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澳大利亞/精選傳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精選傳記

伊恩·索普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出生於悉尼。索普曾經在48小時內3次刷新世界紀錄,總共獲得了5枚奧運金牌、3枚銀牌與1枚銅牌,是迄今為止獲得金牌數最多的澳洲人。在2001年世界錦標賽中,索普成為史上第一位在一屆世錦賽贏得6枚金牌的選手。索普生涯共贏得11枚世錦賽金牌,位居史上第2位,僅次於美國選手菲爾普斯。索普是史上首位被《游泳世界雜誌》4度選為世界年度游泳運動員的選手,也是1999年至2003年的澳洲年度游泳運動員。索普總共打破13項長池的世界紀錄,並且是奧運史上唯一一位在一屆奧運中獲得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與400米自由泳獎牌的運動員。索普在2006年11月21日宣佈退役。



年輕時的P·L·卓華斯
年輕時的P·L·卓華斯
P·L·卓華斯(1899年-1996年),來自澳洲英國作家,以20世紀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撰寫的一系列《瑪麗·波平絲》小說聞名,小說其後於1964年被改編成為華特迪士尼音樂劇電影歡樂滿人間》。卓華斯早年在澳洲生活,自少已在報章發表詩文和在巡迴劇團從事演藝工作。她在1924年移居英國,結交不少愛爾蘭文人,多年來在一些雜誌周刊發表戲劇評論、詩詞和旅遊見聞,也有不少小說作品,但以《瑪麗·波平絲》小說系列最廣為人知。《瑪麗·波平絲》小說系列共有八集,故事主角瑪麗·波平絲以一身傳統英式褓姆打扮,運用魔法為班克斯一家解決困難,形象深入民心,使作品成為20世紀英國兒童文學的代表作之一。不過,卓華斯從不認為《瑪麗·波平絲》是兒童文學,她視作品為自己童年的倒影,故事內容也包含不少陰暗面和神秘元素,與後來迪士尼電影版本那種充滿歡樂和樂韻悠揚的氣氛,顯得大相逕庭。儘管卓華斯憑藉電影《歡樂滿人間》在商業上的成功賺取豐厚的回報,但她始終十分不滿迪士尼對故事的處理手法,並作出不少批評。電影在1964年上演後,她終身拒絕荷里活提出拍攝電影續集的建議。她當年與華特迪士尼方面就電影劇本製作交涉一事,在2013年被拍成電影《大夢想家》。



凱文·奧哈洛倫是一位活躍於20世紀50年代的澳大利亞自由泳運動員,曾在墨爾本舉行的195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贏得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項目金牌,成為西澳大利亞州首位奧運金牌得主。奧哈洛倫是在故鄉小鎮卡特寧學會游泳,之後遷居珀斯,在吉爾福德文法學校念初中,在此期間決心成為游泳運動員。競技游泳項目在當時的西澳大利亞州尚未得到足夠重視,比賽是在渾濁的河水泳池內舉行。面對這樣的條件,奧哈洛倫於1955年末遷至澳大利亞東海岸,為晉級奧運創造條件。新教練弗蘭克·格思里大幅調整奧哈洛倫的訓練方案,不到一年裏,他的速度就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隨後成功取得奧運會接力賽和400米自由泳個人賽的參賽資格。奧哈洛倫帶領另外3名選手創下新的世界紀錄,但在400米項目中只取得第6名。此後,他的事業受到耳疾的嚴重影響,1958年,奧哈洛倫在未能取得大英帝國和英聯邦運動會的參賽資格後退役。1976年,凱文·奧哈洛倫在越過圍欄時意外絆倒,被手中槍支誤傷而死。



米蘭達·奧圖(1967年12月16日-)是一位澳大利亞女演員,她的父母和妹妹也都是演員。奧圖的演藝生涯於1986年開始,已經出演過多部獨立和大型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奧圖的大銀幕處女作是1986年的澳大利亞電影《埃瑪的戰爭》,她在其中扮演一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搬到澳大利亞鄉間生活的少女。接下來的十年裏她繼續出演了多部澳大利亞電影,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並在出演了1998年戰爭片細細的紅線》和2000年恐怖片《危機四伏》後成為荷里活影星。2000年代初,她在彼得·傑克遜《指環王》系列電影三部曲中飾演伊歐玟一角,開始成為家喻戶曉的女演員。



受戰火蹂躪的香港大學
受戰火蹂躪的香港大學
賴廉士爵士(1898年-1977年),來自澳洲香港生理學家軍人大學行政人員,他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指揮英軍服務團,戰後在1949年至1964年出任第六任香港大學校長,是港大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賴廉士早年曾經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退伍後於1919年入讀墨爾本大學,主修醫學。他在1922年以羅德學人身份前往牛津大學深造,自1928年起歷任香港大學生理學系主任、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和香港政府醫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賴廉士一度淪為戰俘,但旋於翌年1月成功逃脫,並在同年7月於廣東曲江創立英軍服務團,主要負責在華南地區蒐集情報、營救身處香港的人士、以及把藥物和其他必要物資偷運到香港的集中營內。二戰完結後,賴廉士返回香港大學任教,在港大校長任內,他協助把大學從戰後百廢待舉的局面恢復過來,使大學的規模得以急速擴展。賴廉士生前多次獲英廷授勳,以表揚他在戰時和對港大發展的貢獻。



