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淨樂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淨樂宮,始建於永樂十六年(1418年),是一座原位於湖北省均州古城內(今湖北省丹江口市)的宮觀,是武當山著名的道教建築之一,被譽為「武當山九宮之首」[1][2]。原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原有大小殿堂和道房520間,全宮佔地面積超12萬平方米,除規模略小外,淨樂宮與北京故宮的建制幾乎完全一樣,故史書稱「北修故宮,南修淨樂」[1][3][4][5][6]。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因丹江口水庫蓄水而被徹底淹沒[1][3][4][5]。2006年,淨樂宮複製竣工,位於丹江口市東郊淨樂湖北坡,新淨樂宮建築面積6萬3千平方米[6][7]

歷史[編輯]

明朝永樂十六年(1418年)建成,賜「元天淨樂宮」額,有「小故宮」之稱,清朝有數次重修[1][2][3][6]。老均州流傳着「一座淨樂宮,半座均州城」的說法,明代知名地理學家徐霞客稱其「踞城之半」[2]

1958年大躍進期間,修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均州古城屬於將被淹沒的區域,宮中的牌樓、龜馱碑等文物搬遷到丹江口新城區[1][2][3][5]。其中,據當時的文物普查,除各種殿堂建築之外,淨樂宮還保存的各種文物還有近千件,最終確定將830多件大小文物搬運到位於高處的丹江口新城[2][6][7]

位於河南省丹江口水庫標誌性建築陶岔渠

按原定計劃,淨樂宮復原工程於1965年由丹江口工程局逐步展開,至1965年秋,兩個碑座基礎工程完工,巨大的龜馱碑也準備復原落位[1]。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淨樂宮復原工程被迫中斷,此期間不少文物被當地民眾拉走當了建築材料,甚至被用於砌豬圈和廁所[1]。2004年丹江口市文物局副局長陳志中在採訪中也提到,「將淨樂宮遷移重建是在建丹江口水庫時決定的,但因『文革』而沒能付諸實施。」[3] 文革期間,1967年丹江口水庫蓄水,徹底淹沒了兩千年歷史的古城均州和古城中的標誌建築淨樂宮[1][2][3][5]。當時正值「破四舊」,眾多珍貴文物沒能搶救而沉於水底,其中包括武當山古建築群約1/3的部分、古均州城和許多楚國早期遺址和墓葬[3][5]

1983年,均縣改為丹江口市[1]。2000年6月,大規模的淨樂宮復建工程正式啟動[1]。2006年3月31日,淨樂宮復建竣工,同年5月25日國務院公佈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淨樂宮的櫺星門、龜馱碑(1958年搶救文物)作為武當山古建築群的一部分名列其中[1]

水下考古[編輯]

2011年11月至12月,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武漢阿爾蓋達組織,對丹江口庫區3處水下文物點(湖北省丹江口市古均州城、武當山特區周府庵、河南省淅川縣龍城遺址)進行了水下物理探測,正式拉開了中國內陸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的序幕[5]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十堰丹江口市净乐宫.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5-11-12 (中文). 武當山淨樂宮道教宮觀,是武當九宮之首,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北麓。.... 是武當山著名的道教建築之一。今僅存遺址。... 1958年國家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均州城、淨樂宮屬淹沒區,部分文物搬遷到現丹江口市北郊金崗水庫北坡以待覆原,部分淹沒區文物遷移到武當山風景區元和觀內,部分石刻構件文物現仍沉浸於漢水之中。均州城淨樂宮至玄岳門五十華里的兩側,共淹沒宮、觀、庵、堂、亭、祠、廟、閣、橋等共一百二十餘處。... 1958年9月1日,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丹江口水庫工程開工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十萬建設大軍投入到工程建設之中。隨着水庫工程的開工,淨樂宮的文物搬遷也逐步進入實施階段。... 按照計劃,重要文物首先要被運出城外,然後裝船走水路,最終搬遷到距均州城40公里之外的均縣新城址,也就是如今的丹江口市。... 於是,大批的文物由工地工程機械團陸續搬到這裏,1967年,大壩下閘蓄水,均州古城連同淨樂宮隨即全部沉沒水底。按原定計劃,淨樂宮復原工程於1965年由丹江口工程局逐步展開。這年秋天,兩個碑座基礎工程完工,巨大的龜馱碑也準備復原落位。就在這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淨樂宮復原工程被迫中斷。此間,不少文物被當地百姓拉走當了建築材料,甚至於砌了豬圈和廁所。1983年,均縣改為丹江口市,在此後的歲月里,人們對淨樂宮搬遷文物進行保護和復建的呼聲日漸強烈,各級新聞媒體也對此給予了極大關注。... 經過多方努力,2000年6月,大規模的淨樂宮復建工程終於正式啟動。... 2006年3月31日,農曆的三月三,淨樂宮迎來了它復建竣工暨開光大典的日子,丹江口人沉浸在節日般的歡樂當中。... 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佈了第六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淨樂宮的櫺星門、龜馱碑作為武當山古建築群的一部分名列其中,享有了它理應得到的榮譽。 
  2. ^ 2.0 2.1 2.2 2.3 2.4 2.5 湖北丹江口净乐宫紧急搬迁. 長江網. 2006-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中文).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消失的古城均州与净乐宫. 搜狐. 《新京報》. 2004-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5-16) (中文). 
  4. ^ 4.0 4.1 余樂; 劉鐵軍. 净乐宫:遗憾还是契机. 中國國家地理. 2005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中文). 
  5. ^ 5.0 5.1 5.2 5.3 5.4 5.5 湖北丹江口均州古城水下考古.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2014-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中文). 
  6. ^ 6.0 6.1 6.2 6.3 消失水底四十八年的武当山净乐宫重现丹江口. 新浪. 中國新聞網. 2006-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中文). 
  7. ^ 7.0 7.1 武当山净乐宫重现人间. 華夏經緯網. 湖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200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