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芭荼卡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芭荼卡瑪
芭荼卡瑪
官方名稱 芭荼卡瑪(Bathukamma)
類型 花卉節
活動時間 9天
活動範圍 特倫甘納邦(Telangana)
前接 新月祭祖日(Pitru Amavasya)
2022年舉辦時間 9 月 25 日 (星期日) 至 10 月 3 日 (星期一)
頻率 一年一度

芭荼卡瑪(Bathukamma)屬於印度花卉節,參與者多為女性,主要流行於特倫甘納邦及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部分地區,相當於其他地區的九夜節(Sarada Navratri)或杜爾迦節(Durga Puja)。[1] [2][3]按照塞迦歷(Sathavahana calendar),芭荼卡瑪通常在公曆9 月至 10 月舉行,剛好接檔新月祭祖日(Pitru Amavasya或Mahalaya Amavasya),進行為期 9 天的慶祝活動,最後一天(Saddula Bathukamma 或 Pedda Bathukamma)是最熱鬧的。芭荼卡瑪是印度秋季(Sarad 或 Sharath Ruthu)的開始,而接下來持續7天的芭德瑪(Boddemma)則標誌着季風季節(Varsha Ruthu)的結束。

特倫甘納邦設邦運動中,芭荼卡瑪,以及奉食節(Bonalu)、 薩瑪卡薩拉拉瑪女神節(Sammakka Saralamma Jatara)、佩拉潘杜嘉(Peerla Panduga)等節日成為該地區不同於安得拉邦的獨立標誌,因而日漸受到重視。2014年,特倫甘納邦分裂成功,這一年舉辦的芭荼卡瑪慶祝活動尤為盛大。 [4] [5] [6] 芭荼卡瑪是以各式時令花卉精心編織的美麗花簇,排列成7層同心圓,形似神廟門塔瞿布羅(gopuram),且其中大部分花朵都是具有藥用價值的。在泰盧固語中,「芭荼卡瑪(Bathukamma)」意為「母神顯靈」。在古老的德干高原上,它代表着「生命的節日」,慶祝10月的豐收。

在這女性的專屬節日裏,特倫甘納邦的女子皆盛裝打扮。婦女身着紗麗(Sari),佩戴各色珠寶首飾。未婚的年輕女孩則通常穿半紗麗(Langa-Voni/Half-Saree)或楞哈秋麗(Lehenga Choli),同樣點綴珠寶,完美展現出印度傳統女性的優雅端莊。

  • 第 1 天:英吉利普拉芭荼卡瑪
  • 第 2 天:阿特庫拉芭荼卡瑪
  • 第 3 天:木達帕普芭荼卡瑪
  • 第 4 天:娜娜比亞米芭荼卡瑪
  • 第 5 天:阿特拉芭荼卡瑪
  • 第 6 天:阿利吉娜芭荼卡瑪 (阿拉卡芭荼卡瑪)
  • 第 7 天:維帕卡亞拉芭荼卡瑪
  • 第 8 天:維娜木達拉芭荼卡瑪
  • 第 9 天:薩杜拉芭荼卡瑪

男孩們為家中母親和姐妹帶回各種各樣的花朵,用來製作芭荼卡瑪的花簇。

居於凡繆拉伐達的遮婁其人[編輯]

羅濕陀羅拘陀(Rashtrakuta)王朝統治時期,遮婁其人(Chalukya)為其封臣,封地於凡繆拉伐達(Vemulawada)。在朱羅王朝(Chola)與羅濕陀羅拘陀王朝的多次戰爭中,遮婁其人都選擇支持後者。公元973年,遮婁其領主泰拉帕二世(Tailapa II)推翻了末代國王羯迦二世(Karka II)的統治,獨立為遮婁其王朝。公元 997 年泰拉帕二世駕崩,他的兒子娑底耶室羅耶繼位。曾經,在凡繆拉伐達一帶(今茹迦娜瑟西拉(Rajanna Sircilla)地區),羅闍羅闍希瓦拉神廟(Sri Raja Rajeshwara)久負盛名。 朱羅國王帕蘭塔卡喬拉二世(Parantaka Sundara Chola)不敵羅濕陀羅拘陀王朝的入侵,因此成為濕婆(Raja Rajeswara)信徒,期望牠能幫助王朝解決困境。他甚至以此命名自己的兒子為羅茶羅乍(Raja Raja)。這件事記載於當時遮婁其領主艾瑞克薩利(Arikesari)的墓志銘中。 羅茶羅乍一世在位共29年(公元 985 至 1014 年)。其間,他的兒子拉真陀羅(Rajendra Chola)擔任陸軍總司令,打敗了遮婁其國王薩提亞斯拉亞(Satyaasraya )。作為戰勝者,他摧毀了戰敗國的濕婆神廟,並將供奉於此的巨型濕婆林伽帶回,送給了他的父親。 1006年,羅茶羅乍一世開始建造神廟,以安置這座巨大林伽。1010年,神廟竣工,林伽落座。朱羅國王的墓志銘以泰米爾語寫就,聲稱建造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廟(Brihadeswara temple,即羅闍羅闍希瓦拉神廟)所需花費,均是當時從遮婁其王朝的手中掠奪來的。

