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奧古斯特·杜邦
C·奧古斯特·杜邦 | |
---|---|
首次登場 | 《莫爾格街兇殺案》 |
最後登場 | 《失竊的信》 |
創作者 | 愛倫·坡 |
角色設定資料 | |
性別 | 男 |
國籍 | 法國 |
C·奧古斯特·杜邦(C. Auguste Dupin)是登場於愛倫·坡推理小說筆下的偵探。也被當成小說世界裏的第一位偵探。杜邦也成為許多後起者的典範(最出名的莫過於夏洛克·福爾摩斯)。故事中杜邦是一位沒落貴族,與他不知名諱的密友同住在巴黎,並由這位友人闡述其偵探故事。許多推理小說所設計的模式可以由杜邦的冒險中看出端倪:行為古怪卻推理精闢的私家偵探、常常犯錯的警察還有一位闡述探案故事的親密好友。杜邦也有着許多名偵探的共同特點,運用驚人的推理能力與觀察力緝兇。
登場作品
[編輯]杜邦所登場的三個探案有[1]:
- 《莫爾格街兇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1841)
- 《瑪麗·羅傑奇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1842)
- 《失竊的信》——Purloined Letter(1844)
其他作品
[編輯]神探杜邦之後仍有七個短篇的系列作品,他們由麥克·哈里森所撰寫,出版在1960年代的《艾勒里·昆恩推理雜誌》。神探杜邦的故事被出版商邁克羅夫特&莫蘭收錄在1968年出版的《游俠杜邦的功勳》。其中完整收錄原作者愛倫·坡與麥克·哈里森所撰寫的作品。
新的故事包括:
- 《The Vanished Treasure》(1965年五月)
- 《The Mystery of the Fulton Documents》(1965年九月)
- 《The Man in the Blue spectacles》(1966年五月)
- 《The Mystery of the Gilded Cheval-Glass》(1967年一月)
- 《The Fires in the Rue St. Honoré》(1967年一月)
- 《The Facts in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Diplomat》(1968年四月)
法國作家傑拉德·杜爾(Gerard Dole)也撰寫了一系列杜邦的故事,其中也被安妮塔·康拉德(Anita Conrade)翻譯成英文。小說家喬治·埃貢·哈渥禮(George Egon Hatvary)也曾在自己的作品《The Murder of Edgar Allan Poe》(1997)寫到這位名偵探。故事描述到,杜邦在1849年到美國調查愛倫·坡死亡的命案。在這部故事裏,杜邦與愛倫·坡大約在1982年的巴黎成為好友,才使得愛倫·坡有機會寫出前述的三部推理小說。哈渥禮的寫作手法與愛倫·坡極為相似,因此許多人誤以為這兩人是同一個人。
杜邦也在其他類型的作品登場:漫畫書的初登場是在愛倫·摩爾所作的《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在該作裏,神探協助追蹤並制服可怕的海德先生(這個角色來自作品《化身博士》,是一位詐死並隱居在巴黎的怪人)。另外,還有馬修·珀爾所作的《愛倫坡暗影》之中,一名角色以愛倫·坡創作杜邦時的原型之身分出場。
對文學的影響
[編輯]英國作家亞瑟·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直接受到愛倫·坡推理小說的影響[2],柯南·道爾本人就曾經表示:「愛倫·坡每一篇偵探小說都是整個偵探文學的根源」[1]。
儘管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原型之一就是C·奧古斯特·杜邦,但在福爾摩斯的初探案《血字的研究》裏,當華生醫生將福爾摩斯與神探杜邦做比較時,亞瑟·柯南·道爾卻藉由福爾摩斯回答:
“ | 或許,你以為將我和杜邦比較是在恭維我,但在我來看,杜邦只是差勁的同事。在一刻鐘的沉默之後,用一句恰好的提點侵入他朋友思緒中,這種把戲十分愛現而且膚淺。他無庸置疑有些分析天才,但決不是愛倫‧坡樂見的現象。」("No doubt you think you are complimenting me in comparing me to Dupin. Now in my opinion, Dupin was a very inferior fellow. That trick of his of breaking in on his friends' thoughts with an apropos remark after a quarter of an hour's silence is really very showy and superficial. He had some analytical genius, no doubt; but he was by no means such a phenomenon as Poe appeared to imagine.") | ” |
此外福爾摩斯探案裏的《波希米亞醜聞》事件的明顯仿自《失竊的信》一案。而《硬紙盒探案》中福爾摩斯明確分析出華生醫生內心想法的情節亦仿自於《莫爾格街兇殺案》裏杜邦的作法[3]。
其他媒體
[編輯]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致寧. 愛倫坡:引發哲學家們爭論的偵探小說 (01/19). 香港01. 2017-01-19 [2018-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1) (中文(香港)).
- ^ 柯南道尔:福尔摩斯神话的缔造者. 中新網. 2014-07-27 [2018-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1).
- ^ 褚盟. 謀殺的魅影:世界推理小說簡史. 蘇州: 古吳軒出版社. 2011年6月. ISBN 978-7-80733-6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