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124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STS-124
希望號實驗艙主體加壓艙段和與太空站對接的發現號穿梭機
任務類型國際太空站補給
運送希望號實驗艙部件
營運方NASA
國際衛星標識符2008-027A
衛星目錄序號32960
任務時長13天18小時13分鐘
圈數217
太空船屬性
太空船發現號穿梭機
發射質量2,052,543千克(4,525,084磅,總體)
122,072千克(269,123磅,軌道器)[1]
着陸質量92,220千克(203,320磅)[1]
人員
人數7
乘組成員馬克·凱利
肯尼斯·漢姆英語Kenneth Ham
克倫·尼伯格英語Karen L. Nyberg
羅納德·加蘭英語Ronald J. Garan
米高·佛蘇姆英語Michael E. Fossum
星出彰彥
發射格雷戈里·查米托夫英語Gregory E. Chamitoff
登陸加勒特·里斯曼英語Garrett Reisman
任務開始
發射日期2008年5月31日 21:02 (UTC)
發射場甘迺迪太空中心 LC-39A
任務終止
着陸日期2008年6月14日 15:15 (UTC)
着陸地點甘迺迪太空中心穿梭機着陸設施英語Shuttle Landing Facility
軌道參數
參照系地心軌道
軌域近地軌道
傾角51.64°
週期90分鐘
國際太空站對接
dock和諧號節點艙
dock日期2008年6月2日 18:03 (UTC)
分離日期2008年6月11日 11:42 (UTC)
dock時間8天17小時39分鐘

從左到右:查米托夫、佛蘇姆、漢姆、凱利、尼伯格、加蘭、星出
←  STS-123
STS-126  →
 

STS-124(國際太空站任務編號1J)是一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此次飛行任務使用發現號穿梭機執行,主要任務包括國際太空站補給及運送希望號實驗艙部分模組與遠征17英語Expedition 17成員格雷戈里·查米托夫英語Gregory E. Chamitoff[2]。這是發現號的第35次飛行,這也是美國穿梭機總的123次飛行

機組人員[編輯]

STS-124任務機組人員發射與返回都分別有7人。其中發射時搭載穿梭機的成員格雷戈里·查米托夫英語Gregory E. Chamitoff通過STS-126返回地球,返回時增加的乘員加勒特·里斯曼英語Garrett Reisman則是通過STS-123進入國際太空站。

崗位英語Astronaut ranks and positions 發射乘組 返回乘組
指令長 馬克·凱利, NASA
第3次飛行
駕駛員 美國 肯尼斯·漢姆英語Kenneth Ham, NASA
第1次飛行
任務專家1 美國 克倫·尼伯格英語Karen L. Nyberg, NASA
第1次飛行
任務專家2 美國 羅納德·加蘭英語Ronald J. Garan, NASA
第1次飛行
任務專家3 美國 米高·佛蘇姆英語Michael E. Fossum, NASA
第2次飛行
任務專家4 日本 星出彰彥,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第1次飛行
國際太空站
飛行工程師
美國 格雷戈里·查米托夫英語Gregory E. Chamitoff, NASA
遠征17英語Expedition 17
第1次飛行
美國 加勒特·里斯曼英語Garrett Reisman, NASA
遠征17英語Expedition 17
第1次飛行

任務概況[編輯]

發現號穿梭機美國東部時間2008年5月31日17時2分(協調世界時21時2分)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39號發射台發射升空[3],於6月2日14時3分(協調世界時18時3分)與國際太空站和諧號節點艙對接[4],於6月11日11時32分(協調世界時11時42分)解除對接[5],於6月14日14時1分(協調世界時15時15分)降落於甘迺迪太空中心穿梭機着陸設施英語Shuttle Landing Facility[6]。在穿梭機發射時,有數片隔熱物料從外置燃料箱脫落,但所幸對穿梭機沒有造成影響[註 1][7]

