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約翰
個人資料 | |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 | 1882年 大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鼓浪嶼 |
逝世 | 1966年10月31日 中國北京市西城區阜外醫院 | (83—84歲)
教育程度 | 聖約翰大學化學系 春田學院體育碩士 |
母校 | 聖約翰大學 春田學院 |
職業 |
|
活躍年代 | 1910 - 1966 |
運動 | |
運動 | 田徑、網球 |
項目 | 短跑、中長跑 |
| |
成績與頭銜 | |
全國性決賽 |
|
最近更新於:2017年4月18日 |
馬約翰(1882年—1966年10月31日),男,福建廈門人,中國運動員、體育理論家和體育教育家,清華大學教授,並長期任體育部主任。曾任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選拔委員會委員、田徑委員會主席兼足球、運動法委員和全國選手總教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任,國家體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運動會總裁判等職務。他一生積極倡導、熱情指導體育鍛煉,為人師表、德高望重並廣受尊敬。著有《體育的遷移價值》、《我們對體育應有的認識》等論著。被譽為「中國體育界的一面旗幟」[1]。
根據馬約翰自己寫的到春田學院的申請信和1919年入境美國的記錄他生於1888年十月。
生平
[編輯]幼年
[編輯]馬約翰出生於廈門鼓浪嶼,三歲喪母,七歲喪父,與其兄相依為命。幼時喜好玩耍,從而得到全面鍛煉,身體健康。
少年
[編輯]因家境貧寒,13歲入私塾讀書,活潑好動。18歲時到上海讀中學,22歲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預科,兩年後升本科學習理科,最後一年學醫科。 為該校網球、田徑、足球、棒球等項目的主力隊員。
職業生涯
[編輯]民國3年(1914年)應聘至清華學校,最初任化學系助教,後因關心學生體育運動,強調「健身與勵志相結合」,得到校長周詒春賞識,受聘為體育幫教[2],三個月後,即被學校推為北京體育協進會的代表並被舉為評議員。後升任清華大學教授、體育部主任並直至病逝。
民國8年(1919年)5月,作為評選委員會委員,他參加了在馬尼拉舉行的第四屆遠東運動會。
同年,馬約翰利用公假到國際頂尖體育院校美國春田學院進修體育教育,進行學習和考察。翌年,在他的畢業論文《體育歷程十四年》中他憂慮地指出中國迫切地需要體育。
民國14年(1925年),他第二次赴美春田學院攻讀碩士,所寫論文《體育的遷移價值》闡述了體育重要的教育作用。
回國後,擔任美國春田大學在中國的委託介紹人至1936年。
民國25年(1936年)任中國體育代表團總教練,與王正廷共同帶領中國隊參加了在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此次盛會上,中國人第一次集體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精神和風采。利用這次機會,馬約翰順路到歐洲和蘇聯進行考察和講學,進一步充實自己。馬約翰下了一番工夫,根據中國人的體質情況和特點,編寫了近百套的徒手操和拉力器訓練法。
抗戰時期隨學校南遷至長沙,在南京淪陷後長沙臨時大學的抗日誓師大會上,激發同學們從軍參戰。後轉移至昆明於西南聯大任教,生活十分艱苦。國民政府在四川江津成立了一所體育專科學校,高薪聘他擔任校長。但他不為名利心動,婉拒了教育部的好意,繼續在昆明過着清苦的教員生活,這在當時的教育界和體育界都被傳為佳話。[3]
1949年曾任美國體育研究會會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除了在學校教學外,馬約翰依然積極投入到中國的體育事業中。1949年10月和1952年6月,他兩次當選為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任,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為國家體委委員,1954年9月,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6年10月,當選為全國體育總會主席,並擔任了第1屆和第2屆全國運動會總裁判等職務[4]。
