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安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單安仁(1303年—1387年),字德夫安徽鳳陽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早年為元朝府吏,後在鄉間招募民兵保鄉,當選樞密判官。之後跟從鎮南王孛羅普化鎮守揚州。之後鎮南王被逐,單安仁跟從朱元璋。朱元璋命其鎮守鎮江,後移師常州。後其子跟從張士誠,而朱元璋知其忠誠而不懷疑。之後,升任浙江副使、按察使、中書左司郎中,輔佐李善長。之後調任瑞州守禦千戶[1]

洪武元年,升為工部尚書,負責各類營造建築。次年改為兵部尚書,後因老請辭。洪武六年,任命山東參政,請辭不任[2]

參考文獻[編輯]

  1. ^ 明史》(卷138):「單安仁,字德夫,濠人。少為府吏。元末江淮兵亂,安仁集義兵保鄉里,授樞密判官。從鎮南王孛羅普化守揚州。時群雄四起,安仁歎曰:「此輩皆為人驅除耳。王者之興,當自有別。」鎮南王為長槍軍所逐,安仁無所屬,聞太祖定集慶,乃曰:「此誠是已。」率眾歸附。太祖悅,即命將其軍守鎮江。嚴飭軍伍,敵不敢犯。移守常州。其子叛,降張士誠,太祖知安仁忠謹,弗疑也。久之,遷浙江副使。悍帥橫斂民,名曰「寨糧」,安仁置於法。進按察使,征為中書左司郎中,佐李善長裁斷。調瑞州守禦千戶,入為將作卿。」
  2. ^ 明史》(卷138):「洪武元年擢工部尚書,仍領將作事。安仁精敏多智計,諸所營造,大小中程,甚稱帝意。逾年改兵部尚書。請老歸,賜田三千畝,牛七十角,歲給尚書半俸。六年起山東參政。懇辭,許之。家居,嘗奏請浚儀真南壩至樸樹灣,以便官民輸挽;疏轉運河江都深港以防淤淺;移瓜州倉置揚子橋西,免大江風潮之患。帝善其言,再授兵部尚書,致仕。初,尚書階正三品。十三年,中書省罷,始進為正二。而安仁致仕在前。帝念安仁勳舊,二十年特授資善大夫。其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