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和平銀元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和平銀元
美國
面值1.00美元
重量26.73克 (412.5gr
直徑38.1mm (1.5in)
邊緣鋸齒紋花邊
成分
0.77344金衡盎司
鑄造年份1921至1928年;1934至1935年
鑄幣標記費城鑄幣局生產的銀幣沒有鑄造標記,丹佛鑄幣局的鑄幣標記是字母「D」,三藩市鑄幣局的鑄幣標記是字母「S」,位於背面老鷹翅膀尖端左側。
正面
NNC-US-1921-1$-Peace dollar.jpg
圖案自由女神
設計師安東尼·德·法蘭西斯奇
設計時間1921年
背面
NNC-US-1921-1$-Peace dollar.jpg
圖案白頭海雕
設計師安東尼·德·法蘭西斯奇
設計時間1921

和平銀元(英語:Peace dollar)是美國鑄幣局1921至1928年生產的1美元硬幣,後又在1934年投產至1935年。硬幣設計經過公開招標,要求以和平為主題,最終安東尼·德·法蘭西斯奇勝出。硬幣正面是自由女神側面頭像,背面是棲息時抓着橄欖枝的白頭海雕,下方還有「和平」字樣。和平銀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後一種使用白銀鑄造的一美元流通硬幣

根據1918年通過的皮特曼法,美國鑄幣局從1921年開始每年生產數百萬枚摩根銀元。錢幣學界呼籲鑄幣局發行新幣,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和平。國會不同意就重新設計硬幣立法,但政府官員接受建議並採取行動。1921年12月,財政部長安德魯·W·梅隆批准和平銀元設計,1907年開始的美國硬幣重新設計工作至此完成。

部分公眾認為設計方案上的斷劍象徵失敗,鑄幣局只能匆忙磨掉。和平銀元於1921年12月28日投產,標識年份為1921的硬幣剛剛超過一百萬枚。新幣在1928年數量達到皮特曼法要求後停產,但1934至1935年又因新法復產。1965年,丹佛鑄幣局生產31.6萬餘枚1964年版和平銀元之舉引來大量爭議,但這些硬幣始終沒有發行,據信均已熔毀。

背景和準備

[編輯]

立法變遷

[編輯]

1878年2月28日,國會通過布蘭德-阿利森法Bland–Allison Act),要求財政部每個月從國內購買至少價值兩百萬美元的白銀並鑄造成銀元[1]。鑄幣局採用助理雕刻師喬治·湯馬士·摩根George T. Morgan)的新設計,新幣人稱摩根銀元。銀行把大量銀元存入金庫,以備公眾兌換銀元卷Silver certificate)所需。1890年,國會又通過謝爾曼白銀採購法案,大幅提升財政部每月必須購買的白銀量。雖然新法在1893年廢除,但庫存的白銀實在太多,直到1904年才全部鑄成硬幣,摩根銀元至此停產。[2]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動搖英國對印度的統治,德國政府散佈謠言,聲稱英國已經無力將印刷的所有紙幣兌換成白銀[2]。謠言和囤積、擠兌白銀的熱潮共同影響,導致銀幣上升,戰局很可能會朝對英國不利的方向發展[2]。英國向戰爭盟友美國求援,請美國供應白銀降低銀價。美國國會因此在1918年4月23日通過皮特曼法(Pittman Act),授權聯邦政府向英國出售最多3.5億枚銀元包含的金屬,其中每金衡盎司白銀要價一美元,另需加付硬幣中所含銅的價格和裝卸、運輸費用。最終美國一共熔毀2億7023萬2722枚摩根銀元,占當時總產量的47%。[3]皮特曼法還要求財政部從國內採礦業購買白銀鑄造新幣,替代熔毀的摩根銀元[4]

構想和立法嘗試

[編輯]

