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十二因緣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佛說十二因緣法則的權威解釋 佛在祇園時告諸比丘:今當說因緣之法,善思念之修習其行。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更樂,更樂緣痛,痛緣愛,愛緣受,受緣有,有緣生,生緣死,死緣憂悲苦惱不可稱計,如是成此五陰之身。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盡,不知道,此名為無明;身行、口行、意行是謂為行;識,所謂六識身是也,眼耳鼻舌身意識是謂為識;痛、想、念、更樂、思惟是為名;四大身及四大身所造色是謂名為色。色異、名異、故曰名色;眼耳鼻舌身意入是謂六入;更樂,所謂六更樂身,眼耳鼻舌身意更樂是謂名為更樂;樂痛、苦痛、不苦不樂痛是謂名為痛;愛,所謂三愛身是也,欲愛、有愛、無有愛是謂為愛;欲受、見受、戒受、我受是謂四受;欲有、色有、無色有是名為有;等具出處、受諸有、得五陰、受諸入是謂為生;彼彼眾生於此身分齒落髮白,氣力劣竭諸根純熟,壽命日衰無複本識是謂為老;彼彼眾生展轉受形,身體無熅[yūn無焰微火]無常變易,五親分張舍五陰身,命根斷壞是謂為死。故名為老病死此名為因緣之法,廣分別其義。諸佛如來所應施行起大慈哀,吾今已辦。當念在樹下露坐若在冢間當念坐禪勿懷恐難,今不精勤後悔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