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之戰 (三國演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沙之戰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第53章描述的小規模軍事衝突,發生於荊州長沙,對戰雙方為劉備韓玄勢力,此戰將日後加入蜀漢的大將黃忠魏延引入故事。

史實中,此戰為208年江陵之戰的一部分,韓玄和其他太守未經戰鬥便投降於劉備,而魏延當時是劉備的私人部曲,逐級崛起為將軍,實際上與韓玄和黃忠並無關聯。

中國傳統戲劇中,多個劇種有據此改編的劇目——《戰長沙》。

背景[編輯]

劉表於208年亡故、劉琮繼承失敗後,劉表舊部韓玄控制長沙城。曹操伐荊州陷入僵持,韓玄和另一軍閥金旋脫離荊州的管轄。曹操、劉備及孫權都想得到荊州,但孫權除了長江南側接近夏口赤壁的地方以外幾乎沒有佔領荊州寸土;劉備發覺這是一個奪取荊州與其他要塞的機會,遂派關羽攻長沙、滅韓玄。

戰役[編輯]

當關羽率軍進軍長沙時,韓玄派管軍校尉楊齡迎敵,楊齡被殺。韓玄派黃忠和關羽單挑,在戰鬥中,兩人都對對方萌生敬意,放過了殺死對方的機會。韓玄見狀,命處死黃忠。魏延砍倒劊子手,救了黃忠,帶頭作亂,並殺了韓玄,魏延隨後獻城於關羽。

後果[編輯]

黃忠、魏延和劉磐在投降劉備後都成為蜀漢要員,黃忠更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並列為「五虎將」。黃於217年參與漢中之戰的戰鬥,在和曹操軍的定軍山之戰斬殺夏侯淵。劉磐成為蜀漢的長沙郡守。

魏延投降後,諸葛亮觀其面相、覺此人命帶反骨,便命處決之,劉備阻止;但諸葛亮仍常常懷疑魏延,防他作亂。在三國演義的第104章中,諸葛亮卒於五丈原,而後魏延確實帶兵反叛。

參考文獻[編輯]

  •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