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風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絕地風暴
  • KKnD
類型即時戰略
平台MS-DOS, Windows
開發商Beam Software
發行商Melbourne House
Electronic Arts
模式單人, 多人
發行日1997年3月5日[1]
1997年10月30日 (Xtreme)[2]

絕地風暴(英語:KKnD,或稱「Krush, Kill 'n' Destroy」)是絕地風暴系列即時戰略遊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於1997年3月5日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發行,並於1997年3月21日在歐洲發行。[3]開發商是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Beam Software。

遊戲玩法[編輯]

《絕地風暴》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後啟示錄時代。在核戰爭浩劫之後,躲藏在地下的人類(「倖存者」)在輻射消退後重返地面,卻發現地面已經被突變人(「進化者」)控制,這些突變人從輻射中倖存下來但產生了變異。於是,兩個陣營展開了對僅存的自然資源的控制權的爭奪。

單人戰役會從玩家選擇的兩個陣營之一的視角展現2140年的未來戰爭。每個陣營的戰役都包含 15 個關卡。遊戲還有多人遊戲模式,最多允許 6 人通過區域網絡或調製解調器/串行連接進行遊戲。

發行[編輯]

啟動[編輯]

Beam Software稱,人們對這款遊戲的期待很高。1996年12月發佈的演示版在國際軟件下載排行榜上排名第三。[4] 遊戲於1997年3月5日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發行,後於1997年3月21日在歐洲發行。

銷售量[編輯]

Beam Software稱,該遊戲在1996年的出貨量超過200,000份,遠遠超出預期。[5] 該遊戲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普通話的國家/地區都進行了本地化,並通過藝電公司授權給多家國際發行商。[6] Beam Software稱,該遊戲是 1997 年 3 月 21 日當周Media Markt德國零售銷售排行榜上的最暢銷遊戲[7]。另據報道,該遊戲是 1997 年 7 月韓國第三大暢銷電腦遊戲[8]

反響[編輯]

 

當時評論[編輯]

遊戲發佈後的評論普遍正面。《PC PowerPlay》的 David King 高度表揚了遊戲中「多樣的策略、瘋狂的動作、華麗的視覺效果和便捷的 AI」。《Edge》雜誌表示這款遊戲「憑藉微妙的幽默感和出色的單人遊戲,以及編寫出色的AI程式,成為了一個經典」,其中的單位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些單位」。流派」。《PC Zone》的安迪·米切爾(Andy Mitchell)讚揚了遊戲「製作精良」,關卡「設計精心」,遊戲玩法也更具挑戰性。

另外一些評論則沒那麼正面,許多人將其與同期發佈的《終極動員令》進行了比較。 《電腦與視頻遊戲》雜誌的史蒂夫·基 (Steve Key) 將該遊戲斥為「公然抄襲《終極動員令》」,遊戲機制一模一樣,毫無變化。 GameSpot的 Kraig Kujawa 還指出,這款遊戲與其競爭對手一樣,遵循着「同樣老套的故事」,並且「稍作打磨就可以獲益」。PC Zone的安迪·米切爾(Andy Mitchell)雖然給予了正面評價,但也指出該遊戲「方方面面比照《終極動員令》」所以「基本遊戲結構幾乎相同」。

後續評論[編輯]

對遊戲的後續評論意見各不相同。The Creative Assembly的蒂姆·安塞爾(Tim Ansell)表示這款遊戲「絕對是垃圾」,是《終極動員令》的低質量克隆版的又一個實例,但其表現卻優於市場上的其他遊戲。這刺激了Ansell進入即時戰略領域並開發了《幕府將軍:全軍破敵》[9]不過 Kotaku Australia的 Alex Walker 稱讚這款遊戲是「來自澳大利亞的最佳策略遊戲之一」,「甚至可能比《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還好一點兒」,還特別強調了遊戲的幽默感、用戶介面和任務設計。[10]

評論[編輯]

續集[編輯]

絕地風暴:終極[編輯]

《絕地風暴:終極》是本遊戲的修訂版本(或稱資料片),於 1997 年 10 月 14 日發佈[12] 。它包括二十個關卡的新內容,以及一個新的「衝突模式」(「KAOS」)。該模式允許玩家在自訂地圖上與電腦對戰。該資料片還帶來了技術上的提升,包括改進的用戶介面、擴展的網絡支援和人工智能的調整。 GameSpot的 Kraig Kujawa 在評論中指出,雖然它「修復了原作的一些缺點,不幸的是,僅僅是對一款已經快速老化的遊戲而進行的一場廉價的改頭換面罷了」。

絕地風暴2:交火[編輯]

續集《絕地風暴2:交火》於 1998 年發行[13]

開源重製[編輯]

一項粉絲專案旨在使原版與現代系統相容,同時通過使用OpenRA引擎改進線上功能、修改功能、支援更多的解像度和作業系統。[14]該專案已經在GitHub上公開,需要原始遊戲資源(可以在GOG等線上商店購買)。[15]

參考[編輯]

  1. ^ Staff. KKND Ships. PC Gamer. 1997-03-05 [2019-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8-02-18). 
  2. ^ Staff. Now Shipping. PC Gamer. 1997-10-30 [2019-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8-02-18). 
    Now Shipping: "Electronic Art's KKND Extreme."
  3. ^ Beam announces Release Date For KKnD. beam.com.au. 1997-02-26 [2022-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7-06-07). 
  4. ^ Beam International Ltd - Summary of News for February 1997. Beam Software. February 1997 [202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7-06-07). 
  5. ^ Beam International Releases Half Yearly Financial Results. Beam Software. 1997-03-11 [202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7-06-07). 
  6. ^ Beam Announced Release Date for KKnD. Beam Software. 1997-02-26 [202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7-06-07). 
  7. ^ KKnD Shows Early Succes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Beam Software. 1997-03-26 [202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7-06-07). 
  8. ^ Lawrence, Mark. Opening Korean doors.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58. 1997-09-16 [2022-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6) –透過Newspapers.com.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9. ^ PC Zone Staff. Gam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Shogun: Total War. PC Zone. 2004-05-07 [2020-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5). 
  10. ^ Walker, Alex. There's A New Trademark for Aussie RTS Classic Krush Kill 'n Destroy. 2020-08-20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31). 
  11. ^ Backstab Magazine (French) Issue 06. 
  12. ^ KKnD Extreme - Latest News. Beam International. October 1997 [2022-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31). 
  13. ^ KKND 2: Krossfire - PC - IGN. Pc.ign.com. 1998-10-31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7-18). 
  14. ^ Alex Walker: One Of Australia's Greatest RTS's Is Getting A Fan Remak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Kotaku, Dec 17 2018
  15. ^ The KKnD remake using the OpenRA engine has a first release out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