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蒙馬特纜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馬特纜車
Funiculaire de Montmartre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0.108公里(0.067英里)
車站數目2個
軌距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
使用車型2個車廂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900年7月13日
乘客量每年200萬人次

蒙馬特纜車(法語:Funiculaire de Montmartre)是位於法國巴黎十八區蒙馬特高地的一條自動登山纜車線,連接蒙馬特山腳和山頂的聖心堂。纜車全長108米,攀登高度為36米,攀登過程不超過1分半鐘。目前由地鐵營運商巴黎大眾運輸公司(RATP)運營。

歷史[編輯]

起源[編輯]

早期的蒙馬特纜車

蒙馬特纜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1年,當時的巴黎市政府決定在蒙馬特高地修建登山纜車連接山腳和山頂的聖心堂(於當年5月部分建成啟用)。按照最初的設計,這條登山纜車將採用電力牽引,並且要修建6個中途車站[1],但最終計劃被大大縮減,只修建兩個終點站,並採用水力牽引。 纜車於1900年7月12日(一說7月13日)啟用[2],由鐵路列車製造商德考維爾法語Decauville負責運營。然而由於沒有預先獲得許可經營權,纜車於當年11月24日關閉,至次年3月22日重新開放[3]。纜車採用雙標準軌距軌道,並且裝備了一個Strub齒軌用於煞車。軌道固定在角鋼軌枕上,軌枕則固定在混凝土石基上[4]。纜車的水力牽引系統包含兩個容積為5立方米的密閉水槽,位於纜車車廂的底座下方。纜車在山頂車站出發前水槽將被灌滿水,乘客和水的總重產生下降驅動力,同時拖動山底車站的纜車上升,山底車站的蒸汽水泵則將水抽往山頂。

此後的30幾年內,纜車每年運送約100萬人次。

第一次翻新[編輯]

蒙馬特纜車模型

德考維爾的經營權於1931年到期, 之後巴黎市政府和塞納省政府將纜車交付巴黎公交公司法語Société des transports en commun de la région parisienne (Société des transports en commun de la région parisienne, STCRP) 運營, 和進行翻新改造. 1931年11月1日, 纜車系統關閉並進行第一次翻新, 原有的齒軌由於安全性欠佳而被棄用, 水力系統則被電力牽引系統取代, 兩個新車廂由一個50 CV的電動機絞車牽引, 這樣運行速度可以提高到2米/秒. 1935年2月2日, 纜車翻新完畢並重新對外開放. 1955年, 該纜車冬季每天從早上7時運行到晚上21時, 夏季則延長至23時. 1962年, 纜車的年客流量達到了160萬人次, 而當年纜車又關閉了幾個星期, 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翻新.

第二次翻新[編輯]

1949年, 隨着STCRP併入新成立的RATP, 纜車的經營權轉到了RATP手中. 1991年, 距離第一次翻新55年之後, 年客流量又攀升到200萬人次. 這時, 進行第二次大規模翻新已是勢在必行. 這一次, RATP和巴黎市政府打算, 將纜車向山下海拔更低的地方延伸, 至地下的地鐵站——安特衛普站 (Anvers), 但因成本太高而放棄.

運行中的纜車

1990年10月1日, 蒙馬特纜車再次關閉以進行第二次翻新改造. RATP在原有的基礎模板上進行了重建, 原先的站屋被拆毀, 新建的站屋採用了透明玻璃材質, 升降系統施工由迅達集團負責[5]. 關閉期間, 蒙馬特巴士 (Montmartrobus) 連接山底和山頂進行替代服務. 1991年10月5日, 纜車重新對外開放.

通過這一次翻新, 蒙馬特纜車採用了電力牽引的斜行升降機技術, 因此實際上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登山纜車. 牽引絞車增加到兩個, 各自由130千瓦的馬達驅動, 纜車車廂由Skirail設計, 空載重6噸, 滿載重10噸, 牽引和電力設備由Poma製造. 另外, 纜車的運行也已實現了自動化, 車站內的雷達和車廂底盤上電子天平可共同監測乘客數量, 微型計算機決定纜車出發, 並在車廂內顯示出發訊息. 根據客流密度不同, 纜車可自動選擇行駛速度, 2米/秒或3.5米/秒. 車站月台還配備了月台閘門以增強安全性[6].

2006年12月7日下午17時50分, 當RATP對纜車進行一次煞車系統測試時, 其中一個轎廂突然失控撞毀在山底車站上, 之後纜車關閉進行維護[7]. 這次事故對周邊的居民和遊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首先是登山時間延長, 巴士數目不夠, 時常爆滿, 其次是周邊的商業活動銳減了20%~30%. 2007年6月30日, 其中一個條纜車道重新開放[8], 另一個直到2008年8月2日才重新開放.

現狀[編輯]

下降中的纜車

蒙馬特纜車每日自清晨6時運行至半夜0時45分, 日客流量約6000人, 大多數為觀光客, 亦有朝聖者, 和前往小丘廣場的畫家們. 纜車的旁邊有220級台階連接山底的聖皮埃爾廣場 (St. Pierre) 和蘇珊-瓦拉東廣場 (Suzanne-Valadon), 和山頂的杜布瓦主教路. 纜車系統現有兩個獨立的車廂, 每個車廂可容納60個人, 車廂上部分為透明玻璃窗, 便於乘客觀光.

蒙馬特纜車被視作是巴黎地鐵路網的一部分[9], 並且採用相近的收費系統. 兩個終點站都配備了刷票閘機, 乘客可以使用單程票以及各種周票, 月票和年票. 纜車和蒙馬特巴士之間在山頂車站可以通過一張單程票轉乘, 但纜車和巴黎地鐵之間不能憑藉單程票直接轉乘, 須再額外購票[10]. 而最近的兩個地鐵站——2號線的安特衛普站和12號線阿貝斯站 (Abbesses) 也與纜車距離較遠, 分別在南邊200米處, 和西邊350米處.

近年來亦有人提出要求重開1934年關閉的麗景山纜車法語Funiculaire de Bellevue (Funiculaire de Bellevue, 位於巴黎西南郊的默東, Meudon) , 路程短, 但坡度大, 和蒙馬特纜車十分類似. RATP已着手研究該計劃, 不過目前尚未有任何動作.

參考來源[編輯]

  1. ^ Louis Figuier, Projet de chemin de fer funiculaire de Montmartre à traction électriqu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ans L'Année scientifique et industrielle : trente-sixième année (1892), 1893, pp. 219-220
  2. ^ Henri Maïstre, entrée 12 juillet de la Chronique de l'année 190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ans le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de l'histoire de Paris et de l'Île-de-France pour l'année 1900, p. 176, sur Gallica.
  3. ^ Henri Maïstre, ib., entrée 22 ma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 152
  4. ^ Jean Robert, Les tramways parisiens, p. 207
  5. ^ Jean Gennesseaux, ib., p. 34
  6. ^ Jean Gennesseaux, ib., p. 35
  7. ^ Communiqué de la RATP - Interruption du funiculaire de Montmartr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10-27.
  8. ^ Communiqué de la RATP - Reprise de l』exploitation le 30 juin 2007 sur une cabin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10-27.
  9. ^ Cahier des charges de la Régie autonome des transports parisien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1-13., article 7-3, page 18, sur le site du Stif.
  10. ^ selon décision n° 2007/463 du 28 juin 2007 relative aux conditions générales de vente et d'utilisation du ticket t+ du directeur général du syndicat des transports d'Île-de-France (STIF), annexe, paragraphe 2.2, dernier alinéa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