時至今日,對比巴希米希瓦拉神廟(位於凡繆拉伐達)和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廟(位於朱羅王朝的坦賈武爾)中供奉的濕婆林伽,我們仍能看到二者的相似之處。當初朱羅王朝將濕婆林伽帶回坦賈武爾,這一舉措寒了所有遮婁其人的心。於是,為了安慰本地寺廟中供奉的雪山神女(Bruhadamma),也為了昭示朱羅人的罪行,人們用花卉製成形似梅魯峰的芭荼卡瑪,最高處擺放以薑黃雕刻成的雪山神女像(Gouramma),八天九夜歌舞不停,以慰神靈。然後將其沉入水中,完成淨化後再打撈上來。這便是芭荼卡瑪的節日雛形。

節日準備[編輯]

在這個季節,青葙決明萬壽菊、菊花、蓮花、南瓜、黃瓜、細葉谷木羽芒菊、印度藏茴香、牽牛花、柚木花,各色花卉競相綻放,裝點着原本貧瘠的荒原。當地男人從野外帶回鮮花,製作芭荼卡瑪。

芭荼卡瑪的製作可稱為民間藝術。當天下午,當地婦女就開始做準備工作:將花朵剪下,只留短短的莖葉,抓一把青葙花,排列在寬大的盤子(Thambalam)上,色彩繽紛,芳香四溢。

完成後,她們圍繞着做好的芭荼卡瑪,載歌載舞,呼喚女神賜福。

特倫甘納邦婦女慶祝芭荼卡瑪

芭荼卡瑪將持續9天,依據每天提供的食物(naivedyam)類型,各自有不同名稱。大多數食物的製作都非常簡單,前8天的食物通常由小朋友或未婚女子烹製。只有在薩杜拉芭荼卡瑪,也就是節日最後一天,才會由所有婦女參加籌備。以下是每一天的名稱以及當天準備的食物。 [7]

  • 英吉利普拉芭荼卡瑪,節日的第一天,剛好是新月祭祖日,也就是特倫甘納邦的佩莎拉新月日(Pethara Amavasya)

當天提供的食物有:芝麻(Nuvvulu)、米粉(biyyampindi)和糙米(nookalu)。

  • 阿特庫拉芭荼卡瑪:節日第二天,是印度歷七月(Ashwayuja masam)的第一天( Padyami)。

當天提供的主食是半熟扁米(atkulu 阿特庫拉),以及清煮小扁豆(Sappidi pappu)和片糖(bellam)

  • 木達帕普芭荼卡瑪:節日第三天,印度歷七月的第二天(Vidiya)。

當天提供的主食是半熟小扁豆(muddapappu 木達帕普),以及牛奶和片糖

  • 娜娜比亞米芭荼卡瑪:節日第四天,印度歷七月的第三天(thidiya)。

當天提供的主食是稻米(nananesina biyyam 縮寫為娜娜比亞米),還有牛奶和片糖

  • 阿特拉芭荼卡瑪:節日第五天,印度歷七月的第四天(chathurdi)。
在安得拉邦普拉喀桑縣慶祝 芭荼卡瑪的女子

當天提供的主食是煎餅(Atlu 阿特拉),通常有小麥煎餅(uppidi pindi atlu)或多薩餅

  • 阿利吉娜芭荼卡瑪:節日第六天,印度歷七月的第五天(panchami)。

當天不提供食物。

  • 維帕卡亞拉芭荼卡瑪:節日第七天。印度歷七月的第六天(sashti)。

當天提供的主食是油炸米粿:將米粉捏成苦楝果的模樣,下鍋油炸後供大家食用。

  • 維娜木達拉芭荼卡瑪:節日第八天,印度歷七月的第七天(sapthami)。

當天食物主要有黃油(Venna 維娜)或酥油(ghee),還有芝麻和片糖

  • 薩杜拉芭荼卡瑪:節日第九天,印度歷七月的第八天(ashtami),與杜爾迦節(Durgashtami)的最後一天重合。

當天提供五種米飯料理:凝乳飯(perugannam saddi)、羅望子飯(chinthapandu pulihora saddi)、檸檬飯(nimmakaya saddi)、椰子飯(kobbara saddi)和 芝麻飯(nuvvula saddi)

