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0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21個地區改為地級市(同時下屬21個縣、縣級市改為22個市轄區,2個縣級單位合併1個縣級市),1個地級市更名,2個省直轄縣級市改為地級市(同時原縣級市區域設立市轄區,3個縣和1個縣級市劃歸其管轄),此外有11個縣、縣級市改為13個市轄區,1個市轄區撤銷,新設立3個市轄區,7個市轄區改名,2個直轄市開發區撤銷,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簡稱和序列進行規範,2個地級市和2個市轄區、2個縣更改政府駐地。

列表[編輯]

縣級單位調整[編輯]

原行政單位 所屬上級單位 批覆時間[1]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郊區 江蘇省蘇州市 1月5日 江蘇省蘇州市郊區更名為虎丘區[2] 虎丘區
城區 陝西省銅川市 1月7日 陝西省銅川市城區更名為王益區[3] 王益區
郊區 郊區更名為印台區[4] 印台區
郊區 山東省泰安市 4月19日 山東省泰安市郊區更名為岱嶽區[5] 岱嶽區
郊區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5月14日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郊區更名為賽罕區
將原郊區的三個鄉,巴彥鎮的8個村委會,巧報鄉的4個村委會劃入新城區
將原郊區的攸攸板鄉、西菜園鄉的金龍居委會和9個村委會劃入回民區
將原郊區的桃花、小黑河,西菜園鄉的5個居委會和13個村委會劃入玉泉區
將原新城區的人民路、大學西路2個街道辦事處,
中山東路街道辦事處位於健康街、烏蘭察布西路以南的部分,
東風路街道辦事處和迎新路街道辦事處位於東風路以南的部分劃入賽罕區[6]
賽罕區
郊區 河南省洛陽市 5月20日 河南省洛陽市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將原郊區的工農鄉、孫旗屯鄉劃歸澗西區管轄
將原郊區的紅山鄉和洛北鄉的8個村劃歸西工區管轄
將原郊區的邙山鎮和洛北鄉的新生村、工農村、燒溝村、岳村劃歸老城區管轄
將原郊區的瀍河回族鄉劃歸瀍河回族區管轄
西工區的安樂街道劃歸洛龍區管轄[7]
洛龍區
番禺市 廣東省廣州市 5月21日 撤銷廣東省縣級番禺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8] 番禺區
花都市 撤銷廣東省縣級花都市,設立廣州市花都區[8] 花都區
黃浦區
南市區
上海市 6月13日 撤銷上海市黃浦區和南市區,設立新的黃浦區[9] 黃浦區
武清縣 天津市 撤銷天津市武清縣,設立天津市武清區[10] 武清區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重慶市 6月25日 撤銷重慶市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設立重慶市黔江區[11] 黔江區
邗江縣 江蘇省揚州市 12月21日 撤銷江蘇省邗江縣,設立揚州市邗江區[12] 邗江區
江寧縣 江蘇省南京市 撤銷江蘇省江寧縣,設立南京市江寧區[13] 江寧區
錫山市 江蘇省無錫市 撤銷江蘇省錫山市,設立無錫市錫山區和惠山區[14] 錫山區
惠山區
馬山區
郊區
撤銷無錫市馬山區
將原馬山區的行政區域和原縣級錫山市的9個鎮併入無錫市郊區
無錫市郊區更名為濱湖區[14]
濱湖區
金華縣 浙江省金華市 12月30日 撤銷浙江省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
將原金華縣的14個鄉鎮劃歸金華市婺城區管轄[15]
金東區
吳縣市 江蘇省蘇州市 12月31日 撤銷江蘇省縣級吳縣市,設立蘇州市吳中區和相城區[16] 吳中區
相城區

新設立市轄區[編輯]

所屬上級單位 批覆時間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貴州省貴陽市 1月21日 設立貴州省貴陽市小河區
小河區轄貴陽市小河鎮和貴陽市花溪區金竹鎮[17]
小河區
河北省廊坊市 3月7日 設立廊坊市廣陽區
廣陽區轄原安次區的4個街道辦事處和4個鄉鎮以及北史家務鄉鐵路以北部分[18]
廣陽區
福建省泉州市 4月12日 設立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
泉港區轄惠安縣的山腰、後龍、南埔、塗嶺、埭港5個鎮[19]
泉港區

開發區撤銷[編輯]

開發區 所屬上級單位 批覆時間 變更方式
萬州移民開發區 重慶市 6月25日 撤銷重慶市萬州移民開發區
原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的忠縣、開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和巫溪縣由重慶市直轄[11]
黔江開發區 撤銷重慶市黔江開發區
原黔江開發區代管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和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由重慶市直轄[11]

地級單位變更[編輯]

