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內因子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內因子
已知的結構
PDB直系同源搜尋: PDBe RCSB
識別號
別名CBLIF;, IF, IFMH, INF, TCN3, gastric intrinsic factor, intrinsic factor, Intrinsic factor , IF, cobalamin binding intrinsic factor, GIF
外部IDOMIM609342 MGI1202394 HomoloGene3773 GeneCardsCBLIF
相關疾病
congenital intrinsic factor deficiency[1]
基因位置(人類
11號染色體
染色體11號染色體[2]
11號染色體
內因子的基因位置
內因子的基因位置
基因座11q12.1起始59,829,273 bp[2]
終止59,845,499 bp[2]
直系同源
物種人類小鼠
Entrez
Ensembl
UniProt
mRNA​序列

​NM_005142

NM_008118

蛋白序列

NP_005133

NP_032144

基因位置​(UCSC)Chr 11: 59.83 – 59.85 MbChr 19: 11.72 – 11.74 Mb
PubMed​查找[4][5]
維基數據
檢視/編輯人類檢視/編輯小鼠

內因子(英語:intrinsic factor, IF)——又稱胃內因子gastric intrinsic factor, GIF)——是由壁細胞分泌的一種醣蛋白,能與維他命B12結合成一種配合物,這種配合物對蛋白質水解酶有很強的抵抗力,可防止維他命B12被分解破壞。當配合物移動至迴腸時,可和迴腸黏膜上的特殊受體結合,進而促進迴腸上皮吸收維他命B12。上述過程是人體吸收維他命B12的唯一途徑,因此體內如果產生抗內因子的抗體或內因子分泌不足,將會出現維他命B12吸收不良,進而影響紅血球的生成,造成惡性貧血

延伸閱讀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與內在因子相關的疾病;在維基數據上查看/編輯參考. 
  2. ^ 2.0 2.1 2.2 GRCh38: Ensembl release 89: ENSG00000134812 - Ensembl, May 2017
  3. ^ 3.0 3.1 3.2 GRCm38: Ensembl release 89: ENSMUSG00000024682 - Ensembl, May 2017
  4. ^ Human PubMed Referenc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5. ^ Mouse PubMed Referenc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