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羊霜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羊霜腸,又名羊雙腸,是中國北京市的一道特色小吃,由羊血羊腸製成。

詞源[編輯]

由於羊霜腸的腸子是白色的,外面又掛了薄薄的一層網油,看起來很像結了一層霜,因此被稱為「羊霜腸」[1]

歷史[編輯]

羊霜腸和唐朝一種名為「熱洛河」的小吃有相似之處。「熱洛河」做法大致為將鹿血灌入鹿腸內凝固後,下入油鍋內加入花椒等煎熟後食用。羊霜腸可以看作由「熱洛河」演變而來[1]

羊霜腸雖然以羊為原料,但不是清真菜,因為回教禁止食用動物血液。這道小吃在20世紀80年代仍能見到,但目前已絕跡[2]

製作[編輯]

羊霜腸的製作方法較為獨特:將羊血過濾後,加入適量澱粉,再灌入羊腸內。還可以灌入一些羊腦,這樣的羊霜腸稱為「帶腦兒的」[1]。然後,將灌好的腸放在鍋內加蔥、姜、花椒、大料煮。出售時切成小片,澆上湯,配以芝麻醬香菜等調料食用[1]

來源[編輯]

  1. ^ 1.0 1.1 1.2 1.3 魏博. 羊霜肠. 中國食品. 2003, (21): 44. doi:10.3969/j.issn.1000-1085.2003.21.022. 
  2. ^ 羊霜肠. 博雅特產網. [2020-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