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2010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混合雙打項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0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
法國巴黎
  男單   女單  
男雙   女雙   混雙

2010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第18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是一項全球性的羽毛球賽事。本屆賽事於2010年8月23日-29日在法國巴黎舉行;本條目為混合雙打項目的比賽結果。

本屆世錦賽的混雙決賽首次由兩對中國隊的組合對壘。結果,鄭波/馬晉以21-14、21-10直落兩局擊敗隊友何漢斌/于洋,奪得冠軍;這亦是中國隊自2001年後,再次染指這項錦標[1]

獎牌榜

[編輯]

國家獎牌榜

[編輯]
排名 國家/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數
1  中國 1 1 0 2
2  南韓 0 0 1 1
 中華臺北 0 0 1 1
總數 1 1 2 4

項目獎牌榜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雙打 中國 鄭波
中國 馬晉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河貞恩
中華臺北 李勝木
中華臺北 簡毓瑾

賽事賽果

[編輯]

第一圈 至 半準決賽

[編輯]

第一賽區[2]

[編輯]
第一圈(48強)   第二圈(32強)   第三圈(16強)   半準決賽(8強)
1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輪空     1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21 21  
 印度尼西亞 弗蘭·庫爾尼亞萬·鄧
 印度尼西亞 皮婭·澤巴迪婭·貝爾納德特
   印度尼西亞 弗蘭·庫爾尼亞萬·鄧
 印度尼西亞 P·Z·貝爾納德特
15 14  
 輪空       1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21 13 21  
11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周佳琦
21 21        大韓民國 柳延星
 大韓民國 金旼貞
17 21 19  
 德國 約翰尼斯·斯科特勒
 德國 桑德拉·馬里涅羅
13 14     11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周佳琦
12 21 22
 澳洲 Raj Veeran
 澳洲 雷努加·韋蘭
14 13    大韓民國 柳延星
 大韓民國 金旼貞
21 18 24  
 大韓民國 柳延星
 大韓民國 金旼貞
21 21       1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19 21
8  中國 鄭波
 中國 馬晉
      8  中國 鄭波
 中國 馬晉
21 23  
 輪空     8  中國 鄭波
 中國 馬晉
21 21  
 烏克蘭 德米特羅·扎瓦德斯基
 烏克蘭 Mariya Diptan
   烏克蘭 德米特羅·扎瓦德斯基
 烏克蘭 Mariya Diptan
7 9  
 輪空       8  中國 鄭波
 中國 馬晉
21 21
14  泰國 戍革·普拉帕卡莫
 泰國 莎拉麗·桑松卡姆
23 23       14  泰國 戍革·普拉帕卡莫
 泰國 莎拉麗·桑松卡姆
19 15  
 克羅地亞 茲沃尼米爾·杜爾金雅克
 克羅地亞 斯塔薩·博薩諾維奇
21 21     14  泰國 戍革·普拉帕卡莫
 泰國 莎拉麗·桑松卡姆
22 21
 香港 王偉康
 香港 周凱華
21 21    香港 王偉康
 香港 周凱華
20 11      
 愛爾蘭 山姆·馬吉
 愛爾蘭 克洛伊·馬吉
17 16    

第二賽區[2]

[編輯]
第一圈(48強)   第二圈(32強)   第三圈(16強)   半準決賽(8強)
3  波蘭 羅伯特·馬特斯亞克
 波蘭 娜蒂斯達·希爾巴
 
 輪空     3  波蘭 羅伯特·馬特斯亞克
 波蘭 娜蒂斯達·希爾巴
13 21 14  
 新加坡 查特·奇雅加特
 新加坡 姚蕾
   新加坡 查特·奇雅加特
 新加坡 姚蕾
21 16 21  
 輪空       9  印度 瓦利亞維蒂爾·迪柱
 印度 瓦拉·古塔
14 21 21  
9  印度 瓦利亞維蒂爾·迪柱
 印度 瓦拉·古塔
21 14 21        新加坡 查特·奇雅加特
 新加坡 姚蕾
21 18 14  
 英格蘭 克里斯·愛德考克
 英格蘭 加布里·懷特
6 21 8     9  印度 瓦利亞維蒂爾·迪柱
 印度 瓦拉·古塔
21 21
 馬來西亞 陳炳順
 馬來西亞 吳柳螢
21 21    馬來西亞 陳炳順
 馬來西亞 吳柳螢
19 8  
 比利時 Jonathan Gillis
 比利時 塞維琳·科爾維蘭
12 14       9  印度 瓦利亞維蒂爾·迪柱
 印度 瓦拉·古塔
16 19
5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12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河貞恩
21 21  
 輪空     5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俄羅斯 亞歷山大·尼科拉恩科
 俄羅斯 瓦萊里亞·索羅金娜
   俄羅斯 亞歷山大·尼科拉恩科
 俄羅斯 瓦萊里亞·索羅金娜
15 19  
 輪空       5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13 21 19
12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河貞恩
21 21       12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河貞恩
21 13 21  
 瑞士 安東尼·迪馬爾特雷
 瑞士 薩布麗娜·賈奎特
11 16     12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河貞恩
21 21
 法國 巴蒂斯特·卡雷姆
 法國 勞拉·舒瓦內
15 15    日本 橋本博且
 日本 藤井瑞希
16 16      
 日本 橋本博且
 日本 藤井瑞希
21 21    

第三賽區[2]

