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體育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廣東省人民體育場
地圖
曾用名廣東省立體育場
位置中國廣州市越秀區較場西路18號
所有者廣東省體育局
座位數8,000→27,000→25,000→15,000
表面草地
建造
啟用1932年
翻修1946年
1950-60年代
1990年
2010年

廣東省人民體育場,前身為廣州「東較場」,是位於中國廣州市越秀區的一座綜合體育場,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閱武堂」,現時的體育場始建於1932年,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體育場之一[1],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建成之前曾是廣東最具代表性的體育場,是當時廣東省內乃至國內外各項重大體育賽事的主要舉辦地之一。

體育場歷史[編輯]

東較場時期[編輯]

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始設武舉」,在廣州東郊設立「閱武堂」,舉行武鄉試明朝景泰五年(1454年),時來粵總督兩廣軍務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馬昂主持,對「閱武堂」進行擴建,設立了演武堂和演武場,作為軍事訓練場。時有堂5間,泊水廳3間,東西廂各3間,四衛廳各3間[2]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此地,演武堂變為演武廳,「廳五間,箭亭三間」。演武場改稱「東較場」,作為駐軍廣州的操練和閱兵之地[3]。1901年,清朝下諭停止武科舉,東較場結束了長達1200年作為廣東武科考場的歷史。清末,廣東新軍始建後,將東較場闢為練兵場,在東較場一帶陸續設辦廣東陸軍學堂、武備學堂、將弁學堂[4]。1906年1月10日,由兩廣學務處發起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運動會——「廣東省大運動會」在東較場舉行[5]。1916年12月26日,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頒佈第七十二號大總統令,批准時任廣東省長朱慶瀾請示,同意「省城東較場地址永作公共體育場」[6],後因朱慶瀾辭職離粵而擱置[7]

民國初年,許多日後成為改變中國命運的事件都起於東較場。1922年5月2日,在東較場舉行粵軍第二軍北伐誓師典禮,孫中山親臨授旗。1925年6月23日,為抗議帝國主義上海製造的「五卅慘案」,周恩來省港大罷工工人及各界群眾,在東較場集合,聲援上海人民的鬥爭,並組織了10萬人的反帝大遊行,後在遊行至沙基時慘遭沙面租界駐軍鎮壓,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六·二三」沙基慘案。1926年元旦,中國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開幕後,在東較場舉行閱兵儀式,20萬軍民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口號。1926年7月9日,在東較場舉行了「北伐誓師大會」,為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戰爭揭開了序幕。[8]1927年12月13日,國民軍隊奉命平定廣州暴動,在東較場等地方圍剿叛軍。[9]

廣東省立體育場時期[編輯]

1919年2月尾,在東較場舉辦的第七屆省運會開幕禮上的大會職員合影

1930年,廣東省政府正式收回東較場,在此興建廣東省立體育場。1930年7月,廣東省立體育場建設委員會成立,1932年10月,廣東省立體育場竣工投入使用,是當時全國最大及最標準的體育場之一,建有400米煤渣跑道和足球場,南北兩端各設一個籃球場,西面建有鋼筋混凝土看台。民國時期,廣東省曾舉辦過15次全省運動會,其中有9次在省立體育場舉行[10]。1935年,廣東省立體育專科學校在體育場東側建成使用,該場此後被指定為省體專的運動場。

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期間曾改為軍用倉庫及軍隊的後勤部,體育場遭受了較大規模的破壞;[11]抗戰勝利前夕,由於盟軍空軍對日軍倉庫掃射轟炸,體育場成了一片廢墟。[12]當時的日軍曾把許多民眾集中到這裏進行殺害,故東較場又被廣州市民稱之為「打靶場」。[13]1946年,為迎接廣東省第十五次運動會,被破壞的省立體育場得以復建,並於當年7月7日修建完工,1947年更名為中正體育場。

