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里通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里通信
Ali Telecom
總部中國杭州
所有權者阿里巴巴集團 編輯維基數據
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
網站www.aliqin.cn

阿里通信(Ali Telecom)是中國大陸地區的虛擬運營商,其主營業務為在中國大陸地區轉售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流動電話相關業務和服務。

資質取得[編輯]

阿里通信的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所收購的萬網於2013年12月25日收到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信部所核發的兩年期虛擬運營商試點牌照,因此阿里巴巴集團實質上也取得了牌照。而「阿里通信」品牌的發佈則在晚些時候的2014年6月17日舉行。根據批文,該試點牌照已到期,然而目前工信部和相關媒體尚未披露關於虛擬運營商正式牌照的相關信息。[1]

經營業務範圍[編輯]

阿里通信目前主要業務為轉售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流動電話業務,即前述的「虛擬運營商」。其自身並不擁有光纜、機房、鐵塔基站等硬件設施,而是通過軟件架構等,直接租用以上三家基礎運營商的終端資源,自行計費並贏利。因此實際上手機選網時,仍然會選擇三家基礎運營商的流動網絡,只不過充值則要前往阿里通信自己的平台。

阿里通信目前轉售的號碼同樣處於工信部所批准的虛擬運營商專屬號段,即170和171。阿里通信目前可轉售的號碼歸屬地分佈於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56個地級市,規模在同行中較大。但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僅轉售省會歸屬地的號碼,只有浙江省和廣東省的覆蓋範圍較廣,分別有11市和9市。[2]

阿里通信在各個地級市所轉售的號碼資源並不同時由3家基礎運營商同時提供,部分地區甚至僅能選擇某一家基礎運營商的號段。另外,其轉售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數據流量現已可以使用LTE網絡,唯中國電信的資源自開展業務至今仍不能使用LTE網絡,僅能使用EVDO網絡。

計費規則[編輯]

阿里通信的計費方式在國內是前所未有的,其把通話和短訊全部折算成流量,然後僅以流量計費。目前每分鐘通話將折算成0.75MB(不足1分鐘按1分鐘計算),每條短訊折算成0.5MB,而流量則按實記錄。若非靚號協議消費,每個號碼每月自動扣除7元,之後此號碼可以使用35MB的資源,同時贈送來電顯示服務。之後,每使用5MB資源,將會再扣除1元,至費用超過37元後,每1元可使用6MB資源,費用超過77元後每1元可使用7MB,超過127元後可使用8MB,之後不再優惠。而且,其每月最後一個1元消費將會在次月初結算時減免,但7元的基礎消費不會被減免成6元。據此規定,實際每月扣除7元後可享受40MB資源或折合大約53分鐘的通話資源。[3]

此計費規則在發佈初期對同行和基礎運營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衝擊,致使之後的某些同行和某些地方基礎運營商紛紛效仿其計費規則。目前尚可查證的有廣東移動的4G隨心王套餐。[4]

實質上,折合成人民幣的價格為:通話0.15元/分鐘,短訊0.1元/條,流量0.2元/MB。與基礎運營商和其他虛擬運營商橫向對比,此零售價並不算特別實惠。

參考文獻[編輯]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同意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的批复(工信部电管函[2013]549号). [2016-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1). 
  2. ^ 阿里通信选号入网页面. [2016-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3. ^ 阿里通信计费规则. [2016-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4. ^ 广东移动4G随心王套餐. [2016-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