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神道教
外觀
臺灣神道教,這一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5年,當時日本對台灣實施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大日本帝國當時將其主要宗教神道教引入台灣。隨着1937年大日本帝國開始加強對中國的擴張政策,並以台灣作為進軍東南亞的基地,當地居民被積極鼓勵信奉神道教。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在為日本天皇而戰的台灣人中,有27,863人被記錄在《靈魂之冊》中,他們的靈魂被供奉在日本東京的靖國神社。
日本殖民統治
[編輯]在1919年至1936年期間,臺灣總督啟動了對台灣居民的義務教育,着力於文化同化。1937年,日本帝國在台灣展開了皇民化運動,該運動旨在促使台灣居民皈依並完全融入日本公民身份的政策[1]。這一政策的實現方式包括採用日本名字,使用日語作為他們的國語,以剝奪台灣人的中國血統;在各方面融入日本生活,如穿着日本服裝、飲食日本料理以及信仰神道教。該政策還限制了中國方言的使用,並禁止實踐中國習俗,包括關閉漢語學校。同時,日本人試圖透過宣揚莎韻之鐘等愛國台灣人的故事,改變原住民的信仰。
神社
[編輯]台灣的第一座神道教神社是在1897年建立的開山神社,位於臺南州。然而,最著名的神社是建於1901年、位於臺北州(現今的臺北市)的台灣神社,該神社是為了紀念因病去世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他曾前往台南鎮壓台灣叛亂。1932年,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訪問台灣,以慶祝他的攝政王就任。
在台灣各地總共興建了204座神社,但只有66座獲得了國家正式認可。二戰後,許多神社被國民黨從中國大陸引進的實踐中拆毀,有些被烈士陵園取代。
近代重新建立的兩座神社是高士神社和鹿野神社。其中,高士神社仍然活躍,而鹿野神社則不再供奉任何神祇。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Cook, Steven. Highways and Byways: Traces of Shintoism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Taiwan. taipeitimes.com. Taipei Times. [2022-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