1918年11月,《錢幣學家》(The Numismatist)雜誌刊登弗蘭克·杜菲爾德(Frank Duffield)的文章,提議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發行硬幣,並且發行量要確保硬幣「永遠不會變得罕見」,但在他以前是否還有人提出過類似構想尚無定論[5]。1920年8月,美國錢幣協會芝加哥舉辦年會,會上宣讀錢幣學家法蘭·澤布的文章《用流通硬幣紀念和平》(Commemorate the Peace with a Coin for Circulation[6]。文中寫道:

我無意主張要用銀元作為和平硬幣,但要是不久的將來就會恢復銀元生產的話,或許最好還是要有新設計。鑄幣所需銀錠供應充足,法律上已經許可,產量限制也已不是問題,這都為倡導和平硬幣鋪平道路。當年我們送出銀元幫助贏得戰爭,如今我們恢復生產紀念勝利與和平。[7]

1920年美國錢幣協會年會宣讀錢幣學家法蘭·澤布(圖)的文章,促使支持發行和平硬幣的人們合作

澤布的提議促使錢幣協會組建委員會,負責將倡議傳達國會並推動立法[6]。對此錢幣史學家禾特·布林Walter Breen)表示:「顯然,這是錢幣收藏家首次體現出這麼大的政治影響,在動搖鑄幣局立場之餘還能影響國會」[8]。委員會成員威廉·艾伯特·艾什布魯克William A. Ashbrook)不但是俄亥俄州民主黨聯邦眾議員,還曾擔任眾議院鑄幣和度量衡委員會主席直至共和黨在1918年選舉後佔優為止[8]

艾什布魯克1920年競選連任失敗,但任期要到來年3月4日才結束。他與度量衡委員會新任主席、印第安納州共和黨議員阿爾伯特·亨利·維斯塔爾Albert Henry Vestal)關係友好,並說服對方同意在1920年12月14日就和平硬幣提議召集聽證會。現場沒有法案等待審議,委員會直接聽取錢幣學會代表發言,經過討論,面積較大的一美元銀幣最為理想,因為這樣的藝術設計空間更大。[9]委員會沒有立即採取行動,維斯塔爾直到1921年3月禾倫·加馬利爾·哈定就職後才同新任財政部長安德魯·W·梅隆和鑄幣局局長雷蒙德·貝克Raymond T. Baker)會晤,兩人表示只要新設計不耗費政府開支,他們願意支持[10]

1921年5月9日,費城鑄幣局依據皮特曼法要求恢復摩根銀元生產,維斯塔爾也於同一天在國會遞交授權發行和平銀元的聯合決議案[11]。維斯塔爾雖將法案送至一致同意審核日程,但國會就在此時進入長時間休會,沒有採取行動[6]。國會重開後,維斯塔爾於同年8月1日再度提請一致同意法案,但就在此時,伊利諾州議員、前共和黨領袖占士·羅伯特·曼James Robert Mann)反對。錢幣史學家羅傑·伯迪特(Roger Burdette)指出,曼在眾議院很有地位,他的反對足以確保法案不能通過[12]。不過,維斯塔爾還是在與錢幣學會代表會晤時表示,會在12月國會重開時再度嘗試[12]

設計競賽

[編輯]

1920年12月國會應美國錢幣學會要求召開聽證會後,美國美術委員會主席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決定介入[10]。1921年5月26日,摩爾和另一名委員兼野牛鎳幣設計師占士·厄爾·弗雷澤James Earle Fraser)與鑄幣局局長貝克見面,三人一致認為最好是在美術委員會主持下為新幣舉辦設計競賽。7月26日,委員會以書面文件正式推薦舉辦邀請參賽制競賽,方案從獲邀雕塑家的設計中選出。[13]勝出者可獲1500美元獎金,其他人也有100美元參與獎[14]。7月28日,哈定總統發佈第3524號行政命令,規定硬幣設計方案先由美術委員會審核後再交財政部長批准[15]。法案在國會受挫後,貝克於九月初聯絡摩爾,決定先擱置競賽計劃直至國會通過法案[13]