廣東省人民體育場時期[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7月,廣東省立體育場正式更名為「廣東省人民體育場」。1953年,劃歸新成立的廣東省人民政府體育委員會管理[14]。同年,體育場修復工程竣工,在原中正體育場的基礎上安裝可容納8000觀眾的鋼結構看台,籃球場也增設了鋼結構看台、燈光設備。1956年起,作為廣東省運動會的常設舉辦地。1975年3月1日,為迎接美國國家田徑隊訪華比賽,廣東省人民政府緊急撥款60萬元修建了框架結構的主席台以及貴賓室、運動員休息室、接待大廳等。1980年,體育場實施系統改造計劃竣工,改造後的體育場擁有23級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看台、27000多個觀眾座位,並在足球場上建有燈光照明鐵塔4座,場內配有電動計時記分設備,籃球場改為有7000座位的燈光球場。1980年6月8日,廣州國際足球友好邀請賽在省人民體育場開幕,為改革開放後中國舉辦的首場國際足球賽事。1981年起,省人民體育場被長期作為省港杯的廣州主場。

1984年,廣東省體委曾計劃拆除省人民體育場北邊建築設施,在原址興建一座全新體育場館,作為第六屆全國運動會主場館,隨後因興建天河體育中心而擱置,原籃球場場地於1985年改建成英雄廣場。

1990年10月,為籌備在廣東舉行的第一屆女足世界盃,為迎接首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在香港知名社會活動家霍英東先生的資助下,省人民體育場於1990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東西看台加蓋風雨篷;觀眾席增設塑膠椅墊;田徑場鋪塑膠跑道,改造電子顯示屏和音響功能,使之成為一座標準的現代體育場。[15]修建後,佔地面積39645平方米,觀眾席共27096個座位。1994年,省人民體育場成為廣東宏遠足球俱樂部主場。1998年至2000年曾作為廣州太陽神隊主場。

廣東省人民體育場曾規劃在2001年九運會之後拆除,興建體育公園,直至2004年廣州成功申辦2010年亞洲運動會,廣東省人民體育場被納入亞運會場館,進行大規模改建,以承辦部分2010年亞運會的比賽,改建後場館可容納25914個座席。2023年,為承辦2025年十五運會,廣東省人民體育場再次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拆除網架雨篷、新建鋼結構看台雨篷,外立面設計以嶺南騎樓界面為主,復原東較場門樓形象,將體育場內原有座椅更換為15000個不鏽鋼新座椅[16]

參考資料[編輯]

  1. ^ 廣東省各體育場館介紹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5-03.
  2. ^ 東山區志·文化·文物古蹟
  3. ^ 體育場原是古代練兵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金羊網
  4. ^ 从唐代“阅武堂”到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culture.ycwb.com. [2024-06-01]. 
  5. ^ 「百年省運」前所未有的發現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12-02.,佛山日報
  6. ^ 張騰遠. 从“阅武堂”到“省港杯”——千年东较场,穿越南粤情.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6-01]. 
  7. ^ 从唐代“阅武堂”到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culture.ycwb.com. [2024-06-01]. 
  8. ^ 熱烈慶祝廣東省人民體育場百年華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廣東省體育信息網
  9. ^ 再见,东较场!. 金羊網. 2002年9月1日 [2018年1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10. ^ 百年「東較場」見證廣東體育世紀滄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廣州日報
  11. ^ 六一兒童. (原创)峥嵘岁月曾记否24:东校场. 網易博客. 2015年4月6日 [2018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永久失效連結]
  12. ^ 省檔案館編研部. 百年东较场见证广东体育世纪沧桑. 南方網. 2016年9月6日 [2018年1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13. ^ 聚粵. 从阅兵行刑到体育场,广州百年打靶场变迁史. 搜狐號. 2015年11月9日 [2018年1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14. ^ 廣東省人民體育場歷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廣東省體育局
  15. ^ 2010續寫體育輝煌 第2段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廣東省體育局
  16. ^ 广州多座体育场馆改造迎接全运会,东较场将“改头换面”.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