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比斯瓦爾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拉比斯瓦爾之戰
半島戰爭的一部分

拉比斯瓦爾-德爾安普爾丹城堡
日期1810年10月14日[1]
地點41°57′36″N 3°02′26″E / 41.96000°N 3.04056°E / 41.96000; 3.04056
結果 英國-西班牙聯軍勝利[1]
參戰方
法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
安哈爾特 安哈爾特公國
西班牙 西班牙王國
英國 英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法國 馬里·弗朗索瓦·魯耶英語Marie François Rouyer
法國 弗朗索瓦·德·施瓦茨英語François Xavier de Schwarz 投降
西班牙 亨利·奧唐奈英語Henry O'Donnell, 1st Count of la Bisbal(負傷)
英國 弗朗西斯·費恩英語Francis William Fane
英國 查爾斯·道爾
兵力
2,400人[1] 6,600人[1]
2艘英國巡防艦[1]
傷亡與損失
400人傷亡[1]
1,200人被俘[1]
17門火炮損失[1]
沒有記載[1]

拉比斯瓦爾之戰(法語:Bataille de La Bisbal)發生於1810年9月14日。此役中,由亨利·奧唐奈(又名恩里克·何塞·奧唐奈)率領的西班牙師在弗朗西斯·威廉·費恩和查爾斯·威廉·道爾率領的英國-西班牙海軍中隊的支持下,對弗朗索瓦·德·施瓦茨指揮的一個法軍旅發動奇襲。法國軍隊來自萊茵邦聯,這是一個與拿破崙結盟的德國小國的聯邦。作為馬里·弗朗索瓦·魯耶步兵師的一部分,施瓦茨的旅幾乎被完全殲滅,大部分士兵與指揮官一起被俘。為數不多的盟軍傷亡人員之一是能幹的奧唐奈,他腳部受傷。此役發生在拿破崙戰爭半島戰爭期間。[2]

該行動發生在1810年12月至1811年1月的托爾托薩圍城戰期間。當路易·加布里埃爾·絮歇準備進攻托爾托薩時,雅克·麥克唐納元帥奉命支援他。元帥與大部隊合作,向加泰羅尼亞南部推進。為了分散麥克唐納的注意力,奧唐奈決定突襲加泰羅尼亞北部。這次突襲取得了出色的成功,但未能阻止元帥協助絮歇的部隊。最後,後勤危機迫使麥克唐納撤退到加泰羅尼亞北部。

背景[編輯]

1810年6月,皮埃爾·奧熱羅元帥的職位被雅克·麥克唐納元帥接替,麥克唐納隨後接管了第七軍團。[3]命令很快就從巴黎傳來,麥克唐納被指示進軍塔拉戈納,而他的戰友路易·加布里埃爾·絮歇將率領第三軍團奪取托爾托薩[4]絮歇的軍團於5月13日成功佔領了萊里達,6月5日成功佔領梅基恩扎。[5]

托爾托薩位於埃布羅河上,在加泰羅尼亞省和瓦倫西亞省之間的主要公路途中。通過佔領這座城市,拿破崙希望切斷這兩個地區之間的聯繫。在絮歇實施計劃之前,他被迫返回阿拉貢鎮壓游擊隊。麥克唐納也遇到了困難。他首先需要用來自法國的物資補充他的輜重庫。直到八月,兩位指揮官才準備好執行拿破崙的命令。[4]

麥克唐納讓他的16,000名士兵向南行進,以支持絮歇對托爾托薩的行動。麥克唐納讓一個步兵師帶着將近10,000名士兵前往巴塞隆拿駐防。此外,還有18,000名士兵負責其他城市的防禦,並守衛着通往法國的道路。[6]

亨利·奧唐奈將軍指揮着加泰羅尼亞的西班牙軍隊。看到麥克唐納實力太強,無法直接對抗,奧唐奈決定對北方毫無戒心的法國軍隊採取行動。[7]通過這樣做,他希望將麥克唐納從塔拉戈納和托爾托薩引開。[8]奧唐奈計劃避開龐大的巴塞隆拿駐軍,並攻擊馬里·弗朗索瓦·魯耶將軍的德國師,該師控制着地中海沿岸的赫羅納帕拉莫斯之間的地區。與此同時,查爾斯·威廉·道爾上校率領500名步兵乘坐英國護衛艦寒武紀號、西班牙護衛艦戴安娜號等艦艇抵達助戰。寒武紀號的艦長弗朗西斯·威廉·費恩指揮着盟軍的海軍中隊。9月初,奧唐奈成功地避開了巴塞隆拿、霍斯塔里克和赫羅納的駐軍而沒有引起法軍的注意。[7]

戰鬥[編輯]

Print depicts five soldiers. From left to right, the first man sports a green coat and gray breeches. The second soldier wears a white coat with blue facings and dark gray trousers. The third and fourth are dressed in white coats with light blue pants. The fifth man wears the same green and gray as the first, but his headgear is a bicorne hat. The other four wear black shakos with plumes.
第6萊茵邦聯步兵團