到了11月,倡導者們已經意識到和平硬幣並非一定要有國會批准,因為摩根銀元投產已超25年,根據1890年通過的法律,財政部長有權決定持續生產25年的硬幣是否需要更換新設計[16][17]。此時,鑄幣局還在大量生產摩根銀元,補充根據皮特曼法熔毀的硬幣[17]。雖然國會尚在休會,但貝克還是於11月上旬聯繫弗雷澤討論設計競賽細節。據伯迪特記載,貝克突然變得如此熱衷主要是因為哈定總統即將正式宣佈與德國停戰——美國尚未批准凡爾賽條約,所以需要正式宣告戰爭結束。此外,哈定政府寄予厚望的華盛頓裁軍會議也馬上就要召開。[18]11月19日,弗雷澤通過私人信件通知參賽人員,並在四天後再度去信告知正式規則和要求,遞交作品的截止日期是12月12日[19]。所有參賽者以前都曾設計美國硬幣,包括赫蒙·麥克尼爾Hermon MacNeil)、維克多·大衛·布倫納Victor D. Brenner)和阿道夫·溫曼Adolph Weinman[19]

根據規則,參賽者需在正面描繪自由女神的頭像,並且要「儘可能美麗和充滿個性」[20]。反面需按《1792年鑄幣法案》規定刻有老鷹,其他方面可由設計者自行決定。銘文方面,硬幣上需有面額、發行國全名,格言「E 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和「Liberty」(「自由」)。[20]

12月13日,美術委員會集合審議設計方案,其中除獲邀參賽者的作品外,還有應貝克要求遞交、鑄幣局首席雕刻師摩根的設計,以及紐約市弗利歐先生(Mr. Folio)不請自來的方案。各方案向美術委員會展示的方式已不可考,但經弗雷澤、摩爾,以及委員會前委員、雕塑家夏拔·亞當斯Herbert Adams) 反覆討論,最終大家一致選中安東尼·德·法蘭西斯奇的方案。[21]

設計

[編輯]
獲選設計和平銀元前,安東尼·德·法蘭西斯奇與美國鑄幣局僅有的合作是緬因州百年紀念半美元(1920年)。
特雷莎·德·法蘭西斯奇是和平銀元正面自由女神頭像的原型,上圖是她1922年為報紙拍攝的照片

法蘭西斯奇此時只有34歲,在所有參賽者中最為年輕,在硬幣設計領域的經驗也比較少。其他大部分人都曾為鑄幣局設計紀念幣或常規流通硬幣,法蘭西斯奇只為1920年的緬因州百年紀念半美元做過石膏模型,而且整個過程缺乏自主權,事後還表示不看好項目。[22]

雕塑家根據夫人特雷莎·德·法蘭西斯奇Teresa de Francisci)刻畫正面的自由女神形象[23],這主要是因為競賽日程太緊,沒有足夠時間僱傭理想的模特兒[24]。特雷莎生於意大利那不勒斯,她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五歲隨家人搭船移民美國時就經過自由女神像,對之深感着迷,還叫上家人一起模仿塑像的姿勢。她後來還在寫給弟弟羅科(Rocco)的信中表示:

還記得我經常扮成自由女神,而且學校的愛國活動要是選別人出演自由女神時我有多麼傷心嗎?為托尼(指丈夫安東尼)的設計充當模特兒時我經常想到那段時光,如今,看到自己成為新硬幣上的自由女神,就像兒時最美好的夢想終於實現。[23]

禾特·布林認為,自由女神頭上戴的太陽冠與某些古羅馬硬幣沒什麼區別,但卻能更加明確地激起有關自由女神像的回憶[11]。據設計師回憶,他當時打開畫室窗戶,讓風吹在夫人臉上,他就在一旁創作[23]。但是,他並不覺得設計圖案上完全是特雷莎的形象[14]。安東尼指出,雖然「鼻子和豐滿的嘴唇很像我妻子,但整張臉已經拉長」[14]。安東尼共遞交兩種背面設計,其中一種是好戰的老鷹,氣勢十足地將劍折斷;另一種是正在休息的老鷹,腳上還抓着橄欖枝。安東尼曾在設計凡爾登市徽章時採用類似的橄欖枝和老鷹設計,但未能入選,此次終於成為和平銀元設計。他遞交的正面設計與最終成品幾乎完全相同,僅有頭像面部細節略有差異,同時設計方案上的羅馬數字改成阿拉伯數字。[25]

