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趙不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都江堰堰功道的趙不𢙯雕像

趙不𢙯[1](1121年—1187年),字仁仲南宋宗室,宋英宗之兄嗣濮王趙宗暉的曾孫。

祖父沂王趙仲損,父親趙士圃,跟隨宋徽宗北入金朝,遙拜集慶軍節度使。他初補保義郎,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進士及第,改授左宣義郎,調任婺州金華丞。懲處縣裏土豪何汝翼,加上刑具送到州里,編管到他州,縣人畏懼折服。

趙不𢙯擔任永州通判。州里交稅,加倍收應交的糧食,百姓痛苦,他對知州說,請求介紹數目。帥司下令讓他檢查靖州刑獄,查出被冤枉的數十百人,靖州人感激他,畫他的像供奉他。

趙不𢙯轉任知開州。開州在巴東,民俗鄙陋,趙不𢙯為他們興學,使百姓知孝義。開州有鹽井,以前官員派遣親信監管,謀求私利。趙不𢙯停止派遣,鹽利倍入,州里用不完,以盈餘代替百姓交納夏秋兩稅和天申節銀絹。在開州二年,百姓沒有爭鬥,夜不閉戶。諸司輪流推薦,把比作古代循吏。轉任夔州轉運判官,開州數千人擋住城門,不得前行。至夔州,百姓痛苦於上供銀。當時部使者因為是親戚故舊代理大寧鹽場,獨得盈利。趙不𢙯把他們趕走,於是獲鹽盈餘。於是出錢買余鹽數十萬斤,換米得三萬餘斛,運到湖北,買銀後來,代替諸州納上供銀,省下緡錢十五餘萬。改任成都路轉運判官。趕上饑荒,趙不𢙯行至瀘南,接官錢五萬緡,派屬吏分別買米。米到了之後,下令告知。富民爭着賣粟,米價於是平穩。只有雙流朱氏不賣米,縣民群打開他的糧倉。趙不𢙯要朱氏抵法,沒收他的米,盜米者除以黥行,民情得以安定。

永康軍每年治理都江堰,籠石蛇絕江斷水,以灌溉數州田。屬吏盜錢,減少役夫,堰不牢固而坍塌,田中失水,於是多年饑荒。趙不𢙯親自視察,操板修築,把屬吏以法懲處。於是出令:以耕種為業的人田主借貸給他,富民賑濟商人,老幼疾患之人官府施粥。保全性命的數百萬人。

黎州青羌奴兒結造反,制司調兵去戍守,讓趙不𢙯提供糧餉。以前,富人出糧,而下戶出力運到邊關。趙不𢙯說:「民飢,不可擾民。」於是買入余米發兵運送。不久朝廷命趙不𢙯代理制司。之前,官兵戰敗,前任制使派人賄賂奴兒結議和。趙不𢙯說:「奴兒結,是吐蕃小族,現在對他們議和,大族怎麼辦?」不聽。

酋豪夢束畜列率領數千人入漢地二百餘里,成都大為恐慌。趙不𢙯冷靜安定人心,召僚屬飲酒。夜間派遣步將帶領飛山軍直接奔赴沈黎,又調綿州兵戍守邛州為後援,告誡他們說:「堅守勿動。」秘密傳書諸蕃部:生獲吐蕃一人賞十縑,殺一人二縑。於是邛部川首領崖衤蔑集合諸部落,在漢源大破吐蕃,斬夢束畜列首來進獻,一共十六天平定。嘉州虛恨蠻入侵,趙不𢙯把吐蕃首領的頭放在邊境上,蠻人恐懼,一晚上逃走。趙不𢙯於是令靠近邊境邊家出丁夫一人,分戍各堡,免除其家賦稅。趙不𢙯罷職回去,蜀人送他從成都至雙流,堵住道路,不得通行。

不久,擔任成都提刑,改任江西路轉運判官。廷臣推薦他的才能,皇帝下詔任命他為右監門衛大將軍、惠州防禦使、知大宗正事。為越級提拔。屬吏稟告承受奏請須用宦官,趙不𢙯說:「有關官員沒有人了嗎?」罷去不用。宦官有時請見。謝絕請出。

進升為明州觀察使,有升為昭慶軍承宣使。金朝人完顏烈來聘問,他擔任館伴副使。金使隨從以前見館使,都互相作揖,趙不𢙯不行禮。在玉津園宴會,趙不𢙯連射皆中,使者驚服。

趙不𢙯以學問道德訓勉族屬,推薦其中優秀傑出的人,奏開新學宮,增加弟子人數,仿照大學校定法。設置自訟齋,使有過錯的人讀書其中,人人受到感勵。淳熙十四年(1187年)去世,時年六十七歲。贈開府儀同三司,封崇國公

趙不𢙯性情非常孝順,七歲時,父親北遷入金,常常思慕哭泣。長大後努力學習,母親曹氏勸阻他,他回答:「只因君父仇未報,非敢嚮往富貴。」登第時已經入仕,按規定應該超升兩秩,請求回授母親。母按照規定只能封令人,宋高宗嘉賞他的志向,特封郡夫人。

居官之處有名聲,在朝好言天下事。蜀中武帥操持重權,趙不𢙯請重設安撫司,互相依靠治理。他批評王抃不應該揀選諸路軍,王友直不可擔任副都指揮使,尤其人所難以說出口的。遇到大旱,一天九疏,勸皇帝求直言,通下情,退而焚燒其稿。當時布衣上書狂妄,多數抵罪,趙不𢙯說太上皇帝不加罪進言的人,應該寫在御座之右。宋孝宗答應了,讚賞他的忠信,每次在宮中宴會,皇帝與他飲酒,對皇太子趙惇說:「這是賢宗室。」一日,坐在待漏院,有給事中稟告英國公趙擴借擊球馬,趙不𢙯正色回答:「皇上只有一個皇孫,萬一馬驚而墮,斬了你們也沒用。」馬於是沒有得到。所敬之人是朱熹張栻,張栻死後為他請諡,又請用朱熹。

四子趙善臨、趙善防、趙善下、趙善詠。

參考文獻[編輯]

  • 宋史》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1. ^ 宋史·卷230·宗室世系十六》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