費恩的英國-西班牙海軍遠征隊於9月10日首次出擊。一支兩棲部隊在貝古爾登陸,俘虜了50名法軍士兵和一個沿海炮台。弗朗索瓦·德·施瓦茨將軍受到這次突襲的警告,命令他的沿海部隊加強防禦。[7]他的旅由萊茵第5團(安哈爾特-利珀)和萊茵第6團(施瓦茨堡-瓦爾德克-羅伊斯)的各兩個營組成。該旅共有1,700人,配備18門火炮。[9]施瓦茨在拉比斯瓦爾部署了800名士兵和他的總部,而其餘的部隊則被分散到保衛周圍的鄉鎮。1810年9月13日,奧唐奈帶着6,000名步兵和400名騎兵抵達比德雷雷斯村,但仍未被發現。[7]

14日上午,奧唐奈以壓倒性的力量襲擊了拉比斯瓦爾。當法軍的巡邏隊被驅散後,施瓦茨派了一名信使命令他的分隊集中注意力。不久之後,拉比斯瓦爾被包圍,法國守軍退回到一座古老的城堡。不幸的是,這座建築可以被附近的一座小山和一座教堂塔壓制,聯軍狙擊手白天從那裏射殺了數名德國人。施瓦茨則堅持到晚上;在西班牙人開始集結進攻後,他選擇投降。法軍指揮官並沒有進行多少戰鬥,他的部隊僅有一名軍官和四名士兵陣亡,三名軍官和十六名普通士兵受傷。[7]

拉比斯瓦爾的行動正在進行時,施瓦茨的其他前哨也都被摧毀。費恩和多伊爾在帕拉莫斯登陸並佔領了該地。周圍其他的鄉鎮也都被佔領。位於赫羅納的魯耶此時無法干預,因為奧唐奈召集了當地的民兵來騷擾他的駐軍。[7]施瓦茨本人、兩名上校、56名軍官、1,183名士兵和17門火炮被聯軍俘虜,共有1,242人。[7]德國軍隊也損失了大約400人。西班牙的損失沒有報告,但可能很輕微。[9]

施瓦茨一直被關押到1814年戰爭結束。一些德國囚犯被運送到愛丁堡[10]軍官被假釋到蘇格蘭邊境的各個城鎮。[11][12][13]在戰鬥中負傷的奧唐奈傷口感染,在被送往馬略卡島養傷之前差點傷重不治。在他的傷勢痊癒之前,加泰羅尼亞的最高指揮權交給了能力較弱的米格爾·伊蘭佐中將[14]奧唐奈後來獲得了拉比斯瓦爾伯爵的稱號,以表彰他的勝利。[15]

後果[編輯]

一支西班牙部隊在魯耶或巴拉圭·德希利爾斯做出反應之前向北越過赫羅納,佔領了普奇塞達,並越過比利牛斯山脈進入法國。這支部隊與蒙路易的駐軍發生衝突,並從法國村莊勒索資金。再次越過邊界後,這個師沿着塞格雷河谷向下移動,並在卡拉夫卡多納佔據了陣地。[7]

由於游擊隊的襲擾使他和加泰羅尼亞北部的聯繫被切斷,麥克唐納直到三周後才得知拉比斯瓦爾的災難。儘管如此,他最初還是保持了自己的立場,支援絮歇。[16]通過堅守陣地,麥克唐納破解了奧唐奈的策略。但其他事件最終會使元帥分心。[8]

當越境的西班牙部隊向南行進時,麥克唐納帶着兩個法國旅和兩個意大利旅來阻擊。一個意大利旅於10月18日立即發動襲擊但被擊敗。麥克唐納拒絕進一步向他的敵人施壓,因為巴塞隆拿的供應越來越少。相反,他笨拙地前往赫羅納,這樣他就可以保護他的補給車隊。[16]直到1810年12月16日,絮歇才開始圍攻托爾托薩。[17]

引注[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odart 1908,第420頁.
  2. ^ Esdaile 2003,第334頁.
  3. ^ Gates 2002,第289頁.
  4. ^ 4.0 4.1 Gates 2002,第292頁.
  5. ^ Smith 1998,第342–343頁.
  6. ^ Oman 1902c,第495–496頁.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Oman 1902c,第497–499頁.
  8. ^ 8.0 8.1 Gates 2002,第293頁.
  9. ^ 9.0 9.1 Smith 1998,第345頁.
  10. ^ 'Register of French POWs, Edinburgh and Greenock, 1811-1812', The National Archives (United Kingdom)|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K (TNA), ADM 103/112, accessed via Findmypast.
  11. ^ 'French POWs Released on Parole 1800-1815', The National Archives (United Kingdom)|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K (TNA), ADM 103/611, accessed via Findmypast.
  12. ^ Lodge St John, No. 111. Hawick News and Border Chronicle. 22 Mar 1918: 3. 
  13. ^ Archives of Lodge St John, No. 111, Hawick, Scotland.
  14. ^ Oman 1996,第501頁.
  15. ^ Chisholm 1911,第8-9頁.
  16. ^ 16.0 16.1 Oman 1902c,第499–501頁.
  17. ^ Smith 1998,第353頁.

參考資料[編輯]