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訥聖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訥聖母(法語:Notre-Dame de Banneux;英語:Our Lady of Banneux),或稱貧寒者聖母,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對於1933年1月15日至3月2日期間,多次在比利時列日市南部的一個小村莊巴訥顯現給瑪莉特·貝可(Mariette Beco)的聖母的尊稱。在1952年經過教會對該地區聖母顯聖事件的嚴格審查後,該地區被教會批准為合法朝聖地。目前該地已被建立為一座著名的朝聖中心。

顯聖事跡[編輯]

瑪莉特·貝可(1921年—2011年)是一個擁有七個孩子的工人家庭的長女,他們家在巴訥城外從路維涅到列日鎮的公路邊一所狹窄的小房子裏。在1933年1月15日寒冷陰雨的夜裏,12歲的瑪莉特透過窗戶看見在柵欄外的大路上行走着一名散發着光輝的婦人。她懷着虔誠的心告訴她父母她看見了聖母,但也因此被她父母稱為「傻子」。

聖母顯現在1月15日到3月2日期間,共顯現了八次,每次都在同一時間——晚上19點,並且幾乎每次聖母顯現都是在陰雨惡寒的惡劣天氣下出現的。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止瑪莉特向那在路邊徘徊的美麗婦人走去,並且那婦人邀請她去挖掘一個洞。一眼泉從中噴出:「將你的手伸入這水中……」。1月19日,這位婦人自稱是「貧寒者聖母」。在多次顯現後,聖母走向這口泉,對瑪莉特說:「我來,是為幫助人們減輕痛苦。」在二月6、7日,聖母的囑咐是「請多祈禱吧,再見。」而在3月2日,聖母伸出手並祝福她,說:「我是救世主的母親,天主之母。請多祈禱吧。天國再見。」瑪莉特意識到這第八次顯現是最後一次了。

在受到譏笑之後,瑪莉特受到來自巴訥的本堂,路易斯·雅敏(Louis Jamin)主教(1898-1961)越來越嚴厲的審問。她交代了每一次聖母顯現的事跡與其所說的話語。但她的真誠並沒能打消他們的懷疑。大部分的人,包括那些懷疑者、同情者或是好奇者,在2月11日至3月2日的顯現中一直陪伴她的那些人,都沒看見那些變化,也沒看見瑪莉特似乎與什麼人有交談。

在最後,按照「貧寒者聖母」清晰的指示(於1月20日的顯現中),該處建立了一座小教堂,並於1933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祝聖並投入使用。

測試與調查[編輯]

一名偏癱的懷疑者——恩斯特·波提特(Ernest Boutet),在飲用由該泉所流之水以後就治癒了(該事發生在1933年3月底)。在得知有大量朝聖者湧入該地後,一組由教會任命的調查團進入該地。在1935年至1937年間,主教調查團審查了關於顯聖事跡,瑪莉特的宣告,以及主教雅敏的口述證詞的資料。而隨着大量由病人組成的朝聖團的到來,於1939年當地修建了一座廣場用於招待這些朝聖者。

列日的修女魯特嘉德(Lutgarde)被醫生宣告患了不可康復的骨質流失疾病,在堅持每日飲用巴訥泉水後該病痊癒了。在一直觀察她身體健康情況的主治醫生看來,這件事完全不可思議(於1937年6月)。這是第一起被公眾知曉的奇蹟。如同這樣的案例報道越來越多,而第一組調查團沒有理由因為懷疑這些朝聖者的真誠之心而質疑這些見證的真實性。於是,1942年3月19日,列日主教路易斯-約瑟夫·柯霍夫斯(Louis-Joseph Kerkhofs)批准了對巴訥聖母的敬禮。一些為病人而成立的援助組織也相應地成立了。

第二組主教調查團於1942年5月到1945年2月間進行調查,並最後得出結論證實巴訥所發生的事跡是超自然現象。1949年八月22日路易斯-約瑟夫·柯霍夫斯主教正式承認「這些顯現是真實的」。之後1952年教廷正式承認巴訥聖母顯聖。在1956年八月14日,比利時駐教廷大使,時任主教的葉夫列姆·弗尼(Efrem Forni)樞機莊嚴的為巴訥聖母像進行了加冕儀式。

對聖母的敬禮[編輯]

來自比利時及周邊國家的各類朝聖團,尤其是病人朝聖團日見增多。而奉巴訥聖母做主保的教堂也在多地開始修建,如羅馬(1952年)、盧旺達(1952年)、旺多厄夫爾萊南西(1953年)、倫敦(1954年)、馬恩河畔拜阿爾(1954年)、馬爾巴克(1955年)、伊西萊穆利諾(1955年)、基桑圖(1955年)等等。一所建立於1954年的世俗學校亦稱「貧寒者聖母的僕人」。

1958年,一座為該泉而塑的紀念碑落成。1959年,巴訥迎來她第一百萬個朝聖者。

巴訥聖母大殿每年大約會迎來700 000名遊客與朝聖者,其中至少10000是病人。在1985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巴訥。在4月到10月的朝聖季,每天在巴訥都會舉行聖體聖事,為病人獻彌撒、默禱,也有不少為兒童與青年舉行的活動。

瑪莉特·貝可[編輯]

她生於1921年3月25日。在可能情況下最大的審慎與對誘惑的拒絕中,她結婚並被引領過上平凡的家庭生活。她多次不露姓名地去觀望那眼泉,拜訪顯聖教堂。2011年12月2日,她於教堂附近的老人院中去世。在2008年紀念顯現75周年的禮儀中,她向該堂的本堂神父說出最後一句話:「我並不是福音的唯一傳播者,但一旦福音得到傳播,傳播者將不再重要。」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