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家灣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剡家灣之戰,1141年(金熙宗皇統元年,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宋金戰爭中,南宋軍隊在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剡家灣,擊敗金朝軍隊進攻的反擊戰。

1140年五月,金熙宗採納都元帥完顏宗弼的建策,撕毀與南宋訂立的和議,決定出兵攻南宋,收回已歸還宋朝的河南、陝西。完顏宗弼先將各路軍馬集結在都元帥府所在地祁州(今河北省安國縣)進行校閱,不按歷來秋季出兵的常規,在盛夏進攻南宋。五月十三日,金右副元帥完顏杲率西路軍從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濟市西南蒲州鎮)西渡黃河,入同州(今陝西省大荔縣),攻破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逼近鳳翔府(今陝西省鳳翔縣)。南宋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將在河池(今甘肅省徽縣)召集諸將,右護軍都統制吳璘反對南撤,力主揮師北上,反擊金軍。胡世將命吳璘率二萬軍,至渭水南岸阻擊金軍。吳璘在鳳翔府石壁寨、百通坊等地擊敗金軍。金軍頓兵渭水以北,與宋軍隔河對峙。胡世將命吳璘軍在從白石(今甘肅省西和縣)至秦州一線設防,阻擋熙州(今甘肅省臨洮縣)、秦州之金軍;宣撫司都統制楊政率軍在寶雞(今陝西省寶雞市)設防,阻擋鳳翔府的金軍。宣撫司駐地移至仙人關(今甘肅省徽縣東南)。

1141年八月,完顏杲派統軍蒲察胡盞完顏習不主率軍五萬餘人,據秦州東北,乘機南下入川。胡世將為保衛蜀口,派吳璘率軍二萬八千,從河池北上反擊,計劃收復秦州、隴州(今陝西省千陽縣西北)。命楊政率軍出和尚原(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進攻隴州,命樞密院都統制郭軍由商州(今陝西省商洛市)東進,進攻華州(今陝西省華縣)、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策應吳璘。命西和州巡檢元成率軍向鞏州(今甘肅省隴西縣)佯動,牽制熙州、河州(今甘肅省臨夏市)的金軍。

九月,楊政進至隴州西南吳山,燒毀金軍營寨十餘處,郭浩連破虢州、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等地金軍營寨。胡世將派人到陝西、河東等地,聯絡義軍首領數十人,襲擊金軍後方,使其難以向秦州增兵。九月十六日,吳璘軍攻破秦州,守將武誼以城降宋。吳璘乘勝率軍攻打屯駐在劉家圈的金軍。劉家圈地處高原之上,前臨高山,後控臘家城(今甘肅省秦安縣東),蒲察胡盞、完顏習不主憑險設營,進退自如,易守難攻,以為宋軍不敢來攻。吳璘在戰前親自察看地形,為避金軍騎兵自原上俯衝宋軍,決定上原列陣。九月二十日,吳璘致書蒲察胡盞、完顏習不主,假稱次日決戰。當日深夜,乘其不備,命姚仲、王彥等各率所部,趁天陰濃,銜枚潛進,越嶺上原。命部將張士廉率軍從間道迂迴原後,斷金軍退路。宋軍上原後,在剡家灣佈設「疊陣」,其陣前有水柵、拒馬等障礙,步軍安排在陣心,騎兵配於左右,步軍以長槍手居前,次為強手,最後為神弓手,等到金朝騎兵沖至百步內,神臂弓發射,至七十步時強弩發射。陣成後,萬炬突燃,吳璘派輕騎誘金軍出戰。蒲察胡盞不顧完顏習不主反對,恃勇出擊。吳璘指揮疊陣中,弩手輪番發射,連續打退金軍數十次衝擊,乘其退卻,命騎兵兩翼追擊包抄,金軍大敗,630人被殺,萬餘人投降。因為張士廉誤期,致使蒲察胡盞、完顏習不主率餘部退入臘家城。吳璘率軍攻打臘家城,將要破城之際,宋廷向金求和,九月二十八日,詔令吳璘撤軍班師。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