1966年10月31日凌晨,馬約翰因心臟病逝世於北京阜外醫院,享年84歲[5]。
家庭
[編輯]兒子馬啟偉。
影響
[編輯]清華大學
[編輯]馬約翰由於長期在清華任職,是清華大學最負盛名的體育精神人物。由於學校受中國傳統儒學影響重知識輕體育,學校不得已採取某些強制鍛煉措施,但收效甚微。是馬約翰將體育運動的精神帶給了清華,馬約翰按照規定每天下午從清華學堂和其他教學樓中轟趕悶頭讀書的同學出來鍛煉身體的故事至今已傳為佳話,並激勵着清華學生每天下午五點在各個操場進行跑步等鍛煉活動,從而形成了清華的一個傳統。在馬約翰和各有關人士的支持下,學校還規定學生必須在體育方面達到「五項測驗」及格才能畢業以及出國留學,由馬親自主持測驗,嚴格把關。
每年一度的清華大學校運動會即以馬約翰命名為清華大學「馬約翰杯」體育運動會。
在清華園裏,馬約翰教授與梅貽琦校長、蔣南翔校長,朱自清教授、聞一多教授、葉企孫教授、梁思成教授等人並列。
從1914年進入校園起,他已在清華為祖國健康工作了整整52年。故在清華,有「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激勵晚輩。
此外,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86年起針對有體育特長、有培養前途的中學生開辦馬約翰體育特長班,簡稱「馬班」[6]。
全國
[編輯]民國初期,體育場秩序和運動員道德都不大好,而馬約翰在他所主持的體育活動中,對於運動員在思想品質和道德作風方面,有很嚴格的要求,希冀由自身做起,改變不良之風。
馬約翰教授樹立了堅持體育鍛煉的典範,毛澤東曾經稱讚他是「新中國最健康的人」[7]。
現時在鼓浪嶼上建有馬約翰廣場。
榮譽
[編輯]軼聞
[編輯]- 馬約翰重視體育的思想,最初只是出於樸素的愛國主義:「清華每年要送100名學生去美國學習,被派送的學生在身體方面也應該像樣一點,總不能把帝國主義蔑稱的所謂「東亞病夫」送去吧!」[8]
- 1928年清華新任校長羅家倫輕視體育,認為體育無須教授一職,將馬改稱為訓練員並降薪。同仁們勸他另謀高就,而馬約翰放不下他協助創建的體育部,堅持留在清華。不久,他帶領清華足球隊到天津奪得了華北足球賽的冠軍,學生燃放爆竹熱烈歡迎,並把馬約翰從西校門抬了進來。羅家倫見此情景,改變了觀念,馬上恢復馬約翰原職原薪,而且還送給他一個銀杯[9]。
- 學者梁實秋、吳宓都曾在清華大學因體育成績未達標而被馬約翰扣留,直至達標後才准畢業。
- 清華校隊在馬教授的帶領下不僅水平高,而且風格好。外校在比賽中常由於妒忌引發爭鬥。馬約翰即把北大、燕大、師大和輔大的體育教師請來,與清華一起研究體育道德與體育風尚,之後北京五大學聯合成立了體育會,使比賽秩序井然而各校水平得以提升。
- 馬約翰曾對周恩來總理說:「我要活到150歲,為祖國體育工作終生奮鬥」[9]。
- 1958年,76歲高齡的馬約翰和土建系的一位中年教授合作,輕鬆地奪得北京市網球雙打冠軍,首創了76歲老人達到一級運動員標準的紀錄[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體育史料》1980年第一輯
- ^ 清華新聞網-中國近代體育的先驅—馬約翰[永久失效連結]
- ^ 《炎黃春秋》2002年第5期
- ^ 人民体育教育家马约翰. 光明日報. 2018-01-15.
- ^ 全国人大代表马约翰逝世. 人民日報. 1966-11-06: 第2版.
- ^ 清华附中“马约翰班”的成功模式. 新華網. 2019-08-27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 ^ 健吾. 中国近代体育的先驱—马约翰. 清華新聞網. 2007-11-30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1).
- ^ 《清華人》2008-3期
- ^ 9.0 9.1 體壇宗師馬約翰——紀念馬約翰先生逝世40周年,《清華人》,200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