12月15日,貝克、法蘭西斯奇與摩爾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面談。貝克希望和平銀元在1921年投產,這樣設計日程就非常緊張,同時他還提出幾項修改要求,其中一項就是增加設計師另一份背面設計上的斷劍,放在老鷹站立的山上,與橄欖枝一起。修改後的設計獲貝克批准後於12月19日呈交哈定總統審核,[26]總統堅持去掉自由女神臉上某個在他看來仿佛酒窩的小點,認為這不是和平的象徵,設計師同意修改[27]

爭議

[編輯]
雕塑家安東尼·德·法蘭西斯奇(左)和鑄幣局局長雷蒙德·貝克(右)檢查新銀元的石膏模型

1921年12月19日,新設計由財政部公佈。報紙刊登設計師和鑄幣局局長檢查最終石膏模型的照片,還有設計圖案的文字描述,這主要是因為財政部此時將報紙刊登美國硬幣照片定為非法行徑。12月20日,財政部長梅隆正式批准設計,此後鑄幣局需要幾天時間製作金屬模,所以新幣暫定在12月29日投產。[28]

新設計引來報紙爭相報導並引發大量公眾關注。鑄幣局的新聞稿稱硬幣背面是「巨大的老鷹在斷劍上棲息,並緊抓刻有『和平』字樣的橄欖枝」。[29]12月21日,《紐約先驅報》(New York Herald)發表社論嚴厲譴責新設計:

如果劍鋒上有劍鞘套住,或是劍尖已經改鈍,那沒問題,誰都知道劍鞘象徵和平,鈍劍代表慈悲。但是,斷劍只會帶來不愉快的聯想。


斷劍說明劍的主人名聲掃地,要麼戰敗,要麼投降。斷劍說明劍的主人已經無力再效忠君主或維護主權。但是美國的劍沒有斷!他沒有被收買或打敗,沒有對自己失去信心,劍鋒依然明亮、鋒利而可靠。設計者在象徵主義上犯下如此錯誤,這着實令人遺憾。劍不但象徵正義,也代表力量。不要讓全世界被這種新銀元欺騙,美國的確在努力限制軍備、防止戰爭或至少儘量減輕戰爭的可怖,但這絕不意味着我們的劍會斷![30]

據伯迪特記載,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巨大創傷導致此時美國人對國家象徵十分敏感,甚至不願給予藝術家任何解釋餘地[30]。鑄幣局、財政部和美術委員會都開始收到大量反對新設計的公眾來信[31]。設計師為方案據理力爭,稱「劍的旁邊就是代表和平的橄欖枝,兩者放在一起就根本不可能把劍解讀成失敗的象徵」[32]。貝克此時已離開位於美國東岸的首都,用三天時間橫跨整個大陸前往三藩市鑄幣局。12月22日下午與摩爾和弗雷澤開會商討後,代理局長瑪麗·瑪格麗特·奧賴利根據兩人建議於12月23日給貝克發電報,請他趕快批准去掉背面的劍。考慮到時間緊急,如果等待貝克回復才行動就不可能在1921年結束前投產,奧賴利呈請財政部副部長西摩·帕克·吉爾伯特Seymour Parker Gilbert)並獲得授權,鑄幣局馬上去掉背面的斷劍圖案。同時為滿足總統行政命令的要求,美術委員會迅速同意變更後的設計,12月24日貝克通過電報同意申請時,吉爾伯特已在沒有親眼看到新設計的情況下直接代替梅隆部長批准。[33]隨後發佈的新聞稿稱,法蘭西斯奇另一份背面設計中的斷劍不會出現在新硬幣上[34]。12月25日發佈的新聞稿又將《紐約先驅報》立為去掉硬幣設計斷劍圖案的頭號功臣[35]。法蘭·澤布看到法蘭西斯奇對設計方案的辯護和新聞稿後認為,設計師可能誤以為是他的另一套設計方案入選[36]

