岙胡胡氏宗祠

座標29°21′42.37″N 121°24′51.49″E / 29.3617694°N 121.4143028°E / 29.3617694; 121.4143028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寧海古戲台
岙胡胡氏宗祠古戲台
岙胡胡氏宗祠戲台及勾連廊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浙江省寧海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6-0557-3-260
登錄2006年
保護歷史
2003年2月 寧海縣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3月16日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岙胡胡氏宗祠中國浙江省寧海縣的一處祠堂堂號積慶堂。祠堂位於梅林街道岙胡村,距離寧海縣城5公里。祠堂建築始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此後多次修復和增建,現存建築面積1020平方米。宗祠戲台、勾連廊設三連藻井,建於20世紀20年代,為浙江省內僅存的三座三連藻井戲台之一[1]。2006年,岙胡胡氏宗祠古戲台與寧海縣境內其他九座戲台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歷史[編輯]

岙胡村胡氏先祖胡文琫自明代從縣城遷入該村,因處於山岙,村名得名為岙胡。胡氏宗祠始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為寧海縣生員胡元實主持修建。此時的祠堂規模較小,僅有三間平屋作為前廳。至清咸豐四年(1854年),由胡寅階主持,族內各房集資對祠堂進行擴建。此番擴建將前廳的平屋改建為五間樓房。在這次改建中,採用了「劈作做」的施工組織方式,即不同房聘請不同的工匠,以中軸線為界分別施工,因而中軸線兩側建築存在差別。20世紀20年代,戲台和戲台前的勾連廊得到改建,歷經7年時間建成三連貫藻井,形成當下的建築規模[3]:60

形制[編輯]

岙胡胡氏宗祠西南為辛嶺,西北為鳳潭、紫溪,朝向為西偏北。建築中軸對稱,中軸線上分別為前天井、儀門、戲台、勾連廊和正廳。儀門和正廳均為單檐硬山頂建築,Y形山尖,梁架為抬梁穿斗混合結構。其中儀門面闊七間,正廳面闊五間[3]:61。儀門有翔龍飛鳳鏤雕雀替,明間上懸「胡氏宗祠」匾額,左右有楹聯,上書「堂構森嚴種子孫,孫支繁衍煥宗方」[4]。正廳卷棚、穿插坊有雕花[2]。整座建築檐枋、額板等構件大量繪有《三國演義》、《封神演義》等故事繪畫[4]

戲台及兩間勾連廊前接儀門,後連正廳,形成「工」字形。戲台面闊4.8米,深4.9米,戲台面高出地面1.2米,台柱有楹聯「一方平台,演盡古今風流;數尺之基,走遍天南地北」[4]。台後設置屏風,上書古詩詞,左右開門,屏風上方題額「飛雲駐」,左右台門題額分別為「來兮」、「歸去」。戲台藻井為圓形,螺旋式疊澀盤築,以十六組坐斗自下而上疊壓形成十六條龍,井口刻龍頭,鏡頂刻龍尾。井壁刻有雙龍戲珠、水草等花紋,寄託「藻由水生、水能壓火」的寓意[3]:61。戲台東側兩間勾連廊額坊與戲台柱直接相連,頂部各有一個藻井,西間下有長凳可供觀戲[4]。西間藻井為圓形八卦盤式,由坐斗組成16條經線,其中的八條經線分別由兩個龍鳳坐斗形成八龍八鳳,井底另繪有一龍形成九龍藻井,藻井四周三角形天花板上繪有驪馬。東間藻井為圓形,有兩道井口,形似銅盆帽。藻井共設8條經線,其中兩井口間的經線由龍鳳坐斗組成,井底繪製彩繪三魚[3]:62

保護和利用[編輯]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寧海古戲台——岙胡胡氏宗祠古戲台保護區劃圖,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6

文化大革命期間,為保護宗祠建築雕刻,村民使用白灰塗抹部分雕刻,此舉使建築部分彩繪受損[4]。宗祠古戲台於2003年2月被列入寧海縣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與崇興廟古戲台以「胡氏宗祠及崇興廟」的名義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5],2006年5月與縣內其他9處古戲台以寧海古戲台的名義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宗祠於2019年獲得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126萬元人民幣用於建築維修[6]。為保護戲台和建築,宗祠不再舉辦各種宴席,但依然維持每周五的票友聚會及春節、清明節等節令的慶祝活動[7]。2011年5月,宗祠內曾舉辦中國木作(古戲台)文化高峰論壇暨古戲台開台儀式,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故宮博物院等文物機構及蘇州崑劇院浙江越劇團等戲劇演出團體參與活動[8]

圖片[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陳雲松. 岁月沧桑话戏台 宁海古戏台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寧波通訊. 2018, (14): 62-67. 
  2. ^ 2.0 2.1 2.2 寧海縣文物辦. 宁海古戏台.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8-01-08 [2019-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3. ^ 3.0 3.1 3.2 3.3 周航 (編). 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 宁海古戏台建筑群研究.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5. ISBN 978-7-308-13938-0. 
  4. ^ 4.0 4.1 4.2 4.3 4.4 張落雁; 楊古城. 惊艳一瞥:岙胡村三连藻井戏台. 東南商報. 2009-09-13 [201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2). 
  5.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5-03-16 [2009-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6. ^ 宁海古戏台再获400余万国家文保专项资金. 寧海縣人民政府. 2019-02-22 [2019-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6). 
  7. ^ 梅師遙; 楊亞茹. 宁海古戏台余音绕梁. 中國青年報. 2014-06-06 [2019-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6). 
  8. ^ 虞興亮. 宁海古戏台的传承与保护. 黑龍江史志. 2015, (5):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