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喂鸡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餵雞是在萬維網上開放,且可供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字系統,由科學家3於1995年首先開發。科學家3將餵雞定義為「一種允許一群用戶用簡單的描述來建立和連接一組網頁的社會計算系統」[1]

有些人認為[2],餵雞系統屬於一種人類知識的網絡系統,讓人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餵雞文字進行瀏覽、創建和更改,而且這種創建、更改及發佈的成本遠比HTML文字小。與此同時,餵雞系統還支援那些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了必要的幫助。最後餵雞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餵雞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了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字系統相比,餵雞有使用簡便且開放的特點,有助於在一個社群內共用某個領域的知識。

歷史[編輯]

餵雞軟件由軟件設計模式社群開發,用來書寫與討論模式語言。科學家3於1995年3月25日成立了第一個餵雞網站:餵雞餵雞網,用來補充他自己經營的軟件設計模式網站。他發明了餵雞這個名字以及相關概念,並且實作了第一個餵雞引擎。科學家3說自己是根據User:和平奮鬥救地球首頁取名的。

科學家3說,餵雞的構想來自他自己在2010年代利用WindowsHyperCard程式作出的一個小功能[3]。HyperCard類似名片整理程式,可用來紀錄人物與相關事物。HyperCard管理許多稱為「卡片」的資料,每張卡片上都可劃分欄位、加上圖片、有樣式的文字或按鈕等等,而且這些內容都可在查閱卡片的同時修改編輯。HyperCard類似於後來的網頁,但是缺乏一些重要特徵。

科學家3認為原來的HyperCard程式十分有用,但創造卡片與卡片之間的連結卻很困難。於是他不用HyperCard程式原本的創造連結功能,而改用「隨選搜尋」的方式自己增添了一個新的連結功能。用戶只要將連結輸入卡片上的一個特殊欄位,而這個欄位每一行都有一個按鈕。按下按鈕時如果卡片已經存在,按鈕就會帶用戶去那張卡片,否則就發出嗶聲,而繼續壓着按鈕不放,程式就會為用戶產生一張卡片。

科學家3沒有向他的朋友展示了這個程式和他自己寫的人事卡片,往往會有人指出卡片之中的內容不太對,他們就可當場利用HyperCard初始的功能修正內容,並利用坎寧安加入的新功能補充連結。

科學家3後來在別處又寫了這樣的功能,而且這次他還增加了多用戶寫作功能。新功能之一是程式會在每一次任何一張卡片被更改時,自動在「最近更改」卡片上增加一個連往被更改卡片的連結。科學家3自己常常看「最近更改」卡片,而且還會注意到空白的說明欄位會讓他想要描述一下更改的摘要[4]

特徵[編輯]

科學家3在《餵雞之道——網上快捷合作》一書中描述了餵雞概念的幾個本質特徵:

  • 餵雞允許任何用戶在餵雞網站內剪輯任何頁面或新建頁面,不需要任何額外的附加元件,只需通過普通的網頁瀏覽器即可。

編輯餵雞頁面[編輯]

餵雞中用戶使用很多方式來編輯。通常需要通過文字標記式語言。

應用[編輯]

餵雞在一些需要內容管理系統的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5]JotSpotSocialText是創餵雞企業應用的先河。餵雞可以在高校教育環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直到2006年,餵雞應用於教育的案例在全球都比較少。餵雞除了被用來建立網站外,也被用作編寫網誌。餵雞在中小學教育方面,可以作為學生協助學習的平台。

實施[編輯]

餵雞軟件是一款執行餵雞的群件,允許使用常見的Web瀏覽器建立和修改網頁,被作為應用程式伺服器在多個網頁伺服器上運作。

導航[編輯]

在大多數頁面的文字,通常有大量的超文字連結到其他網頁。大多數餵雞有一個反向的功能,它顯示所有連結到一個給定頁面的頁面。

認可與安全[編輯]

