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橋

座標8°56′35″N 79°33′54″W / 8.9431°N 79.565°W / 8.9431; -79.56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洲大橋
Puente de las Américas
座標 8°56′35″N 79°33′54″W / 8.9431°N 79.565°W / 8.9431; -79.565
承載四線車道(雙向二線)及雙線行人路
跨越巴拿馬運河太平洋側入口
地點 巴拿馬巴爾博亞
官方名稱美洲大橋
設計參數
全長1,654米(5,425英尺)
闊度10.4米(34英尺)
最大跨度344米(1,128英尺)
橋下淨空(高潮位時)61.3米(201英尺)
歷史
設計師Compression arch suspended-deck bridge
開通日1962年10月12日
地圖
地圖

美洲大橋(西班牙語:Puente de las Américas;原稱塞切爾渡口大橋),是巴拿馬的一座公路橋,橫跨太平洋巴拿馬運河入口處。大橋建於1962年,耗資2千萬美元,在2004年世紀大橋建成通車之前,美洲大橋一直是連接南北美洲大陸的惟一一座大橋。

概述[編輯]

美洲大橋橫跨太平洋巴拿馬運河入口,位於巴拿馬的巴爾博亞,靠近巴拿馬城。大橋於1959年至1962年由美國建造,耗資2千萬美元

大橋為桁架拱橋設計,全長1,654(5,425英尺),連續14孔,主孔跨徑344米(1,128英尺)。大橋最高點距離平均海平面117米(384英尺);主孔高潮位時通航淨空為61.3米(201英尺)。大橋兩頭有較寬的引橋,橋面兩側有行人路。

從1962年大橋落成,到2004年世紀大橋通車為止,美洲大橋一直是泛美公路的一個關鍵部分;它是跨越巴拿馬運河的惟一的固定大橋,自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後,它是北美洲之間惟一的固定連接(在加屯閘建有一座小型活動公路橋,此外1942年在米拉弗洛閘建了一座橫跨運河的活動公路鐵路兩用橋,但這兩座橋都只能在閘門關閉時使用,並且承載能力十分有限。

這座橋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從那個許多小船在通過運河之前或之後都系在那裏的巴爾博亞遊艇俱樂部里可以看到非常美麗的景觀。一整天下來,會有許許多多的船隻因為要進入巴拿馬運河或離開巴拿馬運河而在橋下通過。

歷史[編輯]

對於大橋的需求[編輯]

從法國計劃開創運河開始,人們就意識到科隆和巴拿馬城將被新的運河從巴拿馬其他地區分開。這在當時建造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一個難題,因為當時的建築工人乘搭駁船橫過運河。

當運河開通以後,來往汽車數量的上升,以及通往巴拿馬西部Chiriquí的新路的修建,令橫過運河的需求上升。巴拿馬運河機務科在1931年8月的時候提出了這一點,以及兩輛新渡船Presidente Amador和President Washington的試運轉。這項服務在1940年8月擴充,新的駁船主要服務軍隊。

1942年6月3日,道路旋轉大橋在米拉佛瑞斯閘(Miraflores locks)舉行了落成典禮。儘管這座橋只能在沒有船隻通行的時候才能使用,這仍然舒緩了橫過運河的交通。然而很明顯這依然需要一個更持久的方法。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陸上交通的需求,另一輛渡船,Presidente Porras在1942年11加入。

大橋工程建設[編輯]

在運河上建立一座永久性大橋的想法最早於1923年被提出。接下來,巴拿馬的行政部門對實際控制運河區的美國政府施加壓力,並最終於1955年簽定了雷蒙-艾森豪威爾(Remón-Eisenhower)協定,確定由美國建造這座大橋。

John F. Beasly & Company贏得了$20,000,000的資金的合同,並於1958年12月23日舉辦了項目的慶典儀式,美國大使胡里安·哈靈頓(Mr. Julian Harrington)和巴拿馬總統厄內斯托·德·拉·瓜迪亞·納瓦羅(Ernesto de la Guardia Navarro)也參加了儀式。大橋於1959年10月12日正式開始建設,耗費兩年半的時間最終建成。

大橋於1962年10月12日正式通車,並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儀式上,美國陸軍,空軍和巴拿馬國民護衛隊舉行了軍樂式;之後進行了演講、禱告並演奏了雙方的國歌。Maurice H. Thatcher為大橋剪綵,之後出席剪綵儀式的人們一同走過大橋。慶典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廣播和電視直播,同時,對大批的參與慶典人們採取了足夠的防範措施來確保儀式正常進行。

建成以後[編輯]

美洲大橋夜景.

大橋建成之後,成為泛美公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天有約9,500車輛通過;然而隨着時間推移,到2004年車流量已達到約每天35,000架次。因此大橋成為公路上的一大瓶頸,直接促成了巴拿馬世紀大橋的建造。如今世紀大橋成為了泛美公路的組成部分。

名字[編輯]

大橋最初被人們,特別是美國人,稱為「塞切爾(Thatcher)渡口大橋」,因為大橋的地址和那個橫跨運河的渡口基本在同一位置。渡口是以前運河委員會成員莫里斯·H·塞切爾(Maurice H. Thatcher)的名字命名,他通過制定法律建立了這個渡口。後來在大橋的通車儀式上,他為大橋剪了彩。

「塞切爾渡口大橋」這個名字並不受巴拿馬政府歡迎,他們更傾向於使用「美洲大橋」這個名字。這個名字是在1962年10月2日,即大橋剪綵10天前由國民大會的決議所確認。決議如下:

巴拿馬運河上的這座大橋應當被命名為「美洲大橋」。
以上名稱專用於這座大橋。
巴拿馬政府官員應當拒絕任何企圖以其他名稱代替「美洲大橋」文件。
這份決議的副本,將會被轉發到世界上所有立法機關團體,以便其以這一經過國民大會通過並以巴拿馬人民意願命名的名稱來稱呼這座大橋。
於一九六二年十月二日在巴拿馬城命名。
總統 Jorge Rubén Rosas
部長 Alberto Arango N.

有趣的是,在大橋的通車典禮的演講上,美國副國務卿喬治·W·貝爾英語George Ball (diplomat)說:「我們可以把這座大橋的今天看作是向即將成為現實的泛美公路邁出的嶄新和光明的一步。今天我們舉行慶典的這座大橋——真正的美洲的大橋——完成了美國到巴拿馬公路的最終連接。」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