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科學可視化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Former good article科學可視化曾屬優良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新條目推薦同行評審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9年4月2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09年3月22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2016年5月31日優良條目重審撤銷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09年2月24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同行評審 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當前狀態:已撤銷的優良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電腦和資訊科技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電腦和資訊科技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資訊科技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軟件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軟件專題的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軟件類條目及相關內容。軟件專題仍在建設中,如果您有意參與,歡迎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協助處理相應的的待辦事項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移動完畢~天上的雲彩 ส่งข่าวสาร 2009年2月24日 (二) 08:14 (UTC)[回覆]

    同行評審[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同行評審/科學可視化~(最後修訂

    科學可視化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初步旨在優良條目,努力達到特色條目 —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2日 (日) 15:09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2月22日至2009年3月22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不錯,我就喜歡這樣的條目。關於內容暫時只提兩點:
    1. 特別拿出一整段內容來介紹科學可視化的專家,這種做法在學術條目中似乎並不太常見(按維基方針嚴格而言,能否稱上專家需要有參考文獻支持,以避免有原創研究嫌疑)。
    2. 條目着重介紹了科學可視化有哪些主題以及應用,但沒有具體介紹如何實現,因此是否應該多一些對用於科學可視化的計算機軟件的介紹,例如像LabVIEWMatlab Simulink等等。對領域本身而言這也許比介紹專家更重要。(這個屬於特色條目要求了)—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23日 (一) 16:38 (UTC)[回覆]
    (:)回應:首先感謝您的熱情鼓勵和悉心指導!
    • 此文基本上是按照英文維基的內容及結構來翻譯的。就專家介紹部分而言,在翻譯過程中我也存在同樣的疑問,只是在下並非此領域的專業人士,並沒有對此加以改善。不過,從內容上看,至少有些肯定是科學可視化領域的奠基人物(比如,提出此概念和思想)。
    • 正如閣下所言,的確缺少具體工具的介紹,實為缺憾。尚需大家攜手,努力補充,不斷改善!!!
    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4日 (二) 05:55 (UTC)[回覆]
    在條目尾部加入了「Template:數值分析軟件」模板。—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4日 (二) 06:18 (UTC)[回覆]
    (:)回應:非常感謝閣下指出!的確,我也發現了,這是翻譯的一致性問題,別無他意,這就改正。請您繼續關注和指導!—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5日 (三) 11:24 (UTC)[回覆]
    (:)回應:或許,這是個罕用的新詞。從該單詞的結構上看,visulation很可能是visualization與simulation之中粗體部分的組合形式。造詞者很可能希望使其同時具有可視化和模擬的意思,以反映這個概念本身的含義。其中,visulation過程的關鍵是可視化與模擬的同時進行。的確,在網上找不到正確的中文翻譯。實際上,在下也並沒有查到任何的關於該詞中文翻譯的可靠文獻。只有一篇簡體中文文獻在其英文標題和摘要之中使用了該詞:
    三維爆炸與衝擊問題的可視化研究
    3D visulation of explosion and shock processes
    <<爆炸與衝擊>>2003年 第23卷 第03期
    作者: 孫娟, 寧建國
    不知道,視覺化是否為可視化的繁體中文名稱。或許,應該將該詞的中文翻譯從視覺化改為可視化模擬或者可視化仿真
    關於如何處理,請您指教!謝謝!
    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6日 (四) 08:27 (UTC)[回覆]
    科學可視化似乎已是一專有名詞,因此個人覺得不必修改中文翻譯。—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2月26日 (四) 18:17 (UTC)[回覆]
    是否 visulation = visualization + simulation?—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6日 (四) 21:49 (UTC)[回覆]
    (:)回應我猜想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大概是以為 Linforest 準備改變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的翻譯,所以特別聲明立場。我個人認為術語科學可視化是一個已定的標準,不應該輕易改變。Linforest 也並沒有想如此做,是嗎?—老陳 (留言) 2009年2月27日 (五) 06:25 (UTC)[回覆]
    (:)回應:的確如老陳所言,在下所說的只是那個「罕見的新詞」——visulation。—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7日 (五) 08:1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1. 對於內部連結存在的詞語就不需要加外文括號了,現在在條目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2. 有些外文人名和專有名詞需要翻譯,而且更不應該直接連到英文維基,留下紅鏈是正確的做法。
    3. 主題那一段,有兩張圖沒有顯示。—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23日 (一) 16:38 (UTC)[回覆]
    (:)回應:在下屬於維基新人,很多規則還不清楚,正在學習之中,請您多多指教並予以諒解!
    • 請問閣下:「外文括號」是指什麼?
    • 請問閣下:有哪些外文人名和專有名詞需要翻譯?不必要的英文維基連結會儘快清除。
    • 請問閣下:在主題那一段,是哪兩張圖沒有顯示?
    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4日 (二) 05:55 (UTC)[回覆]
    1. 外文括號是指像這樣的用法:電腦成像技術或計算機生成圖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CGI),一般來說括號內的外文原文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的,因為讀者可以通過內部連結了解它的意思和外文原文。除非這個內部連結的條目還沒有被創建或沒有使用內部連結,這時才需要向讀者說明。其他例子還有美國國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DoD)、蒙特卡羅技術方法(Monte Carlo technique)等等。
      (:)回應:已經清除多餘的外文括號。—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5日 (三) 14:58 (UTC)[回覆]
    2. 需要翻譯的人名包括McCormick(說起來這個人名在第二段開頭直接出現,沒有任何介紹性的定語,有點突兀的感覺。)、Daniel Thalmann、Ed Ferguson等等。
      (:)回應:已經採用Internal link helper修飾了外國人名方面的問題。—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5日 (三) 14:58 (UTC)[回覆]
    3. 主題那一段我昨天沒有看到「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和「頭部MRI的矢狀位切面動畫」兩張圖,不過今天看到顯示正常了。—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24日 (二) 22:04 (UTC)[回覆]
      (:)回應:感謝您的耐心指導!我將盡力去修正上述問題!—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5日 (三) 01:32 (UTC)[回覆]
    (:)回應,現在基本差不多了(可能還有個別地方,如「自然科學」一節中大型恆星的超新星爆炸(Massive Star Supernovae Explosions),英文還沒有去掉,不過也不是大問題)。另外建議您將參考文獻和延伸閱讀中的內部連結中文化,如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可直接鏈到噴氣推進實驗室(個人偏好的做法是寫成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形式)。只是一點小建議而已,不用客氣。—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26日 (四) 05:10 (UTC)[回覆]
    (:)回應: 因為並非自身專業,只是覺得不太肯定是否正確,才留下大型恆星的超新星爆炸的英文。這就刪除之。這就按照您的意見完成參考文獻和延伸閱讀中的內部連結中文化。非常感謝!—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6日 (四) 08:32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移動完畢~Linforest留言2009年3月26日 (四) 12:23 (UTC)[回覆]