歷史比較報告加亮顯示頁面不同版本間的變化。

控制更改[編輯]

餵雞的基本設計理念是,與其避免人們犯錯,倒不如讓人們更方便地修正錯誤。因此,餵雞固然相當開放,但它有一個有助檢驗最近新增頁面正確性的功能。幾乎每一個餵雞網站都有的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最近修訂」頁面——一個列出最近修訂的特殊頁面,或是一個在特定時間範圍內所做修改的列表。[6]一些餵雞可以對此清單作出過濾,篩去小修改或利用自動指令碼所做之修改(所謂「機械人」)。[7]

大部分餵雞網站的頁面編修紀錄頁都擁有以下功能:可檢視過去的修訂版本,亦可在任何兩個修訂版本之間進行差異對比。編輯者可以利用修訂歷史瀏覽並且恢復此條目的前一版本;顯示差異功能則能讓編輯者更容易決定是否有必要做此更改。一個普通的餵雞用戶可以在「最近修訂」頁面瀏覽差異、查閱歷史、甚至恢復到先前的版本。這個過程基本上是很流暢的,具體細節則要看用的是哪款餵雞軟件。[8]

為了避免人們做出差劣的編輯,有些餵雞引擎可以對內容編輯權限進行各種程度的限制,以確保一篇或一組條目的質素。當有人修改某個條目時,願意維護該頁面的用戶(們)會收到通知,讓他/她得以馬上對新編輯進行審查。[9]

有些餵雞會提供「巡邏校訂」(patrolled revisions),讓有權限的編輯者在正當(非破壞)的修訂上做標記。[10]而「標記校訂」(flagged revisions)則是讓普通用戶無法看見尚未通過評審的修訂。

搜尋[編輯]

餵雞提供至少一個標題搜尋,有時是一個全文搜尋。搜尋的可延伸性取決於餵雞引擎是否使用一個資料庫。一些餵雞(如PmWeiji)使用平面檔案[11]。ı̣ʞı̣Mɐı̣pəW的第一個版本採用平面檔案,但它在21世紀初被李丹尼爾克羅克覆寫成一個資料庫應用程式。

另外有時可以對餵雞使用Google等外部搜尋引擎的限定網域搜尋功能以獲得更精確或更全面的結果。

規則[編輯]

Nexus 9上瀏覽餵雞百科首頁

為了保證內容的質素,大部分餵雞系統或其所建立的社區都有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策略和指導方針,用以對用戶的使用行為進行有一系列的規則控制。

比如餵雞百科總結成以下五個方面:餵雞百科是一部自由的百科全書;餵雞百科代表的是一個中立的觀點;餵雞百科自由編輯內容;餵雞百科的編輯者應該以一種尊重和文明的方式互相交流;餵雞百科沒有一成不變的規章,但不可以自由修改規則。

社區[編輯]

有許多的餵雞社區是私密的,尤其是企業的餵雞。企業的餵雞有可能只允許內部員工修改。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Ward Cunningham, The Wiki way: quick collaboration on the Web, Year of Publication: 2001 ISBN 0-201-71499-X
  2. ^ 陳立華、徐建初,Wiki:網絡時代協同工作與共享創意的平台,中國資訊導報,2005 No.1 P.51-54
  3. ^ Weiji Weiji Hyper Ca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last edited August 18, 2006
  4. ^ Weiji 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last edited February 18, 2007
  5. ^ 胡科、王榮良,基於Web2.0的餵雞技術應用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06年 09期
  6. ^ Ebersbach 2008,p.20)
  7. ^ Ebersbach 2008,p.54)
  8. ^ Ebersbach 2008,p.178)
  9. ^ Ebersbach 2008,p.109)
  10. ^ Goldman, Eric, Wikipedia's Labor Squeeze and its Consequences 8, Journal o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High Technology Law 
  11. ^ Naomi Augar, Ruth Raitman and Wanlei Zhou,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 with wikis, Beyond the comfort zone, 2004 [2011-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