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克斯·克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菲利克斯·雅科夫列維奇·克昂
Фе́ликс Я́ковлевич Кон
Feliks Kon
烏克蘭共產黨中央書記
任期
1921年3月23日—1921年12月9日
前任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
繼任德米特里·曼努伊爾斯基
個人資料
出生1864年5月30日儒略曆5月18日]
 俄羅斯帝國波蘭會議王國華沙
逝世1941年7月28日(1941歲—07—28)(77歲)
 蘇聯莫斯科州希姆基
國籍 蘇聯
政黨波蘭社會黨(左派)
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菲利克斯·雅科夫列維奇·克昂(俄語:Фе́ликс Я́ковлевич Кон波蘭語Feliks Kon,1864年5月18日(格里曆:5月30日)—1941年7月28日)猶太裔波蘭人,革命家,民族學家,共產國際活動家。曾任烏克蘭共產黨(布)中央書記。[1]

生平[編輯]

  • 1864年5月18日(格里曆:5月30日)出生於沙俄華沙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中學期間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
  • 1882年-1884年,華沙大學法學院學習。1882年加入波蘭無產階級黨。
  • 1884年因參與革命活動被捕,判處有期徒刑10年8個月,流放西伯利亞。服刑期間組織參與監獄鬥爭,以服毒抗議監獄方面對政治犯的虐待。後被轉移至雅庫特州服刑,期間從事西伯利亞土著和俄羅斯人類學的研究。1892年,他在 Khatyn-Aryn村進行了人口普查。這些材料後來用於雅庫茨克地區農民管理的改革。
  • 1895年-1897年,在伊爾庫茨克居住,參加了《東方展望報》編輯委員會。1894年,他不顧當局的拒絕,參加了西比里亞科夫遠征,收集研究雅庫茨克地區的人類學資料。
  • 1897年6月遷往巴拉甘斯克村,在那裏學習當地居民的生活、習俗和民俗。創作散文《達摩克利斯之劍下》、《錯誤的道路》。
  • 1897年-1904年,在米努辛斯克居住。期間與列寧克魯普斯卡婭等革命家會面。同時進行了關於哈卡斯人圖瓦人的人類學研究,在米努辛斯克地方博物館的檔案館工作。1899年,在俄羅斯地理學會東西伯利亞分會的幫助下,他組織了一次考察索約特人的探險隊。在圖瓦,他收集的標本成為聖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的人類學展品。
  • 1904年加入波蘭社會黨。1904年-1906年,波蘭社會黨法制報紙《Kurier Zodzenny》編輯,《工人》雜誌編輯。1906年成為波蘭社會黨中央委員會委員,組織參加了1905年俄國革命。在1906年召開的代表大會上,以克昂為首的左派將以畢蘇斯基為首的革命派開除出黨,造成了社會黨的分裂。克昂等人組建了波蘭社會黨(左派),他本人擔任主席。
  • 1906年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捕,後流亡加利西亞。當地的波蘭社會黨由畢蘇斯基領導的革命派掌控,克昂被迫辭職。
  • 1914年-1917年,流亡瑞士。1917年5月返回俄羅斯。
  • 1917年-1918年,哈爾科夫省波蘭事務專員。1918年加入俄共(布)。
  • 1919年-1920年4月,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會委員,俄共(布)基輔省委委員,蘇俄教育人民委員會委員。
  • 1920年4月-8月,烏克蘭共產黨(布)下加利西亞組織委會主席。
  • 1920年7月-1921年3月,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波蘭局成員。期間,1920年7月-8月,波蘭革命委員會成員。
  • 1921年3月-12月,烏共(布)中央委員會書記。
  • 1921年-1922年,烏克蘭紅軍政治局局長。
  • 1922年-1923年,共產國際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
  • 1924年-1935年7月,共產國際監察委員會委員。期間,1925年-1928年,《紅星報》編輯。1927年-1935年,共產國際監察委員會副主席。1928年-1930年,《工人報》主編。1930年-1931年,蘇俄教育人民委員會委員,藝術部部長。1931年-1933年,全蘇無線電委員會主席,郵電人民委員會委員。
  • 1933年-1937年,蘇俄教育人民委員會博物館部部長。
  • 1937年-1941年,《我們的國家》雜誌主編。
  • 1941年6月22日衛國戰爭爆發後擔任莫斯科廣播電台波蘭分部第一任負責人。
  • 1941年7月28日在從莫斯科撤離至古比雪夫途中在希姆基時逝世,享年77歲。

克昂是俄共(布)9、11、13大,聯共(布)14-17大,第13-17次代表會議代表。

榮譽[編輯]

  • 沙俄自然科學、人類學和民族志愛好者協會金獎(1903)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