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七情六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七情六慾是指人類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七情六欲的定義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

七情

[編輯]

禮記

[編輯]

禮記·禮運》中記載道:「七者弗學而能。」就是說,這幾種情態是與生俱來的,不就會。

佛教

[編輯]

佛教中的說法與《禮記》中的說法基本一致。佛教中的七情是「喜、怒、憂、懼、愛、憎、欲」。[1]

中醫

[編輯]

中醫學中也有類似的說法,中醫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但對應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種)。中醫認為,這七種情態應該掌握適當。如果掌握不當,例如大喜大悲、過分驚恐等等,就會使陰陽失調氣血不周,從而這種精神上的錯亂會演變到身體上,形成各種病。「思」指的是煩燥、焦慮、思慮過多。 (心)喜心相外。 (肺)悲從中來,泣不成聲。 (脾)思不進食。 (肝)怒火中燒,傷肝。 (腎)驚恐過度,嚇出尿來。

六欲

[編輯]

呂氏春秋

[編輯]

最早關於六欲的說法,出自《呂氏春秋·貴生》:「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高誘

[編輯]

東漢哲人高誘的理論是:「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其中「死」不是一種欲,而「不死」才是人們的一種強烈的欲望。這種欲望也就是人們說的求生欲。

後人總結

[編輯]

後人又將六欲總結為:見慾(視覺)、聽欲(聽覺)、香欲(嗅覺)、味欲(味覺)、觸欲(觸覺)、意欲。即:眼、耳、鼻、舌、身、意。

佛教

[編輯]

佛教著作《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中,把六欲解釋為俗人對異性的六種欲望,這六種欲望統稱為「情慾」。這六種欲望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相欲」。

間接參考資料

[編輯]
  1. ^ 熙仲集. 歷朝釋氏資鑑 第1卷. [2021-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9) (中文). 「七情 喜。怒。憂。懼。愛。憎。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