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阻斷劑中毒
外觀
乙型阻斷劑中毒 | |
---|---|
又稱 | 乙型阻斷劑中毒、乙型阻斷劑過量 |
可能使用20%脂肪乳的靜脈注射液體治療。 | |
症狀 | 心跳過緩、低血壓[1] |
併發症 | 心律不整、低血糖[1] |
起病年齡 | 服用後二小時內[2] |
病因 | 意外或是故意的情況下服用過多乙型受體阻斷劑[2] |
鑑別診斷 | 鈣離子通道阻滯劑中毒、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高鉀血症[1] |
治療 | 醫用活性碳、全腸道灌洗、靜脈注射液體、碳酸氫鈉、升糖素、高劑量胰島素、升壓藥、脂肪乳、體外膜氧合[1] |
預後 | 高死亡風險。[3] |
盛行率 | 相對少見[1]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急診醫學 |
乙型阻斷劑中毒是指意外或故意服用過量乙型受體阻斷劑[2]。通常會造成心跳過緩和低血壓[1]。有些乙型阻斷劑可能造成心律不整或低血糖[1]。症狀常在服藥後 2 小時內出現,某些劑型的藥物可能要到 20 小時後才會出現症狀[2]。在服用速釋型藥物 6 小時後未出現任何症狀,可視為藥物已排出[4]。
乙型受體阻斷劑包括美托洛爾、畢索洛爾、卡維地洛、普萘洛爾和索他洛爾[1]。心電圖變化可能包括PR間隔延長和寬QRS波[1]。測量藥物的血中濃度是沒用的[1]。其他有類似症狀的情況包括鈣離子通道阻滯劑中毒、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和高鉀血症[1]。
治療包括減少藥物吸收 (藥理學),如:服藥後立即口服活性炭;服用修飾釋放劑型藥物時,可進行全腸道灌洗[1]。不建議以催吐處理[1]。解毒治療包括:靜脈輸液、碳酸氫鈉、升糖素、高劑量胰島素、升壓藥和脂肪乳[1]。有時也會用到體外膜氧合和電節律[1]。某些乙型受體阻斷劑可以透析去除[1]。
乙型受體阻斷劑中毒相對少見[1]。和鈣通道阻滯劑和地高辛一樣,乙型受體阻斷劑中毒的致死亡率一樣高[3]。這些藥物早在 20 世紀 60 和 70 年代就問世[2] [4]。
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Palatnick, Wesley. Calcium-Channel Blocker, Beta Blocker, and Digoxin Toxici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www.ebmedicine.net. September 2020 [27 Dec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14 May 2014) (英語).
- ^ 2.0 2.1 2.2 2.3 2.4 Khalid, MM; Galuska, MA; Hamilton, RJ. Beta-Blocker Toxicity. StatPearls. January 2020. PMID 28846217.
- ^ 3.0 3.1 Marx, John A. Marx. Cardiovascular Drugs 8th.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Saunders. 2014: Chapter 152. ISBN 1455706051.
- ^ 4.0 4.1 Wall, Ron. Rosen's Emergency Medicine: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 9. Elsevier. 2017: 1881. ISBN 978-0323354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