勞倫斯·迦太基·威瑟斯是生於新西蘭的澳大利亞軍人,曾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表現英勇澳大利亞國防軍最高榮譽維多利亞十字勳章。1916年初,威瑟斯加入澳大利亞帝國第一國防軍,成為第43步兵營二等兵,同年12月下旬隨隊趕赴法國和比利時的西方戰線。1918年3月晉升准下士後,威瑟斯和第43營戰友參與皇帝會戰,於同年5月在毒氣戰中受傷,於6月回歸。7月哈梅爾戰役、8月亞眠戰役和9月聖康坦山戰役均有他的身影,並因在聖康坦山表現突出獲部隊推薦授予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威瑟斯晉升臨時下士並參與聖康坦運河戰役,於9月29日被彈片擊中頭部後傷重不治。



彼得·麥克斯韋·埃文斯是澳大利亞退役蛙泳運動員,曾於20世紀80年代四次獲奧運會獎牌,其中包括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與其他三名隊友組建沉着自信四人組拿下的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他還連續獲得1980年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00米蛙泳項目銅牌。埃文斯在短程賽事上更具優勢,他拒絕配合教練增加訓練量的要求,曾當着隊友的面停止訓練,宣稱「努力不能代替才能」。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澳大利亞政府向運動員施壓,要求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但埃文斯等人拒絕配合。拿下百米蛙泳銅牌後,他的游泳生涯在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賽中達到巔峰,在第二棒游出個人和現場最好成績,為沉着自信四人組最終奪冠立下汗馬功勞,至今仍是美國唯一一次未獲該項目金牌。



伊恩·洛維特·奧布賴恩是澳大利亞退役蛙泳運動員,曾在東京舉辦的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男子200米蛙泳項目金牌並打破世界紀錄,五次獲英聯邦運動會金牌,並在國家錦標賽上拿下九枚個人賽和六枚接力賽金牌,後因財務壓力年僅21歲便退役。奧布萊恩年紀輕輕就很有游泳天賦,年僅15歲時首度參加國家游泳錦標賽就拿下全國冠軍,然後又在1962年大英帝國和英聯邦運動會上一鳴驚人,拿下110碼和220碼蛙泳及4×110碼混合泳接力三枚金牌。從1963年開始,他連續四屆澳大利亞游泳錦標賽都贏得兩項蛙泳賽事。1964年,奧布萊恩赴東京參加奧運會,從第三個50米開始發力最終奪金,隨後又在混合泳接力賽再添一枚銅牌。1966年,他在牙買加金斯敦舉辦的1966年大英帝國和英聯邦運動會成功衛冕兩個蛙泳項目,然後退役找工作養家餬口。澳大利亞游泳協會聲稱國家隊沒有夠格的蛙泳選手,說動他回歸參加墨西哥城舉辦的196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布萊恩第二次參加奧運會未能獲得獎牌,200米蛙泳比賽在預選賽淘汰,百米蛙泳比賽雖打進決賽但只排到第六。賽後他再度退役,進入電視業發展。



馬克·安東尼·克里是活躍在20世紀70到80年代的澳大利亞退役仰泳自由泳運動員,曾獲三枚奧運會獎牌,其中包括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與其他三名隊友組建沉着自信四人組拿下的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他的游泳生涯共獲得12次澳大利亞錦標賽冠軍。克里的游泳職業首秀是1976年澳大利亞錦標賽,拿下200米自由泳和仰泳項目冠軍,年僅16歲便取得同年蒙特利爾夏季奧運會的入場卷。1980年克里參加全國錦標賽並贏得兩項仰泳賽事,取得莫斯科奧運會入場卷。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澳大利亞政府要求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但克里對金錢誘惑不為所動,對政府施壓拒絕配合。抵達莫斯科後雖在百米仰泳失利未能打進決賽,但他還是拿下兩百米項目銅牌。接下來他的游泳生涯在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賽中達到巔峰,在四人中第一個下場,沉着自信四人組最後拿下寶貴的金牌。賽後克里長時間離開泳池,直到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回歸併奪得接力賽銅牌,百米仰泳只拿到第五名,克里隨後退役。



尼爾·布魯克斯是澳大利亞退役短程自由泳運動員。1976年首次參加澳大利亞錦標賽,1979年第一次在全國級別賽事獲獎牌並代表澳大利亞隊參加國際泳聯游泳世界盃。布魯克斯取得莫斯科奧運會入場券,面對政府因蘇聯入侵阿富汗要求抵制奧運會的政治壓力堅決反抗。他與三名隊友組建沉着自信四人組拿下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1986年英聯邦運動會返程期間,他因喝掉46罐啤酒被處禁賽,為競技游泳生涯劃上句點。退役後他主持新聞節目並評論體育比賽,但因酗酒被解僱。



馬克·托內利是活躍在1970到80年代的澳大利亞仰泳蝶泳自由泳運動員,曾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與其他三名隊友組建沉着自信四人組拿下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托內利臨時改游蝶泳,是四人組事實上的隊長。他是澳大利亞運動員爭取參賽權利的代言人。托內利回國後退役,他一共在三個泳姿的比賽中獲得11項澳大利亞錦標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