鑄造

[編輯]

初步發行

[編輯]

斷劍設計引發爭議需要移除時,鑄幣局已將石膏模型縮製成出幣轂,上面的斷劍非常小,是首席雕刻師摩根於12月23日使用極其精細的雕刻工具在放大鏡下一點一點移除,當時接到通知趕來費城鑄幣局的法蘭西斯奇就在一旁,確保模具修改後仍然符合他的要求。設計的變更不能只是去除斷劍,其他部分也必須調整。首席雕刻師需要掩蓋去除斷劍的痕跡,為此他把之前被劍擋住一半的橄欖枝延長,但又不得不去掉鷹爪左側的一小段樹枝。摩根還強化背面的光線,令老鷹腿部變得更鮮明。雕刻師的技藝非常高超,以至85年後人們才發現和平銀元經過他如此大量的調整。[37]

12月28日,費城鑄幣局總監弗雷斯·斯泰爾(Freas Styer)給遠在三藩市的貝克發電報,匯報和平銀元投產情況。根據後來的匯報,鑄幣局共生產100萬6473枚1921年版新幣,伯迪特稱,如果真的是在最後四天生產出這麼多,那速度着實驚人,估計部分1922年生產的和平銀元上所標年份仍然是1921。[35]鑄幣局出產的第一枚硬幣呈交哈定總統,但其具體去向至今成謎。奧賴利稱已把硬幣寄給總統,但哈定不到兩年後就在任上去世,他的財產清單中沒有這枚硬幣,也沒有任何文獻記載。[38]布林在美國硬幣主題著作中稱,硬幣於1922年1月3日經信差送到哈定手上,但書中沒有說明信息來源[11]。1921年鑄幣局還曾生產少量精製硬幣,其中既有緞面拋光,也有磨砂拋光,但具體數量已不可考。錢幣史學家勒羅伊·范·艾倫(Leroy Van Allen)和喬治·馬利斯(A. George Mallis)估計緞面拋光為24枚,磨砂拋光只有五枚。[39]

1922年1月3日,和平銀元開始進入商品流通[39]。與1840至1978年鑄造的所有銀元或銅鎳合金一美元硬幣一樣,和平銀元直徑38毫米,比鑄幣局1978年後鑄造的現代一美元硬幣大[40][41][42][43]。此外,新幣面世還標誌着1907年開始的美國硬幣重新設計工作終於完成[44]。次日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收到運來的硬幣時,財政部位於該市的分庫大樓前已經排起長隊,鑄幣局運來的首批共7.5枚硬幣當天就基本搶購一空[45]。有江湖傳言聲稱新幣不好堆疊,但銀行出納員用行動向《紐約時報》證實,新幣堆疊就像摩根銀元一樣沒有任何問題[45]。法蘭西斯奇此前付給摩根50美元購買新幣,摩根於1月3日寄出。據特雷莎透露,設計師曾與很多人打賭說他會輸掉設計競賽,他用買來的這些硬幣支付賭債,自己沒有保留。[46]

費城某家報紙發文稱:

自由女神越活越年輕啦。看看昨天開始流通的新「和平銀元」,許多年來這位年輕女子一直在為銀幣增姿添彩,但從沒像費城鑄幣局剛剛開始生產的『車輪子』這麼好看。此外,這位年輕的女士已經不再擁有希臘人的輪廓,希臘式審美看起來已被新時代的思想取代。[47]

修改和生產

[編輯]

