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弗朗索瓦·拉菲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約瑟夫-弗朗索瓦·拉菲托
出生1681年五月31日 編輯維基數據
波爾多 編輯維基數據
逝世1746年七月3日 編輯維基數據 (65歲)
波爾多 編輯維基數據
就讀學校
  • Collège des Jésuites de Saintes 編輯維基數據
職業人類學家植物學家傳教士、天主教神父 編輯維基數據
簽名

約瑟夫-弗朗索瓦·拉菲托(法語:Joseph-François Lafitau,1681年5月31日—1746年7月3日),法國耶穌會傳教士,民族學家,植物學家。

生平[編輯]

1681年5月31日,生於法國波爾多

15歲,在波爾多加入耶穌會

在這個海港城市,他表現出對法帝國在海外擴張的濃厚興趣,因此學習了多種外語,接觸大量外語文獻。

先後在利摩日(法語:Limoges),桑特(法語:Saintes)和波城(法語:Pau)等地教授人文學科和修辭學。

1706年到1709年,在普瓦捷(法語:Poitiers)和拉弗萊什(法語:La Flèche)深造。

1710年,在巴黎路易大帝學院(College de Louis-le-Grand)完成神學課程。

1711年,加入加拿大易洛魁傳教團,工作近6年。

1717年,返回法國。

1746年7月3日,病逝於法國波爾多

個人成就[編輯]

他最顯著的貢獻是對印第安易洛魁社會的研究。1724年出版了關於易洛魁部落的著作《美國印第安人的風俗習慣與原初時代的比較》(Customs of the American Indians Compared with the Customs of Primitive Times )。在科學古人類學研究中運用比較方法。被認為是現代民族志研究第一人,是易洛魁科學人類學研究的先驅。他創立了一種不使用歐洲社會的術語體系來描述現存文化體。他將一般性特徵使用於各部落群,認為只有從特殊的區別性特徵才能推斷出一般性特徵。

初到魁北克時,那是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旨在結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烏得勒支和約》(Treaty of Utrecht)尚未簽約,英國和法國在北美的敵意仍在進行中,因此在森林的旅行極度危險。他受命去聖勞倫斯河南岸的易洛魁社區。他注意到婦女在易洛魁社會的重要性,通婚是一個階級重新分類的重要手段,是印第安城鎮議事政治的脈搏。他的觀察使得西方對於易洛魁有更深刻的了解。

他也尋求印第安人起源於亞洲的證據。

發現北美人參[編輯]

他獲得了杜德美關於中國人參的報告,隨後在聖勞倫斯河森林地區發現北美人參

易洛魁人長期使用人參作為藥材。通過尋找人參,他詢問莫霍克人(Mohawk)的草學專家,詳細了解土著民族的生活習性和信仰,他希望這些有助於歐洲人擴大藥品的知識。

用歐洲傳統醫學的角度分析人參的醫學特點,反映在他於1718年出版的《關於寶貴人參的筆記》(Mémoire...concernant la précieuse plante du gin-seng),這本書使他享譽歐洲學術界,從此不僅開創法國向中國的人參出口市場,也使得全世界各地的歐洲人開始食用人參。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