[編輯]
第一圈(48強)   第二圈(32強)   第三圈(16強)   半準決賽(8強)
 越南 楊寶德
 越南 蔡氏紅錦
9 15  
 香港 魏仁君
 香港 謝影雪
21 21      香港 魏仁君
 香港 謝影雪
21 15 15  
 俄羅斯 維塔利·杜爾金
 俄羅斯 尼娜·維斯洛娃
22 14 16   16  中華臺北 李勝木
 中華臺北 簡毓瑾
17 21 21  
16  中華臺北 李勝木
 中華臺北 簡毓瑾
20 21 21       16  中華臺北 李勝木
 中華臺北 簡毓瑾
21 22  
 輪空       7  大韓民國 李龍大
 大韓民國 李孝貞
17 20  
 丹麥 米克爾·德爾博·拉森
 丹麥 米爾·舍特-克里斯滕森
     丹麥 米克爾·德爾博·拉森
 丹麥 米爾·舍特-克里斯滕森
15 9
 輪空   7  大韓民國 李龍大
 大韓民國 李孝貞
21 21  
7  大韓民國 李龍大
 大韓民國 李孝貞
      16  中華臺北 李勝木
 中華臺北 簡毓瑾
14 21 21
 加拿大 吳駿義
 加拿大 高博
8 16       10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張亞雯
21 18 17  
 日本 平田典靖
 日本 前田美順
21 21      日本 平田典靖
 日本 前田美順
21 6  
 法國 羅南·拉巴爾
 法國 Weny Rasidi
17 16   10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張亞雯
23 21  
10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張亞雯
21 21       10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張亞雯
21 15
 輪空       4  印度尼西亞 H·A·古納萬
 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 (中途退出)
16 10  
 南非 多利安·蘭斯·詹姆斯
 南非 米歇爾·克萊爾·愛德華茲
     南非 D·L·詹姆斯
 南非 M·C·愛德華茲
21 10 9
 輪空   4  印度尼西亞 H·A·古納萬
 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
16 21 21      
4  印度尼西亞 亨德拉·阿普利達·古納萬
 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
   

第四賽區[2]

[編輯]
第一圈(48強)   第二圈(32強)   第三圈(16強)   半準決賽(8強)
 以色列 米沙·西爾伯曼
 以色列 斯維特拉娜·西爾伯曼
9 14  
 奧地利 羅曼·澤恩沃德
 奧地利 西蒙娜·普魯茨
21 21      奧地利 羅曼·澤恩沃德
 奧地利 西蒙娜·普魯茨
15 12  
 德國 英格·金德沃克
 德國 比爾吉德·奧維澤爾
17 20   13  泰國 頌蓬·阿努里達亞翁
 泰國 恭差拉·沃拉威七猜恭
21 21  
13  泰國 頌蓬·阿努里達亞翁
 泰國 恭差拉·沃拉威七猜恭
21 22       13  泰國 頌蓬·阿努里達亞翁
 泰國 恭差拉·沃拉威七猜恭
14 13  
 輪空       6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21 21  
 西班牙 Carlos Longo
 西班牙 海迪·奧赫達
     西班牙 Carlos Longo
 西班牙 海迪·奧赫達
5 5
 輪空   6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21 21  
6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6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21 21
 保加利亞 斯蒂利安·馬卡爾斯基
 保加利亞 戴安娜·迪莫娃
14 21 21       2  丹麥 托馬斯·雷伯恩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19 17  
 荷蘭 戴夫·胡達巴克什
 荷蘭 薩曼塔·巴寧
21 11 19      保加利亞 斯蒂利安·馬卡爾斯基
 保加利亞 戴安娜·迪莫娃
9 12  
 烏克蘭 瓦列里·阿特拉什琴科夫
 烏克蘭 埃琳娜·普魯斯
16 15   15  英格蘭 內森·羅布森
 英格蘭 珍妮·沃爾沃克
21 21  
15  英格蘭 內森·羅布森
 英格蘭 珍妮·沃爾沃克
21 21       15  英格蘭 內森·羅布森
 英格蘭 珍妮·沃爾沃克
22 12 18
 輪空       2  丹麥 托馬斯·雷伯恩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20 21 21  
 波蘭 沃伊切赫·蘇庫德拉爾塞克
 波蘭 阿格涅什卡·維特科夫斯卡
     波蘭 沃伊切赫·蘇庫德拉爾塞克
 波蘭 阿格涅什卡·維特科夫斯卡
15 17
 輪空   2  丹麥 托馬斯·雷伯恩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21 21      
2  丹麥 托馬斯·雷伯恩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半準決賽 至 決賽[2]

[編輯]
  半準決賽 準決賽 決賽
                                       
  1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19 21  
8  中國 鄭波
 中國 馬晉
21 23  
  8  中國 鄭波
 中國 馬晉
15 21 21  
  12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河貞恩
21 11 16  
9  印度 瓦利亞維蒂爾·迪柱
 印度 瓦拉·古塔
16 19
  12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河貞恩
21 21  
    8  中國 鄭波
 中國 馬晉
21 21
  6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14 10
  16  中華臺北 李勝木
 中華臺北 簡毓瑾
14 21 21  
10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張亞雯
21 18 17  
  16  中華臺北 李勝木
 中華臺北 簡毓瑾
13 8
  6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21 21  
6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21 21
  2  丹麥 托馬斯·雷伯恩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19 17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郑波马晋夺冠之路:五战仅失一局 横扫世界第一. 《搜狐體育》. 2010-08-29 [201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 
  2. ^ 2.0 2.1 2.2 2.3 2.4 (英文)YONEX BWF World Championships 2010 - 混合雙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ournamentsoftware.com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