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列克謝·馬列西耶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列克謝·馬列西耶夫
出生1916年5月20日儒略曆5月7日]
 俄羅斯帝國薩拉托夫省卡梅申
逝世2001年5月18日(2001歲—05—18)(84歲)
 俄羅斯莫斯科
國籍
效命 蘇聯
服役年份1937年-1946年
軍銜蘇聯空軍上校(1978年)
參與戰爭庫爾斯克會戰
德米楊斯克包圍戰
獲得勳章
蘇聯英雄 年頒授)
三級祖國功勳勳章 友誼勳章
列寧勳章 列寧勳章 十月革命勳章 紅旗勳章
衛國戰爭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各民族人民友誼勳章
紅星勳章 榮譽勳章 朱可夫獎章 紀念列寧誕辰一百週年獎章
友誼勳章
其他工作《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

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馬列西耶夫(俄語:Алексей Петрович Маресьев羅馬化:Alexey Petrovich Maresyev,1916年5月20日—2001年5月18日)蘇聯戰鬥機飛行員。蘇聯英雄(1943年)。上校軍銜(1978年)。

他曾在蘇德戰爭中失去雙腿,但又重返戰場。他是波列伏依小說《真正的人》裏的主人公原型。

生平[編輯]

出生於卡梅申[1]。父親早逝。1937年參加蘇軍。1940年畢業於巴泰斯克軍事航空學校。蘇德戰爭時期在西北方面軍作戰,歷任殲擊航空兵團中隊長、副團長、團領航主任[2]

1942年3月擊落了四架德國戰機。1942年4月5日從戰鬥任務中返回時,他駕駛的伊-16戰鬥機舊魯薩附近被敵軍擊中,迫降在後方。他身負重傷,艱難爬行了18晝夜,被村民發現並得救。他的腿已經壞疽,醫生截掉了他的雙腿。他恢復得很快,能通過假肢繼續活動。[3]

2016年,人們在馬列西耶夫當年迫降身負重傷的地方建立了紀念碑

1943年6月重返戰場。1943年8月24日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編號1102)。多數資料認為他生涯共擊落11架敵機(截肢前4架,截肢後7架)[4],也有資料表示少於11架。1946年7月退役。1956年9月起任蘇聯老戰士委員會責任書記。[2]

2001年5月18日是他85歲生日的前兩天。在友人們為他舉行祝壽慶典的前一個半小時,他卻因突發心臟病去世[5]

改編[編輯]

蘇聯著名作家波列伏依的中篇小說《真正的人》就是以馬列西耶夫的素材為基礎進行的創作。他把主人公的姓改了一個字母,變成了梅列耶夫[6]

小說被多次搬上銀幕,較著名的有普羅科菲耶夫的最後一部戲劇《真正的人》。2005年,俄羅斯-1電視頻道播出了題為《阿列克謝·馬列西耶夫:真正的人的命運》紀錄片

榮譽[編輯]

蘇聯獎項
俄羅斯聯邦獎項
國外獎項

紀念[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马列西耶夫.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8). 
  2. ^ 2.0 2.1 王捷等(編).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華夏出版社. 2003年10月: 第34頁. ISBN 9787508031545. 
  3. ^ 马列西耶夫,永远的英雄!. 2017年4月5日 [2019年6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4月23日) (俄語). 
  4. ^ 20 мая легендарному лётчику Алексею Маресьеву исполнилось бы 95. 2011-05-18 [2019-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8) (俄語). 
  5. ^ 張捷. 《“真正的人”——人和书》. 外國文學動態. 2001年, (第5期): 25–27. ISSN 1007-7766. 
  6. ^ 《报告文学的虚构问题》. 文藝理論研究. 1983, (03): 91. ISSN 0257-0254. 
  7. ^ 1996年5月16日第731號俄羅斯聯邦總統令
  8. ^ 友谊勋章 (PDF). [2019-06-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6-03) (捷克語). (1986年6月20日,第55號)
  9. ^ 1980年4月1日小行星通报(第5285号) (PDF). 小行星中心. [2019年6月21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