鑄幣局剛投產就發現,要想充分展現設計細節,必須加大鑄幣金屬模的壓力,這導致金屬模的報廢速度很快。1922年1月10日,因貝克遠在三藩市而繼續代理鑄幣局局長的奧賴利下令停產和平銀元。此前費城分局已將金屬模發往丹佛三藩市鑄幣局,但兩局也遵照命令暫不投產,等待問題解決。鑄幣局邀請美術委員會提供建議,弗雷澤和法蘭西斯奇都接到通知前往費城。由於反覆嘗試都無法在保持浮雕高度的情況下解決問題,設計師同意修改設計降低浮雕。此前法蘭西斯奇的石膏模型是用鑄幣局異徑車床縮減成硬幣大小的出幣轂。但是,鑄幣局在擁有這台類似縮放儀的設備15年後居然還是沒人會用。對此伯迪特認為,如果鑄幣局邀請蒂芙尼公司或紐約獎章用品公司的技術員來操作,1922年版的低浮雕硬幣效果很可能要好得多。[48]

1922年1月,鑄幣局出產約3.24萬枚摩根設法保留高浮雕的和平銀元。這些硬幣一度據信均已熔毀,但如今已確知至少有一枚經過市場流通存世。[49]同時1922年高浮雕版精製幣也曾偶爾在市場亮相,估計共有六到十枚[50]。弗雷澤代表美術委員會批准修改後的低浮雕設計,費城鑄幣局於二月上旬限量試產。事實證明效果可以接受後,三藩市分局從2月13日開始生產低浮雕版,丹佛和費城分局分別在同月21和23日跟進。[51]1922年,三家鑄幣分局共生產8400餘萬枚新版和平銀元[52]

1926年,三家鑄幣分局生產的和平銀元正面銘文「God」(「上帝」)均略有加粗,而且銘文有變模糊的趨勢。伯迪特認為,1925年摩根去世後繼任首席雕刻師職位的約翰·雷·辛諾克John R. Sinnock)可能是從格言「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中間開始調整,但不知是何原因導致只有一個單詞加粗。這種情況直到1999年才被人發現,鑄幣局也沒有任何記載[53]

和平銀元基本只在更傾向使用硬幣而非紙幣的美國西部流通,此外還有大量硬幣作為銀行儲備放入金庫保存。人們往往從金庫取出硬幣作為聖誕禮物,其中大部分又在一月存回銀行。[11]1928年,鑄幣局在和平銀元產量達到皮特曼法要求後停產[11]

1934年,和平銀元又因國會新法案復產。該法要求鑄幣局大量購買價格正處歷史低位的國產白銀,確保白銀礦主不愁銷量。鑄幣局將廉價購買的白銀製成貨幣,從中賺取大量鑄幣稅,有時甚至直接用制出的銀元購買銀錠。[54]根據法案授權,1934至1935年間出產的和平銀元超過700萬枚[55]。鑄幣局官員還打算生產1936年版,甚至已經備好金屬模,但最後因缺乏商業需求未予落實[56]。辛諾克認為今後都不大可能需要再生產一美元硬幣,鑄幣局因此在1937年1月銷毀主模具[57]

1964-D版和平銀元

[編輯]
私營鑄幣廠使用真品銀元打造的1964-D版和平銀元,這類硬幣不屬正式生產的貨幣

1964年8月3日,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生產4500萬枚銀元。隨着白銀價格攀升到包括一美元在內各種面額含銀硬幣中的金屬銀價值超過面額,銀幣就被人們囤積起來,變得極其罕見。法案新授權生產的銀幣準備投入包括內華達州賭場在內的美國西部市場,這些地方的商品交易更樂意使用金銀等傳統貨幣。錢幣學界許多人發聲,批評新硬幣僅為滿足少部分特殊利益群體所需,對普遍存在的硬幣短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52]蒙大拿州對銀元需求很大,該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邁克·曼斯菲爾德堅持要求鑄幣局投產[58]。鑄幣局雖不情願,但也只能先做準備。辛諾克1937年下令銷毀模具時,仍有少數金屬模保留下來,但年代久遠都已不適合投產,鑄幣局助理雕刻師弗蘭克·加斯帕羅受命製作新模。鑄幣局一度考慮用回摩根銀元設計,但之後決定放棄,加斯帕羅複製出和平銀元金屬模。所有背面金屬模均帶有丹佛分局的鑄幣標記,這主要是考慮到新幣是在西部流通,在距離最近的丹佛生產更合情理。[59]