薩杜拉芭荼卡瑪[編輯]

芭荼卡瑪歷時九天,在杜爾迦節的最後一天落幕,落幕之日被稱為薩杜拉芭荼卡瑪。芭荼卡瑪入水儀式(Bathukamma Visarjan) 將在這一天進行,特倫甘納邦舉城歡慶,到處洋溢着虔誠的歡喜,鑼鼓聲有節奏地傳遍大街小巷。到了晚間,寧謐祥和的美好氛圍隨暮色籠罩大地。 儀式開始前,花簇頂端的雪山神女像(Gauramma)被取下,每個已婚婦女從中取一小塊塗在自己的曼加拉經(Mangala sutra)上,保佑婚姻美滿,祈求丈夫平安健康,免受邪惡與疾病侵擾。

瑪萊達(特倫甘納邦傳統點心)

過節期間,每天都有特定的食物供應,有時會準備由薩荼麵粉(sattu)製成的特餐,供大家食用,同時也用來祭祀女神。主要的食物組成有玉米(మొక్కజొన్నలు),高粱(జొన్నలు),珍珠粟(సజ్జలు),黑吉豆(మినుములు),鷹嘴豆(శనగలు),綠豆(పెసర్లు),花生(పల్లి),芝麻(నువ్వులు) ,小麥(గోధుమలు),稻米(బియ్యము),腰果(Kaju),片糖(బెల్లం),牛奶(పాలు)等。 最後一天會準備瑪萊達——一種加了片糖的麵餅,活動結束後分發給大家。

背景知識[編輯]

在印度語中,芭荼卡瑪意為「母神顯靈」,呼喚娑提女神的回歸。傳說中娑提的確復活成為雪山神女(Goddess Parvati),於是這兩位女神成為芭荼卡瑪的主祭神靈。 [8]

與芭荼卡瑪相關的神話傳說很多。據其中一個版本,雪山神女與水牛阿修羅(Mahishasura)激戰並將其殺死。其後精疲力竭,從印度歷七月的第一天開始,便長睡不醒。信徒誠心祈禱,終於,在第十天,女神甦醒。

還有另一個版本,相傳朱羅國王德哈爾曼嘎達(Dharmangada)與妻子薩提亞伐提(Satyavati)有100 個兒子,卻全部陣亡戰場,於是祈求吉祥天女(Lakshmi)降生為他們的孩子。天女聽到了他們真誠的祈禱,同意了他們的請求。當吉祥天女在宮中出生時,聖人們紛紛獻上祝福,願她青春永駐,長生不老(Bathukamma/Live Forever)。從此,特倫甘納邦的未婚女子都會慶祝芭荼卡瑪,向女神求一段美滿姻緣,並根據女神的引導,學習如何照顧公婆、丈夫,做一個尊老愛幼的好女人、好母親,成為孩子們的好榜樣。當然,已婚婦女並未被節慶排除在外,她們祈求女神,保佑家人身體健康,家族枝繁葉茂。

傳說中,雪山神女為夏克提女神的化身,痴迷於鮮花。於是人們以方形的木製或竹製框架為底座供奉鮮花,向上逐漸收合成尖頂,形似神廟塔門瞿布羅。 雪山神女像便高立尖頂之上,由百花簇擁圍繞,受眾人朝拜。

芭荼卡瑪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節日。前後長達一個月的慶祝活動中,到處有熱鬧的廟會趕集,舞蹈、音樂、戲劇及其他各種表演活動輪番上陣,成千上萬的遊客蜂擁而至,與當地居民共同見證這一民族盛會。

參考文獻[編輯]

註釋[編輯]

  1. ^ Bathukamma festival begins in Telangana. [2022-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2. ^ Chinese guests to savour Telangana’s flavour this Bathukamma. [2022-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5). 
  3. ^ Bathukamma 2017: Know how the festival is celebrated in Telangana,Maharashtra and Karnataka. The Financial Express. 2017-09-20 [2018-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3) (美國英語). 
  4. ^ Inukonda, Sumanth. Media, Nationalism and Globalization: The Telangana Movement and Indian Politics. Taylor & Francis. 2019-09-23 [2022-12-06]. ISBN 978-0-429-5356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5) (英語). 
  5. ^ Like Tilak, we'll promote culture to cement our Telangana identity. [2022-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6). 
  6. ^ Bathukamma Essence. telanganatourism.gov.in. [2017-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9). 
  7. ^ Bathukamma festival begins in Telangana: All you need to know. India Today. 13 October 2015 [20 Februar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8. ^ Bathukamma - Telangana's Floral Festival is here. [2022-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0). 

引用[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