原縣級單位 原地級單位 所屬省 批覆時間 變更方式 新縣級建制 新地級建制
吉安市
寧岡縣
井岡山市
吉安地區 江西省 5月11日 撇銷江西省吉安地區和縣級吉安市,設立地級吉安市
吉安市設立吉州區和青原區
吉州區轄原縣級吉安市的5個街道辦事處和5個鄉鎮以及從吉安縣劃入的曲瀨鄉
青原區轄原縣級吉安市的河東鎮、天玉鎮和從吉安縣劃入的6個鄉鎮以及從吉水縣劃入的富灘鎮
寧岡縣和縣級井岡山市合井,組建新的縣級井岡山市[20]
吉州區
青原區
井岡山市
吉安市
麗水市 麗水地區 浙江省 5月20日 撤銷浙江省麗水地區和縣級麗水市,設立地級麗水市
麗水市設立蓮都區,原縣級麗水市的行政區域為蓮都區的行政區域[21]
蓮都區 麗水市
亳州市 安徽省 5月21日 撤銷安徽省縣級亳州市,設立地級亳州市
亳州市設立譙城區,以原縣級亳州市的行政區域為譙城區的行政區域
阜陽市管轄的渦陽縣、蒙城縣、和利辛縣劃歸新設立的地級亳州市管轄[22]
譙城區 亳州市
宜春市 宜春地區 江西省 5月22日 撤銷江西省宜春地區和縣級宜春市,設立地級宜春市
宜春市設立袁州區,以原縣級宜春市的行政區域為袁州區的行政區域[23]
袁州區 宜春市
周口市 周口地區 河南省 6月8日 撤銷河南省周口地區和縣級周口市,設立地級周口市
周口市設立川匯區,以原縣級周口市的行政區域為川匯區的行政區域[24]
川匯區 周口市
駐馬店市 駐馬店地區 撤銷河南省駐馬店地區和縣級駐馬店市,設立地級駐馬店市
駐馬店市設立驛城區,以原縣級駐馬店市的行政區域為驛城區的行政區域[25]
驛城區 駐馬店市
濱州市 濱州地區 山東省 6月10日 撤銷山東省濱州地區和縣級濱州市,設立地級濱州市
濱州市設立濱城區,以原縣級濱州市的行政區域為濱城區的行政區域[26]
濱城區 濱州市
眉山縣 眉山地區 撤銷四川省眉山地區和眉山縣,設立地級眉山市
眉山市設立東坡區,以原眉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東坡區的行政區域[27]
東坡區 眉山市
雅安市 雅安地區 四川省 6月14日 撤銷四川省雅安地區和縣級雅安市,設立地級雅安市
雅安市設立雨城區,以原縣級雅安市的行政區域為雨城區的行政區域[28]
雨城區 雅安市
巴中市 巴中地區 撤銷四川省巴中地區和縣級巴中市,設立地級巴中市
巴中市新設巴州區,以原縣級巴中市的行政區域為巴州區的行政區域[29]
巴州區 巴中市
資陽市 資陽地區 撤銷四川省資陽地區和縣級資陽市,設立地級資陽市
資陽市設立雁江區,以原縣級資陽市的行政區域為雁江區的行政區域[30]
雁江區 資陽市
運城市 運城地區 山西省 撤銷山西省運城地區和縣級運城市,設立地級運城市
運城市設立鹽湖區,以原縣級運城市的行政區域為鹽湖區的行政區域[31]
鹽湖區 運城市
忻州市 忻州地區 撤銷山西省忻州地區和縣級忻州市,設立地級忻州市
忻州市設立忻府區,以原縣級忻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忻府區的行政區域[32]
忻府區 忻州市
臨汾市 臨汾地區 山西省 6月23日 撤銷山西省臨汾地區和縣級臨汾市,設立地級臨汾市
臨汾市設立堯都區,以原縣級臨汾市的行政區域為堯都區的行政區域[33]
堯都區 臨汾市
安順市 安順地區 四川省 撤銷貴州省安順地區和縣級安順市,設立地級安順市
安順市設立西秀區,以原縣級安順市的行政區域為西秀區的行政區域[34]
西秀區 安順市
安康市 安康地區 陝西省 撤銷陝西省安康地區和縣級安康市,設立地級安康市
安康市設立漢濱區,以原縣級安康市的行政區域為漢濱區的行政區域[35]
漢濱區 安康市
臨川市 撫州地區 江西省 撤銷江西省撫州地區和縣級臨川市,設立地級撫州市
撫州市設立臨川區,以原縣級臨川市的行政區域為臨川區的行政區域[36]
臨川區 撫州市
上饒市 上饒地區 撤銷江西省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設立地級上饒市
上饒市設立信州區,以原縣級上饒市的行政區域為信州區的行政區域[37]
信州區 上饒市
菏澤市 菏澤地區 山東省 撤銷山東省菏澤地區和縣級菏澤市,設立地級菏澤市
菏澤市設立牡丹區,以原縣級菏澤市的行政區域為牡丹區的行政區域[38]
牡丹區 菏澤市
隨州市 湖北省 6月25日 撤銷湖北省縣級隨州市,設立地級隨州市
隨州市設立曾都區,以原縣級隨州市的行政區域為曾都區的行政區域
廣水市由孝感市代管變更為隨州市代管[39][40]
曾都區 隨州市
貴池市 池州地區 安徽省 撤銷安徽省池州地區和縣級貴池市,設立地級池州市
池州市設立貴池區,以原縣級貴池市的行政區域為貴池區的行政區域[41]
貴池區 池州市
宣州市 宣城地區 撤銷安徽省宣城地區和縣級宣州市,設立地級宣城市
宣城市設立宣州區,以原縣級宣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宣州區的行政區域[42]
宣州區 宣城市
淮安市
淮陰縣
淮陰市 江蘇省 12月21日 江蘇省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
撤銷縣級淮安市,設立淮安市楚州區
撤銷淮陰縣,設立淮安市淮陰區[43]
楚州區
淮陰區
淮安市
保山市 保山地區 雲南省 12月30日 撤銷雲南省保山地區和縣級保山市,設立地級保山市
保山市設立隆陽區,以原縣級保山市的行政區域為隆陽區的行政區域[44]
隆陽區 保山市

