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又稱女權主義翻譯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伴隨西方第二次婦女運動浪潮而興起的翻譯理論流派。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有巴巴拉·戈達爾德雪莉·西蒙蘇珊娜·德·洛特比捏爾-阿伍德。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認為,傳統翻譯理論將譯本視為女性,譯本依附於原文原作),傳統翻譯理論歧視譯本和譯者,尤其包含對女性的歧視。譯本的地位低於原作,如同父權制度下受壓迫的女性。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流派要求重新審視譯本和原作的關係,主張譯本要和原文享有相同的地位。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認為翻譯不是一種「技巧」能概括的,翻譯本身由廣闊的意識形態構成,即翻譯的忠實既不是針對作者也不是針對讀者,而是對寫作方案(writing project)而言的。尤其是社會的意識形態會影響譯者的翻譯。

觀點[編輯]

  • 雪莉·西蒙認為所有的翻譯都必定「有缺陷」,所以翻譯「一般被認為是女性」。

參考文獻[編輯]

  1. 謝天振.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8年5月 [2011-01-28]. ISBN 978-7-310-028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9) (中文(簡體)). 
  2. 李文革.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8月. ISBN 7-5004-4617-9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