財政部長C·道格拉斯·狄龍反對復產和平銀元,並於1965年初告知林登·詹森總統,這些硬幣基本上不可能在蒙大拿州或其他任何地方流通,人們只會將其囤積起來。不過,狄龍又認為曼斯菲爾德參議員的堅持有道理,硬幣的確有投產必要。[60]狄龍於4月1日辭職,亨利·H·福勒剛繼任馬上遭到曼斯菲爾德質問,為何銀元還不投產。福勒向參議員承諾妥善安排,不會讓他失望。[61]鑄幣局局長伊娃·亞當斯(Eva Adams)同樣反對銀元復產,但又想保留國會為此撥出的60萬美元[62]。曼斯菲爾德拒絕考慮取消或延遲生產,丹佛鑄幣分局於1965年5月12日開始試產,此前國會已經授權鑄幣局在1965年繼續生產標識年份1964的硬幣[63],所以試產的和平銀元是1964-D[64]

和平銀元復產的消息於1965年5月15日公佈,錢幣經銷商馬上承諾以7.5美元單價購買,這基本確保新幣不可能流通[65]。復產的消息引來抗議狂潮,公眾和許多國會議員都認為此舉無疑是在硬幣嚴重短缺時繼續浪費鑄幣局資源,只會讓錢幣經銷商大發橫財。5月24日,即國會匆忙召開聽證會的前一天,亞當斯突然宣佈新幣只是試鑄硬幣,壓根兒就沒打算流入市場。鑄幣局之後表示,共計出產的31萬6076枚銀元都已在嚴密監控下熔毀。為確保同類事件不再發生,國會在《1965年鑄幣法案》加入規定,禁止鑄幣局之後五年生產銀元。時至今日,無論公眾或私人收藏家手中都沒有確知的1964-D版和平銀元存在。[66]1970年雖有兩枚來源不明的樣板出現在財政部庫房,但也馬上就被熔毀。此後很快出現部分樣板經非法途徑流入私人收藏的江湖傳言,而且不時重現。[67]此外,部分私人採用早期真品和平銀元和非正式金屬模壓制的1964-D版和平銀元偶爾在市場上出現[68]

1970年,鑄幣局預計國會即將批准發行艾森豪威爾一美元硬幣後使用賤金屬材質試產少量和平硬幣,據信這些均已熔毀[69]。1970年12月31日,李察·尼克遜簽署授權法案,新幣正面是1969年3月去世的前總統懷特·艾森豪威爾頭像。用於市場流通的艾森豪威爾一美元硬幣不含貴金屬,只有部分面向收藏家的版本含銀四成。[70]

產量

[編輯]
和平銀元鑄幣標記位置
年份 費城鑄幣局[71] 丹佛鑄幣局[71] 三藩市鑄幣局[71]
1921 1,006,473
1922 51,737,000 15,063,000 17,475,000
1923 30,800,000 6,811,000 19,020,000
1924 11,811,000 1,728,000
1925 10,198,000 1,610,000
1926 1,939,000 2,348,700 6,980,000
1927 848,000 1,268,900 866,000
1928 360,649 1,632,000
1934 954,057 1,569,500 1,011,000
1935 1,576,000 1,964,000
合計 111,230,179 27,061,100 52,286,000