    優良條目候選[編輯]

    以下內容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後修訂版本
    1. 不過請在紅字後添加原文:人物姓名以及部分詞語的紅字採用了模板{ { Link - en } };其他將儘可能添加原文完成
    2. 部分分段的斜體對是否有助理解文章存疑,建議去除斜體:完成
    3. 表面渲染分段建議可與立體渲染統合成另一新段:有待修訂完成
    4. 科學可視化的應用分段建議以文章形式以取代列點式來表達觀點:該部分主要旨在列舉應用示例;需要專家 { { experts } }。
    5. 參考資料若是英文請加上(英文),並消除在參考中不必要的紅字:人物姓名類的紅字採用了模板{ { Link - en } };完成
    6. 部分圖片可以適量刪減,目前的排板似乎過於令人眼花潦亂:閣下可否予以指點?非常感謝!
    Linforest留言2009年3月29日 (日) 12:20 (UTC)[回覆]
    移動完畢木木 (發呆中) 2009年4月2日 (四) 12:31 (UTC)[回覆]

    優良條目重審[編輯]

    科學可視化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提名人:7留言2016年5月24日 (二) 03:57 (UTC)[回覆]

    投票期:2016年5月24日 (二) 03:57 (UTC) 至 2016年5月31日 (二) 03:57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多個章節段落淪為點列,格式不規範如標題內鏈、裸露網址、無效參見項、主要貢獻者入選無標準,圖片過多且太集中,影響排版和閱讀。—7留言2016年5月24日 (二) 03:57 (UTC)[回覆]
    可是有些優良或特色條目的圖片也多阿 囧rz……,請問意思是無關圖片太多嗎?--Z7504留言2016年5月24日 (二) 13:21 (UTC)[回覆]
    (:)回應:你對於他的說法覺得有問題囉? 因為阿,圖片過多且太集中...那我可以說我移到右邊嘛 囧rz…… (請問放圖片是哪一點有錯先問吧,用圖片解釋一個段落是好編輯阿)--Z7504留言2016年5月25日 (三) 13:20 (UTC)[回覆]
    (:)回應:這樣的圖片排班其實很好。另外條目排班沒怎麼影響閱讀。另外那個裸露連結解決掉了。-- Clear Sky C 討論頁 2016年5月26日 (四) 11:52 (UTC)[回覆]
    感謝,那請問那些紅色連結是否要全部看英文維基百科看是否有對應頁面嗎? 如果連英文維基百科也沒有,那麼紅色連結就先拿掉吧...--Z7504留言2016年5月26日 (四) 12:5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科學可視化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13:33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科學可視化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14日 (五) 15:4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