省級規範[編輯]

省級單位 批覆時間 規範
澳門特別行政區 5月24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
在全國行政區劃序列中,澳門特別行政區列香港特別行政區之後、台灣省之前[45]

政府駐地變更[編輯]

行政單位 所屬上級單位 批覆時間 變更方式
岱嶽區 山東省泰安市 4月19日 岱嶽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泰山區遷至粥店街道辦事處粥店村西側[5]
永州市 湖南省 5月14日 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駐地由芝山區徐家井路遷至冷水灘區逸雲路[46]
洛龍區 河南省洛陽市 5月20日 洛龍區人民政府駐地由西工區凱旋東路遷至關林鎮[7]
安縣 四川省綿陽市 5月26日 四川省安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安昌鎮遷至花荄鎮[47]
劍閣縣 四川省廣元市 6月21日 四川省劍閣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普安鎮遷至下寺鎮[48]
自貢市 四川省 6月25日 四川省自貢市人民政府駐地由自流井區解放路遷至大安區丹桂大街[49]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〇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2. ^ 南通海门撤县设区 城市为何竞逐"无县时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 2020-07-20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3. ^ 区况介绍. 王益區人民政府. 2020-06-18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4. ^ 区况介绍. 印台區人民政府. 2020-02-11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1). 
  5. ^ 5.0 5.1 关于山东省泰安市郊区政府驻地迁移及更名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6. ^ 历史沿革 简介(一). 賽罕區人民政府. 2013-08-08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7. ^ 7.0 7.1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洛阳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4). 
  8. ^ 8.0 8.1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和花都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9. ^ 历史沿革. 黃浦區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10. ^ 国务院关于同意天津市撤销武清县设立武清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11. ^ 11.0 11.1 11.2 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和黔江开发区以及撤销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黔江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12.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13.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撤销江宁县设立南京市江宁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14. ^ 14.0 14.1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无锡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15. ^ 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金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16.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撤销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1). 
  17. ^ 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设立贵阳市小河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3). 
  18. ^ 历史沿革. 廣陽區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19. ^ 国务院关于同意福建省设立泉州市泉港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20.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21. ^ 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撤销丽水地区设立地级丽水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6). 
  22. ^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阜阳市行政区划设立地级亳州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23.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宜春地区设立地级宜春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24. ^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撤销周口地区设立地级周口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25. ^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撤销驻马店地区设立地级驻马店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9). 
  26. ^ 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撤销滨州地区设立地级滨州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27. ^ 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撤销眉山地区设立地级眉山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28. ^ 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撤销雅安地区设立地级雅安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9). 
  29. ^ 资阳市概况. 資陽市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0). 
  30. ^ 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撤销巴中地区设立地级巴中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31. ^ 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撤销运城地区设立地级运城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3). 
  32. ^ 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撤销忻州地区设立地级忻州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33. ^ 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撤销临汾地区设立地级临汾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34. ^ 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撤销安顺地区设立地级安顺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35. ^ 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安康地区设立地级安康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36.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抚州地区设立地级抚州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37.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上饶地区设立地级上饶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3). 
  38. ^ 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撤销菏泽地区设立地级菏泽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3). 
  39. ^ 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设立地级随州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40. ^ 湖北有一个大市 人口221万已早早升地级市 GDP超1千亿. 騰訊. 2019-05-23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41. ^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池州地区设立地级池州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6). 
  42. ^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地级宣城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43.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淮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44. ^ 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保山地区设立地级保山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45. ^ 国务院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及在全国行政区划中排列顺序的通知.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46. ^ 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47. ^ 人杰地灵旧安县 物华天宝安州区. 搜狐. 2016-05-22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48. ^ 四川即将“消失”的县之广元市剑阁县. 劍閣縣人民政府. 2016-05-22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49. ^ 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自贡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