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普林斯頓大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林斯頓大學[編輯]

第一次同行評審[編輯]

世界上最有名的大學之一,也是我花了很久翻譯修改的一篇文章,個人覺得翻譯得還算準確,覺得篇幅也還可以,請大家提意見。-- Tianxiaozhang 22:57 2006年2月9日 (UTC)

在校友和教授兩欄,可以把最著名的優先列出並進行簡短介紹。校園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類別出現。篇幅稍短了些。--涓生 23:09 2006年2月9日 (UTC)
已做了一些修改。英文版本中的絕大部分敘述內容都已翻譯。-- Tianxiaozhang 23:27 2006年2月9日 (UTC)
又做了進一步修改,內容較昨日提出時又有一定增長。請大家提意見。-- Tianxiaozhang 19:57 2006年2月10日 (UTC)

第二次同行評審[編輯]

自薦。理由如下:

  • 普林斯頓大學本身名氣很大
  • 個人覺得這個條目的長度、內容,以及圖片都不錯;文章的敘述部分和英文維基中的條目不相上下,圖片的數量和質量都符合要求
  • 中文維基至今仍沒有過文化教育類的特色條目

請大家提意見。-- Tianxiaozhang 18:47 2006年2月12日 (UTC)

既然已經有了著名普林斯頓大學人物,那麼著名普林斯頓校友、著名普林斯頓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歷史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似乎都可以合併到著名普林斯頓大學人物,否則重複性太大。(或者只把普林斯頓大學歷史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放入就可以了)。另外「趣聞」一節和條目主體關係不大,可以刪除。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使用亞瑟·康普頓這樣的連結,而應該使用亞瑟·康普頓Arthur Compton)這樣。「聯繫方法」也沒有必要(因為有宣傳的意味)。另外可以參考Wikipedia:專題/大學上面的一些建議--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44 2006年2月13日 (UTC)
感謝回復。「聯繫方法」和「趣聞」已刪除,「著名普林斯頓校友、著名普林斯頓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歷史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三個頁面已經申請快速刪除(當時新建的時候覺得必要)(好像已經被刪了),請留意「普林斯頓大學」頁面上的「著名普林斯頓校友」、「著名普林斯頓教授」兩個連結其實去的是「著名普林斯頓大學人物」的相應段落。類似於「亞瑟·康普頓」這樣費時間的連結問題將儘快解決。-- Tianxiaozhang 02:55 2006年2月13日 (UTC)
比我想像的快,已經基本修改完。請再提意見。-- Tianxiaozhang 03:47 2006年2月13日 (UTC)
我覺得「著名普林斯頓大學人物」這個條目名有問題,改成「普林斯頓大學著名校友列表」是否好一點?校友包括曾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的學生、任課的教授、任職的工作人員等,可以包括條目裏面的所有人物;而且該條目實際上是一個列表,註明列表比較好。--長夜無風 04:16 2006年2月13日 (UTC)
意見:我覺得版權問題上有一定的顧慮。例如下面這個片斷:
「普林斯頓地處紐約和費城之間,是一座別具特色的鄉村都市。小城位於新澤西州西南的特拉華平原,面積約為7平方公里,東瀕卡內基湖,西臨特拉華河。普林斯頓的景色幽雅,四周綠樹成蔭、綠草叢叢,清澈的河水環繞着小城靜靜流淌;普林斯頓人口約為3萬,大多市民生活富裕;小城交通方便,距離紐約和費城只需大約1小時車程,加上小城恬靜而又安祥的生活,濃濃的文化氛圍籠罩下的貴族氣息,使普林斯頓成為美國上層人士青睞的居住地。」
文章參考資料第一段的相似度偏高,並具有某種並不中立敘述表態如「濃濃的文化氛圍籠罩下的貴族氣息」。--學習第一|有事找我 04:28 2006年2月13日 (UTC)
(=)中立,感覺上太多紅字。--積積 Shall we talk? 04:36 2006年2月13日 (UTC)
感謝這麼多真誠的意見。本文放在這個評選欄目和「同行評審」所得到的反響數量確是天壤之別。上文提到的疑似抄襲的段落已作修改,其他的好像差不多都是翻譯,應該問題不大(如果還有別的段落有問題,請指出);至於紅字,怎麼說呢,確實有點血跡斑斑的感覺,本來是中文文字,連結到英文對應文章的,但是這樣確實不利於將來這些文章建立之後的連結添加工作;「著名普林斯頓大學人物」這個條目名,呃,再等幾時吧。總得來講,本議論應該放在「同行評審」中,只是實在無人(一人)提出意見。 -- Tianxiaozhang 05:02 2006年2月13日 (UTC)
權且把這兒當作同行評審吧,反正第一次提名不過關,隨時可以再發起第二次、第三次……直道整個條目符合特色條目的質量標準,成為特色條目為止。--學習第一|有事找我 05:17 2006年2月13日 (UTC)
快一個星期無人提意見了,希望各位能給出一些實際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此條目能被繼續改進。謝謝。--Tianxiaozhang 01:30 2006年2月20日 (UTC)
我的意思是人物列表部分,最多保留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他所有內容全部合併到著名普林斯頓大學人物列表。否則,這兩個部分重複內容太多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19 2006年2月20日 (UTC)
另外,請參考一下Wikipedia:專題/大學,建議將章節分為「歷史」、「校園環境」、「組織機構」、學生與教師、「文化傳統」等幾部分。尤其是「關於普林斯頓大學」部分,有些含糊--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23 2006年2月20日 (UTC)
以針對上述建議做了調整。請繼續不吝賜教。--Tianxiaozhang 02:52 2006年2月20日 (UTC)

佩服Tianxiaozhang做了這麼詳細的介紹。但仍有幾點顧慮。1是中立的語調:如「(某某刊物)將普林斯頓與哈佛的本科教育並列為美國之首,而普林斯頓的學術聲望甚至勝過哈佛一籌」後一句似乎脫離了原文引述?一般應該不會搞「學術聲望」排行榜吧?2是檢查事實:如「校訓是普林斯頓——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查英文版及Google並無類似口號……?-- tonync (talk) 03:33 2006年2月20日 (UTC)

多謝Tonync指點。第一個問題已經去掉了下半句,第2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了。--Tianxiaozhang 04:02 2006年2月20日 (UTC)

請繼續為本條目提出修改方向。謝謝。--Tianxiaozhang 14:03 2006年2月22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