蝨母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蝨母仙,是潮汕中臺灣一名傳說中的堪輿師,在潮汕傳說中他是明朝人,而後者則將他的活躍年代放在清朝

傳說[編輯]

潮汕版本[編輯]

潮汕傳說中,蝨母仙為明朝人,本名為何野雲、柯逸[1],原為陳友諒幕僚,失敗後化為道人,因衣着不整又身生蝨子,故稱蝨母仙[2],但何野雲在明史並無記載,有人認為陳友諒的軍師鄒普勝正是何野雲[1];另一傳說是姓廖,乃江西贛州風水師廖金精後代,因為躲避明王朝追殺而至廣東潮州府[3]

蝨母仙與雨仙爺孫道者齊名,皆有許多神話傳說,府縣誌以及筆記類雜記多有記載。如清光緒《潮陽縣誌》:「明初有虱母仙者,精於青鳥之術,至潮為人擇地,而多不插穴,聽人自得之。矢口成懺後,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處則多吉地,故人往往陰識之,以為驗。或曰何野雲也,世從陳友諒而敗,佯狂來此,然終不得而詳。居止無定,多在鳳港盧家。其鄉外有塚壘,然傳為所葬處。」何野雲為人立寨門、點墓穴,十分靈驗,因而被視為神仙,尊稱為龍尾爺龍尾聖王[1]

有些鄉鎮相傳為蝨母仙所建。如汕頭陳店鎮的福譚寨門[4],如與昔日為出入大南山之門戶的仙城鎮,故稱山門城,傳說當地人為紀念虱母仙,改稱仙城[5]

潮南的民間故事稱蝨母仙的舊道袍是仙人賜贈寶物,春夏秋冬不離身,只要順手在舊袍一抓就有芝麻可作充飢,外人不知底細以為是汗垢和蝨子。後來借住的主人家將該袍拿去漿洗燙洗,剛把開水衝下,就聽見蝨母仙突然躍起,大聲呼叫:「我命休矣!」 不久便死去。[6]

貴嶼鎮何野雲墓[7],今稱何仙陵[1]。主要在潮陽普甯揭陽等多有其廟,多稱龍尾爺廟,像是最早的廟建於明初的揭西縣金和鎮仙陂村的三山永峙廟[1]馬來西亞華僑[8]泰國華僑[9]也有信仰何野雲,其廟如泰國曼谷龍尾古廟、京都蓬萊九逍閣[10]

台灣版本[編輯]

中臺灣傳說中,蝨母仙為清朝人,本名范金郎,廣東大埔縣[11],與台灣北部的林瑯仙、南部的林半仙齊名[12]。傳說台中石岡劉元龍公派下第三代的啟成公劉文進得到其之助,葬女性先人至「美人照鏡」風水寶地,使石岡劉家就此興旺[13][11]。劉文進去世時,也得到蝨母仙指點,葬於東勢的「雄牛鬥崁」,風水說其墓碑會隨着時間傾斜而讓家族運越旺,墓的對面還有一面山每年崩落土石,代表雄牛越傾斜越有力[14]。該墓碑目前已向前傾倒四十五度,如牛對撞的牛角,後代族親也不敢動其碑,並以客家傳統習俗舉行「雄牛鬥崁」祭祖已三百餘年,成為該地特色[15]

三立電視台的《戲說台灣》拍有其相關傳說的《蝨母仙傳奇》及《雄牛鬥崁穴》系列。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郭馬風. 《潮汕民俗》. 香港: 香港藝苑出版社. 2001. ISBN 9789624503401 (中文(香港)). 
  2. ^ 許衍董、汪宗衍、吳天任. 《广东文徵续编》. 中國: 廣東文徵編印委員會. 1987-03 (中文(中國大陸)). 
  3. ^ 潮阳贵屿何野云墓. 潮陽貴嶼何野雲墓. 2014-05-19 [2015-01-11] (中文(中國大陸)). [失效連結]
  4. ^ 李緒豐. 《潮陽縣文物志》. 中國: 潮陽縣博物館. 1986 (中文(中國大陸)). 
  5. ^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廣東省志: 地名志》. 中國: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12-01. ISBN 9787218031781 (中文(中國大陸)). 
  6. ^ 董鎮濤、鄭金雄. 《潮南民间故事》. 香港: 香港藝苑出版社. 2004 (中文(香港)). 
  7. ^ 潮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潮阳县志》. 中國: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7 (中文(中國大陸)). 
  8. ^ 李亦園. 《一個移植的市鎮:馬來亞華人市鎮生活的調查研究》. 台灣: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70-01 (中文(臺灣)). 
  9. ^ 孫德喜. 《閱讀泰國‧解讀北韓》. 台灣: 秀威出版社. 2010-12. ISBN 9789862216101 (中文(臺灣)). 
  10. ^ 沈立新.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 中國: 中國華僑出版社. 1999-05-01. ISBN 9787801202918 (中文(中國大陸)). 
  11. ^ 11.0 11.1 管雅菁. 美人照鏡與雄牛鬥崁的風水傳奇. 客家文化資產數位網. 2014-08-30 [2015-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9) (中文(臺灣)). 
  12. ^ 洪臣宏. 〈南部〉咾咕石古墳墓碑 揭開高雄林園區「林半仙傳奇」. 《自由時報》. 2014-05-26 [2014-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8) (中文(臺灣)). 
  13. ^ 陳瑛殉、劉宏偉. 〈开台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象确立—以台湾中部客家移民族谱为据〉,《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中國: 贛南師範學院. 2008 (中文(中國大陸)). 
  14. ^ 牛鬥坎傳奇─觀土牛劉屋古禮「掛紙」. 青年旅遊網. [2015-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9) (中文(臺灣)). 
  15. ^ 雄牛鬥崁祭祖 傾斜墓碑旺香火. 《人間福報》. 2012-03-26 [2015-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