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金岷日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岷日報
創刊日1932年3月
停刊日1944年
語言中文
網站 

金岷日報》,原稱《新川南日報》,並另出版《金岷晚刊》,是中華民國時期四川的一份報紙,創刊於1932年3月,地址在四川宜賓公園內。

沿革[編輯]

1932年3月創刊,編輯許培膏王元伯王新聲、李繼先任經理主任,經費由敘南九縣分擔。同年6月,李繼先挪用社款致使無錢付印刷費而停刊。經縣長毛自材與團練局長雷東垣出面維持。並另組織董事會,毛自材、雷東垣及駐軍周瑞麟團長為董事長。縣府建設科科長蕭大榮任社長,主持社務。欠華昌之印刷費,經雙方協商,義讓部分,剩下由蕭大榮負責償還,才使報紙得以維持,編輯有許培膏、熊瑞文、尹必光等人。1935年1月,敘南各縣組織民團防堵中國工農紅軍,熊、尹二人參加民團工作,許培膏辭職,報紙又瀕臨停刊。當時正值原《敘南日報》記者梅村愛華隨黃復生視察川南黨務,蕭大榮託付管理。後又請清共主任程寄零代編中外新聞、周素薰代編本省新聞。同年3月,蕭大榮去重慶,繼之毛自材也離開宜賓,報社再次陷入困境。梅村愛華負責革新版式,改良內容,並將報紙立場改在民眾方面,使營業額增加,同時追繳各縣欠款。發行量增至千份,並擴大為一中張半。由於報紙改革,引起士紳不滿,事端屢次爆發。1935年5月10日,報社存紙用盡,程寄零離開報社,報紙停版[1]

梅村愛華之後賒貸度日,使報社重建。程寄零回報社,梅伯昌任董事長。實際一切社務仍由梅村愛華主持。不久梅、周因事離開報社,同年7月1日,報社公推縣黨務指導員馮竹如任社長兼總經理,總編輯蘇重泓,編輯黃思明孫吉文蕭如鋒。但因經營不善,銷量下降,報社被迫改組,由王復初任社長。不久由政訓室主任李崇真兼任社長。1936年1月,改由謝寅初任社長[1]

1936年9月,報社又再次改組,《新川南日報》改名為《金岷日報》,於1936年9月1日出版,4開4版,有時出4開6版。1937年時,又為4開2版豎排,由冷薰南書寫報名。《金岷日報》為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的機關報,經費由地方法團捐資,並另成立董事會,由專員、宜賓縣長冷薰南任董事長[2]。先後任社長的有陳范可、馮竹如、劉治國、賴石亭、何守仁,先後任總編輯的有陳范可、石克士、許培膏,先後擔任主筆、編輯的有趙石如鄧具民關伯鏞蕭如峰等。報紙每日發行千餘份,最高時達2000份。還另出有《金岷晚刊》半中張。1938年3月13日,古永材說服時任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冷寅東主持成立的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四川省宜賓區會[3]。它吸收了黨、政、軍、民、機關、法團、學校、宗教界、文化界和知名人士參加,冷寅東兼任會長,古永材任秘書長。辦公室就設在《金岷日報》社樓,之後發表書面宣言,號召大家「為團結同胞,反對侵略」[4]

1938年8月至1939年春,中共宜賓中心縣委曾派邵允文劉曜林嚴亮疇曾冕莊等先後進入報社,擔任編輯[5][6]。之後冷薰南離去,報社經費困難,1944年停刊[1]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王綠萍編著. 四川报刊五十年集成 1897-1949.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011.11: 267. ISBN 978-7-5614-5469-5. 
  2. ^ 宜賓市地方志辦公室編. 宜宾市志.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2.07: 603. ISBN 7-5011-1731-4. 
  3. ^ 中共宜賓縣委黨史研究室編著;田若川主編. 中国共产党宜宾县历史 第1卷. 中共宜賓縣委黨史研究室. 2001.12: 113. 
  4. ^ 尹德宏主編;中共宜賓市委黨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宜宾历史 第1卷 1919-1949.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5.09: 173. ISBN 7-80199-272-5. 
  5. ^ 中共宜賓縣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共宜宾县地方党史大事年表 1919-1949. 中共宜賓縣委黨史研究室編. : 55. 
  6. ^ 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4川历史 第1卷 1921-1949.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9.12: 305. ISBN 978-7-5073-2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