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崔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崔勉(?—?),字宣祖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殿中吏部二尚書、泰昌子崔孝芬長子,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崔勉閱讀了很多史籍書傳,有處理公文的能力。正光初年,崔勉擔任太學博士,平陽王元子攸擔任御史中尉時,稟告皇帝任命崔勉為侍御史永安年間,擔任建節將軍尚書右中兵郎中。後來太尉、豫章王蕭贊稟告皇帝任命崔勉為諮議參軍,尚書右中兵郎中不變。崔勉因為舉薦他人有失公允,被中尉高道穆上奏罷免官職。普泰年間,崔勉兼任尚書左丞。崔勉善於附會權貴,輿論譏笑他虛浮爭逐。崔勉為尚書令爾朱世隆親近相待,而尚書郎魏季景特別為爾朱世隆賞識,崔勉與魏季景心中非常不和睦。魏季景暗中請求擔任尚書右丞,奪去崔勉所兼任的官職。爾朱世隆啟用魏季景,崔勉惆悵怏怏若失,後擔任安南將軍光祿大夫,兼任國子祭酒,掌管禮節制度。太昌初年,崔勉擔任散騎常侍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定州大中正,皇帝敕令左右廂屬吏可以出入崔勉家。崔孝芬家被高歡收捕時,崔勉在外得以逃免。之後崔家得到赦免,崔勉才出現,見到高歡,高歡慰勞安撫他。天平末年,高歡派崔勉將勛貴大臣的妻子兒女送到定州,崔勉得以回到家鄉,恰逢母親李氏去世,崔勉悲痛嚎哭過度,染病去世,虛歲四十七。崔勉沒有兒子,弟弟崔宣度把兒子崔龍子過繼給他[1][2][3]

家族[編輯]

父母[編輯]

兄弟姐妹[編輯]

兒子[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長子勉,字宣祖。頗涉史傳,有几案才。正光初,除太學博士。莊帝之為御史中尉,啟除侍御史。永安初,除建節將軍、尚書右中兵郎中。後太尉、豫章王蕭贊啟為諮議參軍,郎中如故。以舉人失衷,為中尉高道穆奏免其官。普泰中,兼尚書左丞。勉善附會,世論以浮競譏之。為尚書令爾朱世隆所親待,而尚書郎魏季景尤為世隆知任,勉與季景內頗不穆。季景陰求右丞,奪勉所兼。世隆啟用季景,勉遂悵怏自失。尋除安南將軍、光祿大夫、兼國子祭酒,典儀注。太昌初,除散騎常侍、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定州大中正,敕左右廂出入其家。被收之際,在外逃免。於後乃出,見齊獻武王於晉陽,王勞撫之。天平末,王遣勉送勳貴妻子赴定州,因得還家。屬母李氏喪亡,勉哀號過性,遇病卒,時年四十七。無子,弟宣度以子龍後之。
  2. ^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長子勉,字宣祖,頗涉史傳。普泰中,兼尚書右丞。勉善附會,世論以浮競譏之。為尚書令爾朱世隆所親待,而尚書郎魏季景尤為世隆所知,勉與季景內頗不睦。季景於世隆求右丞,奪勉所兼,世隆啟用季景,勉遂悵怏自失。太昌初,除散騎常侍、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定州大中正,敕左右廂出入。其家被收之際,逃免。後見齊神武,勞撫之。天平初,遣勉送勳貴妻子赴定州,因得還。屬母李氏喪亡,勉哀號過性,遇病卒。無子,弟宣度以子龍子為後。勉弟猷。
  3. ^ 《北史校勘記·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二二〕》:天平初 魏書「初」作「末」。按上文雲孝芬被誅,「沒其家口,天平中乃免之」。則作「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