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詞彙語義學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請協助添加參考文獻[編輯]

已編輯的大部分內容均來自張志毅、張慶雲著《詞彙語義學》第三版。其他的參考文獻可包括: 中文研究: 賈彥德的《語義學導論》(1986),伍謙光的《語義學導論》(1988),徐烈炯的《語義學》(1990),賈彥德的《漢語語義學》(1992),石安石的《語義論》(1993),倪波、顧柏林的《俄語語義學》(1995),詹人鳳的《現代漢語語義學》(1997) 林杏光的《詞彙語義和計算語言學》(1999),郭聿楷、何英玉的《語義學概6第一章語義學和詞彙語義學簡史論》(2002),張家驊等的《俄羅斯當代語義學》(2003),李福印的《語義學概論》(2006),朱躍《語義論》(2006)。語言語義學之外的有:朱水林主編的《邏輯語義學研究》(1992),蔣嚴和潘海華的《形式語義學引論》(1998),吳有富主編的《國俗語義學》(1998),吳國華等的《文化語義學》(2000),馬清華的《文化語義學》(2000)。 其他: A.J.格雷馬斯《結構語義學》(中譯本1999),利奇的《論英語的語義描述》(1969)、《語義學》(1974,1981新版有中譯本),F.帕爾默的《語義學》(1976),萊昂斯的《語義學》(1977,兩卷,900頁),肯普森的《語義理論》(1977),克魯斯的《詞彙語義學》(1986),萊昂斯《語義學引論》(1995),0.I.阿普列樣《語言整合性描寫與體系性詞典學》(1995,中譯本2011),拉賓的《當代語義理論指南》(1996),薩伊德《語義學》(1997)--LostMonkey留言2022年7月3日 (日) 01:4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