為世界巴哈伊使用的至大聖名符號。

背景[編輯]

米什金卡蘭出生於設拉子,但是居住於伊斯法罕,並在那裏首次聽說了巴哈伊信仰。[1]幾年後,在他去巴格達旅行期間,又從Zaynu'l-Muqarrabín和Nabíl-i-Aʻzam那裏了解了更多細節,但是在他去往埃迪爾內見到巴哈歐拉後,他才確定自己的巴哈伊身份[1]

在成為巴哈伊之前,他是一位蘇菲主義者。[1]

監禁[編輯]

米什金卡蘭被巴哈歐拉派往伊斯坦布爾,在那裏他開始通過他的藝術作品與強有力的說明傳播着巴哈伊信仰。波斯大使因此向鄂圖曼帝國蘇丹的大臣抱怨,而米什金卡蘭很快就被逮捕。[2]在巴哈歐拉被流放至阿卡的時候,米什金卡蘭被與米爾扎·葉海亞的追隨者一起流放至塞浦路斯。從1868年到1877年,當他在塞浦路斯的阿莫霍斯托斯時一直被囚禁。[1]

米什金卡蘭在塞浦路斯脫離鄂圖曼帝國後被釋放。1886年,米什金卡蘭動身前往阿卡,並居住在那直至1892年巴哈歐拉去世。其後,米什金卡蘭拜訪了埃及大馬士革印度[1]他在印度停留至1905年,並在那之後回到了海法直至其去世。[1]

書法[編輯]

米什金卡蘭是一位知名的書法家。[1]阿博都巴哈稱其為第二個米爾埃瑪德哈薩尼。米爾埃瑪德哈薩尼是一位活躍於16世紀薩非王朝的,可能是最著名的波斯書法家。

當他在埃迪爾內拜訪巴哈歐拉時,他時常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書寫意為至為榮耀之榮耀的「阿巴哈歐阿帕哈」。其中一個作品現在成為巴哈伊信仰中使用最為普遍的三大符號之一的至大聖名。

作品[編輯]

參見[編輯]

註釋[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Balyuzi 1985,第270–271頁
  2. ^ ʻAbdu'l-Bahá 1971,第98頁

引用[編輯]

外部鏈接[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