此次發射的主要任務為運送並安裝日本希望號實驗艙的主體加壓艙段(JEM-PM)與遙控操縱系統(JEM-RMS)[註 2]。希望號實驗艙連載在和諧號節點艙上,有9個房間,比國際太空站之前已有的美國命運號實驗艙歐洲太空總署哥倫布號實驗艙加起來還要大[8]

此次發射的另一任務為運送維修太空站馬桶泵所需的零部件[9]

艙外活動[編輯]

STS-124任務中共進行了三次艙外活動

次數 太空人 開始時間 結束時間 時間長度 介紹[1]
第1次
總第110次
美國米高·佛蘇姆英語Michael E. Fossum, 第4次
美國 羅納德·加蘭英語Ronald J. Garan, 第1次
2008年6月3日
16:24 UTC
2008年6月3日
23:12 UTC
6小時48分鐘 軌道器吊杆傳感器系統英語Orbiter Boom Sensor System(OBSS)從太空站移回穿梭機[註 3]
希望號實驗艙主體加壓艙段(JEM-PM)安裝到預定位置
檢查右舷太陽阿爾法旋轉接頭英語Integrated_Truss_Structure#Solar_alpha_rotary_joint(SARJ)的損壞情況
更換太陽阿爾法旋轉接頭中的一個軸承[註 4][12]
第2次
總第111次
美國 米高·佛蘇姆, 第5次
美國 羅納德·加蘭, 第2次
2008年6月5日
15:04 UTC
2008年6月5日
22:15 UTC
7小時11分鐘 在希望號實驗艙主體加壓艙段外安裝攝像頭
拆除希望號實驗艙遙控操縱系統(JEM-RMS)的防護層
清理主體加壓艙段頂部的對接泊位,便於連接STS-123發射的希望號實驗艙實驗後勤模組(JEM-ELM)
為更換右舷的一個液氮罐做準備
拆除故障的攝像頭[13]
第3次
總第112次
美國 米高·佛蘇姆, 第6次
美國 羅納德·加蘭, 第3次
2008年6月8日
13:55 UTC
2008年6月8日
20:28 UTC
6小時33分鐘 完成希望號實驗艙最後的安裝工作
更換右舷的一個液氮罐
重新安裝第二次艙外活動中拆下的攝像頭

註釋[編輯]

  1. ^ 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穿梭機災難事故原因便是發射時外置燃料箱隔熱材料碎片脫落並擊中左翼前緣,損壞穿梭機的防護系統,在返回再入時穿梭機解體。
  2. ^ 希望號實驗艙中的實驗後勤模組(JEM-ELM)加壓部分已於2008年3月由STS-123發射,曝露設施(JEM-EF)則於2009年7月由STS-127發射。
  3. ^ 該部件在2008年3月的STS-123中留在太空站。
  4. ^ 故障於2007年10月的STS-120中被發現[10],另外十一個軸承在2008年11月的STS-126更換並修復完成[11]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NASA. STS-124 Press Kit (PDF). NASA. 2010-08-22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12). 
  2. ^ NASA. NASA Updates Target Launch Date for Next Space Shuttle Flight. NASA. 2008 [31 March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8). 
  3. ^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 新浪航天. 2008-06-01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4. ^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新浪航天. 2008-06-03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5. ^ 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脱离开始返航(图). 新浪航天. 2008-06-12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6). 
  6. ^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返航着陆(组图). 新浪航天. 2008-06-15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7. ^ 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有5片隔热物料脱落(图). 新浪航天. 2008-06-02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8. ^ 国际空间站马桶修复 日本希望号实验室开门迎客. 新浪航天. 2008-06-05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9. ^ 宇航员空间站修马桶 积累经验为登陆火星做准备. 新浪航天. 2008-06-04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10. ^ 美宇航局决定将发现号任务时间延长一天(组图). 新浪網. 2007-10-30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11. ^ 奋进号脱离国际空间站已开始返航之旅. 搜狐網. 2008-11-29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12. ^ 发现号宇航员太空行走并成功安装希望号实验舱. 新浪航天. 2008-06-04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6). 
  13. ^ 两名宇航员完成太空行走返回国际空间站内. 新浪航天. 2008-06-06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