參考資料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Van Allen & Mallis 1991,第25頁.
  2. ^ 2.0 2.1 2.2 Van Allen & Mallis 1991,第30頁.
  3. ^ Burdette 2008,第3–4頁.
  4. ^ Van Allen & Mallis 1991,第31頁.
  5. ^ Burdette 2008,第14頁.
  6. ^ 6.0 6.1 6.2 Van Allen & Mallis 1991,第409頁.
  7. ^ The Numismatist & October 1920.
  8. ^ 8.0 8.1 Breen 1988,第459頁.
  9. ^ Burdette 2005,第189–191頁.
  10. ^ 10.0 10.1 Burdette 2008,第17頁.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Breen 1988,第460頁.
  12. ^ 12.0 12.1 Burdette 2005,第192–193頁.
  13. ^ 13.0 13.1 Burdette 2008,第21–22頁.
  14. ^ 14.0 14.1 14.2 Van Allen & Mallis 1991,第410頁.
  15. ^ Stathis 2009,第15頁.
  16. ^ Richardson 1891,第806–807頁,26 Stat L. 484, amendment to R.S. §3510.
  17. ^ 17.0 17.1 Burdette 2005,第194–195頁.
  18. ^ Burdette 2005,第196–197頁.
  19. ^ 19.0 19.1 Burdette 2005,第197–198頁.
  20. ^ 20.0 20.1 Burdette 2005,第198頁.
  21. ^ Burdette 2008,第27–28頁.
  22. ^ Burdette 2008,第24–25頁.
  23. ^ 23.0 23.1 23.2 Taxay 1983,第355頁.
  24. ^ The Numismatist, de Francisci & February 1922.
  25. ^ Burdette 2008,第26–27頁.
  26. ^ Burdette 2008,第28頁.
  27. ^ Taxay 1983,第356頁.
  28. ^ Burdette 2008,第32頁.
  29. ^ Burdette 2005,第207頁.
  30. ^ 30.0 30.1 Burdette 2005,第208頁.
  31. ^ Burdette 2005,第209頁.
  32. ^ Taxay 1983,第358頁.
  33. ^ Burdette 2005,第208–211頁.
  34. ^ Burdette 2008,第35頁.
  35. ^ 35.0 35.1 Burdette 2005,第213–214頁.
  36. ^ The Numismatist, Zerbe & February 1922.
  37. ^ Burdette 2008,第37–38頁.
  38. ^ Burdette 2005,第215頁.
  39. ^ 39.0 39.1 Van Allen & Mallis 1991,第411頁.
  40. ^ CoinWorld Morgan dollar.
  41. ^ CoinWorld Seated Liberty dollar.
  42. ^ CoinWorld Trade dollar.
  43. ^ CoinWorld Anthony dollar.
  44. ^ Vermeule 1971,第148頁.
  45. ^ 45.0 45.1 The New York Times & January 5, 1922.
  46. ^ Burdette 2005,第215–216頁.
  47. ^ Vermeule 1971,第150–151頁.
  48. ^ Burdette 2005,第223–225頁.
  49. ^ Burdette 2008,第168–169頁.
  50. ^ 1922 Peace Dollar.
  51. ^ Burdette 2005,第226–227頁.
  52. ^ 52.0 52.1 Breen 1988,第461頁.
  53. ^ Burdette 2008,第220–221頁.
  54. ^ Burdette 2008,第62–63頁.
  55. ^ Breen 1988,第460–461頁.
  56. ^ Burdette 2008,第63頁.
  57. ^ Burdette 2008,第64頁.
  58. ^ Burdette 2008,第78頁.
  59. ^ Burdette 2008,第78–81頁.
  60. ^ Burdette 2008,第82–83頁.
  61. ^ Burdette 2008,第84頁.
  62. ^ Burdette 2008,第85頁.
  63. ^ The New York Times & September 13, 1964.
  64. ^ Burdette 2008,第86頁.
  65. ^ Burdette 2008,第87–88頁.
  66. ^ Burdette 2008,第98–101頁.
  67. ^ 1964-D Peace Dollars - Do They Really Exist.
  68. ^ Moonlight Mint.
  69. ^ Burdette 2008,第102頁.
  70. ^ The New York Times & January 24, 1971.
  71. ^ 71.0 71.1 71.2 Breen 1988,第461–462頁.

書目

[編輯]

期刊與雜誌

[編輯]

報紙和網頁

[編輯]
前任:
摩根銀元
1美元硬幣(1921至1928年,1934至1935年)
同期還有:
摩根銀元(1921年)

繼任:
艾森豪威爾一美元硬幣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