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永恆到此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From Eternity to Here
英文原版精裝本封面
副標題The Quest for the Ultimate Theory of Time
中文名從永恆到此刻
作者肖恩·M·卡羅爾
譯者舍其
類型科普
語言英語
主題時間箭頭時空哲學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E·P·達頓英語E. P. Dutton
出版時間2010年1月7日
出版地點美國
中譯本出版機構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媒介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
頁數448頁
網站官方網站
前作時空與幾何(Spacetime and Geometry)
續作尋找希格斯粒子
規範控制
ISBN978-0525951339
OCLC892059776

從永恆到此刻》(From Eternity to Here: The Quest for the Ultimate Theory of Time)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肖恩·M·卡羅爾的一本科普書籍。[1]該書最初由E·P·達頓英語E. P. Dutton於2010年1月7日發行。[2]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其簡體中文版,並歸入其《第一推動叢書》。

背景[編輯]

在書中,卡羅爾探索了時間箭頭的本質,即從過去走向未來,並假定箭頭的存在歸功於大爆炸之前的條件。然而在傳統上,推理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被認為毫無意義,因為時間和空間被認為就是在大爆炸時創造的。卡羅爾認為,「理解時間箭頭就是理解宇宙的起源」,並且在他的解釋中依賴於熱力學第二定律,該定律指出,宇宙中的所有系統都傾向於變得越來越無序(熵增)。[3][4]他對時間箭頭提出的解釋,是基於以前的想法,可追溯到1870年代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玻爾茲曼[5]

內容組織[編輯]

該書分為四部分15章,並附有相關數學的附錄。第一部分為「時間、經驗和宇宙」,第二部分為「愛因斯坦宇宙中的時間」,第三部分為「熵與時間之箭」,第四部分為「從廚房到多重宇宙」。[6]

評價[編輯]

曼吉特·庫馬爾英語Manjit Kumar在其為《每日電訊報》撰寫的評論中稱這本書,是「一本有益的讀物」,「不適合膽小的人」。[4]唐娜·鮑曼(Donna Bowman)為《影音俱樂部》撰寫評論稱:「其吸引力在於,卡羅爾天才地引導讀者思考黑洞、光錐事件視界拉普拉斯妖(或麥克斯韋妖)、暗能量等概念與時間問題的關係……像所有偉大的導師一樣,他讓他的課程令人無法抗拒,並讓他的學生感到更聰明。」[7]柯克斯評論英語Kirkus Reviews》的一位評論員補充說:「該書不適合對科學不感興趣的人,但堅定的讀者會對一個複雜的主題有一個有益的理解。」[3]

安德烈亞斯·阿爾布雷克特為《今日物理學英語Physics Today》撰稿,給予該書總體正面的評價,但指出,卡羅爾嘗試同時為外行讀者和專業讀者提供材料,有時可能會讓雙方都不滿意。[8]哲學家克雷格·卡倫德英語Craig Callender在為《新科學人》撰寫的評論中寫道,在解釋他對時間箭頭起源的假設時,「卡羅爾似乎對他要求讀者有許多信仰飛躍感到有些尷尬」。[9]對卡羅爾的提議,埃里克·溫斯伯格英語Eric Winsberg的評價總結說,其概念成本「似乎有點高,但受益甚微」。[10]

參考資料[編輯]

  1. ^ From Eternity to Here by Sean Carroll and Erik Synnestvedt [肖恩·卡羅爾和埃里克·辛內斯特維特《從永恆到此刻》]. Scribd. [202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英語). 
  2. ^ Waugh, Alexander. Timely Questions [及時提問]. 華爾街日報. 2010-01-09 [202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英語). 
  3. ^ 3.0 3.1 FROM ETERNITY TO HERE [從永恆到此刻]. 柯克斯評論英語Kirkus Reviews. 2010-05-20 [202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英語). 
  4. ^ 4.0 4.1 曼吉特·庫馬爾英語Manjit Kumar. From Eternity to Here: The Quest for the Ultimate Theory of Time by Sean Carroll [肖恩·卡羅爾《從永恆到此刻——追尋時間的終極奧秘》]. 每日電訊報. 2011-04-08 [202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英語). 
  5. ^ Biba, Erin. What Is Time? One Physicist Hunts for the Ultimate Theory [時間是什麼?一位物理學家尋找終極理論]. 連線. 2010-02-26 [202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2) (英語). 
  6. ^ 肖恩·M·卡羅爾. From Eternity to Here [從永恆到此刻]. E·P·達頓. 2010 [2023-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9) (英語). 
  7. ^ Bowman, Donna. Sean Carroll: From Eternity To Here [肖恩·卡羅爾《從永恆到此刻》]. 影音俱樂部. 2010-02-18 [202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6) (英語). 
  8. ^ 安德烈亞斯·阿爾布雷克特. 今日物理學英語Physics Today. 2010年4月, 63 (4): 54-55. ISSN 0031-9228. doi:10.1063/1.3397046 (英語). 
  9. ^ 克雷格·卡倫德英語Craig Callender. A leap too far in this multiverse explanation of time [對時間的多元宇宙解釋太過飛躍]. 新科學人. 2010-01-20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1) (英語). 
  10. ^ 埃里克·溫斯伯格英語Eric Winsberg. Bumps on the Road to Here (from Eternity) [一路顛簸到此刻(從永恆)]. 英語Entropy (journal). 2012-02-23, 14 (3): 390-406. Bibcode:2012Entrp..14..390W. ISSN 1099-4300. doi:10.3390/e14030390可免費查閱 (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